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理财(847)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消费·理财(847)0供不应求

6月份,“北上广深”四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增幅分别为76.2%、75.1%、52.3%和223.6%。从环比来看,深圳增幅最大,延续了5月份的火爆态势。在成交大幅攀升的同时,库存去化速度明显加快,6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量为3542万平方米,环比降低2.0%,深圳的存销比已低至7.1个月。楼市量价齐涨的火热局面也传导到了土地市场,截至7月20日,一线城市供应的土地均价为1.6024万元/平方米,同比涨幅达35%。一线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也创出历史次高点。

逃离页岩油

康菲石油宣布停止了同中石油及中石化在页岩气勘探上的合作。这不是第一家,油价腰斩以来,壳牌、雪佛龙等公司也曾传出在华页岩气项目受阻的消息,国内民企在页岩气勘探上也有较浓的观望意愿。崎岖的地形、落后的基础设施以及较深的气层,都使得中国页岩油气变得缺乏竞争力。尽管如此,国内的页岩气产量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下,“两桶油”扛起了页岩气勘探的大旗。今年“两桶油”的页岩气产量总和将从去年的21亿立方米扩至76亿立方米。

退出

纵观全球,平准基金只常见于亚太地区。依照日本、中国香港、韩国和中国台湾的经验,除了1998年香港救市取得成功,并获利退出,其余均效果不显著。如台湾当局在1999年设立规模达5000亿新台币的“国安基金”,累计11次进场救市,不但干预股市正常运行,且长期亏损。直到2007年,国安基金才利用股市大好行情全部清仓,盈利37亿新台币。韩国政府自1990年5月设立股市稳定基金后效果一般,从1993年底开始出售持股,彻底出清后,收益超三倍。日本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问题未改善,股市一蹶不振。

消费·理财(847)1“零利率”

一年期存款利率降至2.0%,是否还有向下空间,中国会成为下一个实行“零利率”的国家?在咨询公司Oxford Economics看来,这是有可能的。该机构认为,虽利率下降,由于人民币升值,货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仍偏紧,而出于金融稳定性和人民币“声誉的考虑”,央行只可能调整利率,而非汇率。不过,有观点认为,人民币在未来两三年内实行零利率虽有可能,但有三个前提:一是GDP增速进一步放缓2到3个百分点,到4%左右;二是通胀进一步下行,甚至到负值;三是政府保持目前的债务管理政策。

证金公司“踪影”

证金公司开启“扫货模式”,其行踪也渐露端倪。多家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出现了证金的名字,包括华丽家族、华兰生物、三聚环保、锡业股份、广生堂、四维图新、尔康制药和友阿股份等,其中三聚环保持股比例已达“准举牌”的4.9%。三聚环保一直是王亚伟的最爱,旗下产品成立伊始一直持有,可最近他正大幅减持。证金公司还出现在伊犁股份中,一度成为第二大股东。有媒体报道证金公司减持了伊利,但遭否认。跟着证金是否比跟“一哥”更有前途?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平准基金终将退出,届时将对股价构成压力。

消费·理财(847)2ETF首超对冲基金

根据行业研究公司ETFGI数据,二季度末,全球ETF和ETP所管理的资金规模达到2.971万亿美元。对冲基金研究(Hedge Fund Research)数据则显示,同期全球对冲基金总规模2.969万亿美元。有史以来,ETF基金管理的资金规模超越了对冲基金。ETF历来被视为被动投资的典型,而对冲基金则是主动管理的代表。ETF的迅速崛起似乎意味着,相比主动投资,被动投资开始更加受到投资者青睐。ETF与对冲基金相比管理费更低,价格更透明。过去几年,全球央行竞相宽松推升了资产价格,ETF基金获得了可观的回报。

猪与宽松货币

猪肉价格一反过去三年的跌势,大幅反弹,截至7月中旬,猪肉涨幅已超30%。猪肉在CPI中权重较大,左右近三分之一的CPI升跌。猪价的上涨必然会拉升CPI,CPI涨幅扩大意味着通货膨胀水平的提高,会导致货币政策结束宽松。有分析称,养殖成本的上升或促使这轮猪周期的高点突破2011年的30元/公斤。相应地,会拉动7~12月份CPI同比将逐渐升至12月份的3.0%。不过全年CPI平均2.0%,仍与银行通胀目标有距离。猪周期并不影响货币宽松,却可能使降息刹车。

消费·理财(847)3商品货币

7月16日,新西兰元跌至1新西兰元兑64.99美分的6年低点,2015年来,新西兰元已经下跌达14%。4月中旬到7月中旬,加拿大元下跌5%,澳元下跌4%,挪威克朗下跌超过2%。7月20日,彭博商品指数跌至13年低位,商品暴跌,连带商品货币。新西兰元首当其冲,是因为存在大幅宽松预期。今年虽两次降息,其利率仍然比其他发达国家至少高1%,令更大幅度的降息变得可能。加拿大央行7月刚降息25个基点,至0.5%,而澳洲联储今年两次降息至2%。 经济消费银行金融理财投资cpi新西兰元民生货币对冲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