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英式茶”

作者:杨聃

​有关“英式茶”0顶级茶品牌TWG 下午茶套餐。所有茶点都含有茶叶成分

英国人那么爱喝茶,他们得有多少个茶园啊?这个“狡猾”的问题容易把人绕进去。毕竟,英国,一个人口不到世界百分之一的国家,每年却喝掉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茶。英国小说家乔治·吉辛曾写道:对英国精英来说,家庭事务中再没有什么比下午茶更值得在意的,从茶杯放在杯托上那刻起,心灵就变得愉悦平和。

弗吉尼亚·伍尔夫也没能对茶免疫,在《岁月》(The Years)的开篇中能找到这样的描述:在住宅区长街的地下室里,戴着帽子和围裙的女仆们正在备茶。银质的茶壶经过迂回的楼梯被送往餐桌上,住在伯蒙齐区(Bermondsey)和哈克森区(Hoxton)的处女和老处女们忍着手上的疮痛,小心翼翼地量着茶,一勺、两勺、三勺、四勺。在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中,描述茶的场景太多了,像奥斯卡·王尔德、赫伯特·乔治·威尔斯都把有关茶的场景融入写作中。由于茶在英国社会中源远流长的传统,它可以很灵活地介入。第一个有迹可寻的场景出现在一部喜剧里,这部剧被创作时,茶被正式引进英国皇室将近10年了。亨利·菲尔丁的警句概括了它在讽刺喜剧中的作用:“风流韵事与丑闻是配茶最好的甜味剂。”自此,文学中的茶和文化生活中的茶相互丰富着。

茶被意大利旅行作家带入欧洲,它最先出现在荷兰。那时荷兰西部城市莱顿是欧洲科学和医学研究的中心,荷兰医生开始推荐茶,因为它对身体有益,尤其是对女性。1637年,东印度公司的董事责令其在东方的代理人在每艘船舶中都发回几罐茶,来自东方的茶从荷兰再被发往英国和法国。1657年,很有商业头脑的咖啡店老板托马斯·加拉威(Thomas Garraway)在伦敦开设了第一家茶店。茶被带入英国皇室则要归功于布拉甘扎的凯瑟琳(Catherine of Braganza),她是查理二世的皇后。从小在葡萄牙就喜欢喝茶的她把这种已经风靡葡萄牙的饮料引入了英国贵族的生活。

渐渐地,喝茶不仅是用热水冲泡几片茶叶这么简单的事了,它成了英式社交和文化生活中的核心部分。借助于喝茶,那些不想处身于烟草和酒精作用下的男性谈话中的女性们可以移动到休息室(withdrawing room),沉浸在针线活及轻松的话题里。在艾米丽·伊尔斯(Emily Eells)的《普鲁斯特的一杯茶》(Proust's Cup of Tea,2002)中可以看出,维多利亚时期喝茶也可以是连接不同性别的界面。在晚餐之后,女士们先移步至客厅喝咖啡,男士们可以在餐厅多留一会喝完他们的酒。当上茶时,男士们也要移步到客厅加入女士们。当然,昂贵的价格让茶只专属于上层阶级。

直到18世纪,这种局面有了改变。日益崛起的商人阶级效仿贵族的做法,用他们不断涌入的钱消费茶叶。最终,连不那么富裕的人群也开始购买依旧昂贵的茶,喝茶成了富有与时尚的标志,茶桌自然而然成了奢侈消费的主要增长区域。茶壶、烧水壶、杯子、放奶油和牛奶的容器、汤匙、糖罐等等摆满茶桌的全套装备被发明了。这些茶具不仅具有装饰性,还交流着女性情感。因为在客厅这个小“社会”里,规矩和社交礼仪主导了举止、谈话、服装和家具,而主持这一切的当然是女主人。

