​粮贱伤农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天津  农夫

老娘在老家忙完秋收后,赶火车来到我打工所在地帮我带孩子。那天我去火车站接她,第一趟火车没有,第二趟还是没有,一直等到傍晚她才现身。在众多返城农民工中,老娘跟他们一样,都是黝黑粗糙的皮肤、凌乱的头发、乡下庄户人的典型装束。一细问,才知赶火车的人太多,都是忙完秋收返城打工的,老娘等到第三趟才勉强抢到一张火车票,一路上站在拥挤的车厢里连上个厕所的缝隙都没有。

在回我租住地的路上,我们娘儿俩一边走一边唠嗑。我问家里的收成情况,老娘说:“今年粮食大丰收,长得可好了!唉——”老娘叹息了一声,接着说,“可粮食价格很低,干玉米粒才八毛钱一斤,纯白棉花刚刚三块来钱一斤,刨去种子、农药、化肥、浇地、雇用收割机器的费用,每亩地净赚才一百来块钱。这不嘛,大家种完冬小麦,全都跑出来打工找活儿干,就算一个月挣上个两三千块钱,也比家里种二三十亩地的收入高。种地真是不划算,咱农民种地吃亏啊!”

听罢她这一番话,想想确实如此。我为何背井离乡与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们租住在廉价的贫民区里?不就是因为在老家种地收入低嘛!说句真话,种粮食除了能解决温饱,单靠卖粮食还真卖不了几个钱。一细算的话,每年除去往地里投入的那些费用,像种子钱、化肥钱、农药钱,浇地消耗的电费、燃油费,以及人工耗时、收割成本等,一亩地的纯收入已所剩无几。再者,我们那一带村落稠密人口聚集,人均耕地非常有限。多者每人一二亩地,少者才几分地,光靠种几亩地粮食真是难以致富。除少数人经商做点儿小买卖,大部分还是选择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一小部分人在家无所事事,靠打麻将消遣过日子。这不,老娘还捎来口信,俺们村还有十来个人要我给他们找份活儿干,说找好了尽快给他们回电话,得赶紧出来挣钱啊!

这些年,除商业大街上尽显现代化乡村气息之外,村内依旧是原有风貌,没多大改观。故而,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十户得有七八户在外打工。农忙时急急赶回来帮家里留守的老人收庄稼,收割完毕又匆匆返回打工地,真如候鸟一般奔波在家乡与城镇之间。有的人家全家集体在外打工,老家则关门落锁空置了下来,几年下来,院内一片荒草丛生。几经风雨侵袭,无人居住的院落房倒屋塌,成为一片废墟,这种现象正在农村接连上演。

如果不是粮贱伤农的话,谁会舍家撇业在外艰难谋生打拼?党的惠民政策毋庸置疑是好,但如何确保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及丰产丰收,确实保护好粮食价格,真应该好好考虑。毕竟,农民若没有了种地的积极性,弃农转行从事其他工种,势必影响到庄稼的种植和收成。 伤农粮贱种植业三农农民读者来信农业

上一篇: ​被忽视的乡愁
下一篇: 留学生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