​有关“英式茶”1某酒店提供的时尚主题下午茶

第七任贝德福德公爵(Duke of Bedford)的太太安娜·玛丽亚被认为是发明下午茶的人。从13点到19点这段6小时的午餐和晚餐的间隔让公爵夫人养成了在下午喝茶吃点心的习惯。她还邀请客人加入17点的餐点,这逐渐被赋予了社交属性。女士们可以一边聊天一边享用热茶、小点心、面包黄油、司康饼或是蛋糕,以及切了硬边儿的三明治。组织和操持这一切给女性提供了自由意志和自我设计的空间。19世纪晚期,中上阶层的女性甚至为喝茶发明了宽松舒适的罩衣(tea-gowns),穿上它可以暂时免除紧身胸衣的束缚,精致的面料让放松的同时看起来仍然非常优雅。

茶极大地影响了英国人的生活,特别是女性的生活。在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小说《克兰弗德》(Cranford,1853)中,当温和又受人尊敬的玛蒂小姐失去了一笔财富后,她选择开一家茶馆来养活自己。如果她开了一家肉店,甚至纺织品店,都会被视为社会阶层的大幅跌落。由此可见茶叶店保留了体面和文雅。到了20世纪,当女人们开始寻找家以外的社交地点时,茶陪着她们一起迈出了大门。传统意义上讲,咖啡之于街道——男人的领域;茶之于家——女人的空间。慢慢地,女人们发现茶馆也是一个可以休息和朋友小聚的体面场所,这也成为消磨时间的流行方式。在亨利·詹姆斯的《尴尬年代》(The Awkward Age,1899)中,女主人公婻达(Nanda)一个人跑到朋友家去喝下午茶,这突如其来的造访吓了朋友一跳。《达罗卫夫人》中女主人的小女儿是另一个以喝茶为由走出家门的小说人物,她在茶室饮茶之后徜徉伦敦街头。下午茶从一项让女人安心在家的传统活动变成了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门。也可以这样说,它见证了女性解放、独立和自由的过程。

​有关“英式茶”2某酒店提供的时尚主题下午茶

然而,维持一种生活方式比维持一种社会阶级成员的身份更加困难,它要求持续的活跃性。据说张爱玲特别喜欢香港半岛酒店的英式下午茶,导致了《倾城之恋》的导演许鞍华把大部分场景给了它,文学作品的渲染让去到那里的人体验到了悠闲和暧昧。而坐落于伦敦骑士桥的柏凯丽酒店(The Berkeley)的Prêt-à-Portea下午茶同样是日日宾客盈门的景象,不同的是这里体验的是华丽与时尚。每一年酒店都会挑选品牌选择不同的主题,例如去年底的“Jimmy Choo系列Prêt-à-Portea时尚下午茶”,蓝莓水果、香草饼干和咸焦糖蛋糕都改头换面成季节性的鞋子、包包的造型。

即便如此,爱茶的并不限于女性。出生于摩洛哥的塔哈(Taha)是一位标准的绅士,虽然主修法律却投身在茶这件事上。他总是一身西装革履的形象,对此他对中国媒体解释道:“有时朋友会说:塔哈你看起来似乎有点累,先把领带解开吧。我说,相信我!解开领带我只会显得更疲惫。”很难想象这样一个风格拘谨的人竟然研发出超过百余种的调配茶。其第一件作品叫Silver Moon,那时正值新加坡的中秋节,他用了超过200种不同的组合最终确定了这种茶的配方。相比于单品茶,塔哈觉得调配茶更有吸引力,他说:“我甚至会把珍贵的福建白茶用来做调配原料,人们都说我疯了。”通常最高级单品茶只有独品才能体现口感。而他认为对于不了解茶文化的人来说,可以在初次购买混合茶时就能感受到稀有茶叶的魅力。塔哈补充道:“就像不喜欢茶的人品尝了一口茉莉花味道的马卡龙后说:这是哪款茶?我想买它。”

​有关“英式茶”3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奢华的茶点场景 咖啡下午茶高雅品质生活英式茶

上一篇: 漂浮与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