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布西耶的隐秘激情
作者:钟和晏柯布西耶在巴黎朗吉瑟-高利大街24号公寓的画室中工作
图片提供 / Fondation Le Corbusier
勒·柯布西耶为30岁的自己画过一幅自画像,那是1917年他开始定居巴黎的那一年。画像上的他神色冷峻、脸庞棱角分明,圆形眼镜和蝴蝶领结已经与他的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那时候,他的视力已经不太好了,左眼逐渐开始丧失视力,而且那会儿他还不叫勒·柯布西耶,而是夏尔-爱德华·让内雷。
夏尔-爱德华·让内雷1887年出生于以钟表制造业闻名的瑞士小城拉绍德封,13岁进入当地艺术学校学习钟表雕刻。学校老师勒普拉德尼尔改变了他的未来,说服他成为一名建筑师而不是钟表雕刻师。
事实上,这位后来以萨沃耶别墅、马赛生活单位与朗香教堂闻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一直是具有双重身份、双重职业的人。不仅仅建筑和城市规划,他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创作超过400多件艺术品,涵盖绘画、雕塑、版画、壁画、挂毯等。终其一生,他在追求成为与他日益高涨的建筑家声望相抗衡的造型艺术家。
今年是柯布西耶逝世50周年,从6月中旬开始,深圳华·美术馆和欧博设计以一场名为“勒·柯布西耶——巨人的建筑”的展览,来纪念这位“独步天下的建筑巨人”。展品除了柯布西耶的建筑设计之外,还包括由法国柯布西耶基金会提供的绘画、雕塑、文论专著等200多件作品。1953年,柯布西耶就构想创建一个自己的基金会,这个基金会继承了他所有的财产。
“巨人总是与侏儒相对,这是尺度和角度的问题,柯布西耶能够从人性的角度和信仰的深度,来呈现他对人的快乐与尊严的鸟瞰、平观与透视,这是我称他为巨人的原因。”展览的中方策展人白宇西阐释说,“另外,柯布西耶一生除了睡眠之外,有一半时间花在绘画和雕塑上,在现代艺术史上几乎独占纯粹主义这一章节。但是,国内对柯布西耶绘画、雕塑的译介与研究近乎空白。”
柯布西耶的画室也是他的“秘密实验室”
一直以来,绘画如同柯布西耶的秘密情人。1917年定居巴黎之后,他经营着一家砖厂和一个大型商业建筑开发的事务所,同时担任工业生产及研发公司SEIE的常务董事。尽管如此,他每天花几个小时绘画和写作,这是秘密进行的,不为任何人所知。
1917到1935年间,柯布西耶住在巴黎雅各布大街20号,1935到1965年去世,住在巴黎朗吉瑟-高利大街24号,一栋由他设计的公寓Molitor大厦的顶层。居所中有三分之一的空间用作绘画,被他称为“秘密实验室”。
《静物》(1920)
1918年2月17日,他在致父母的信中说:“有的时候,我会用晚上或下午的时光来画画。那是美好的时光,一切都收藏在画册中,每一页都寄托着一种情感,绘画让人沉醉。”
他也这样写道:“工作之外,绘画就是我筑起的堡垒。我绘画,因为这是一种救赎。我在火车上、汽车上、轮船上、旅馆以及候见室里画画,我等不及缪斯们插上金色翅膀翩然而至,我把她们揣在口袋里,随时随地就可以掏出来。”
金属版画《公牛》(1956)
在巴黎,让内雷与画家阿梅代·奥赞方(Amedee Ozenfant)是邻居,彼此的住所相隔不到100米。他们一起举办画展,一起撰写了备受争议的《立体主义之后》,宣告纯粹主义绘画的诞生。
这本1918年出版的书册《立体主义之后》就摆放在展柜中,已经发黄的封面上印着设计简单的黑色字体。同时陈列的还有两人1920年创办的《新精神》杂志,黑色大写的“新精神”刊名下是彩印的期数。这本以“当代美术、文学、科学国际期刊”为副标题的杂志总共出版了27期,当时不仅仅传播纯粹主义艺术理论,也发表了柯布西耶许多当代建筑和城市规划理念的文章。从那时起,让内雷正式使用勒·柯布西耶这一笔名。
拼贴画《两个女人》(1948)
“奥赞方与让内雷有着相同的想法,他们都想通过一种朴实无华的几何学,来凸显画板上纯色的秩序与和谐,他们都宣扬机械的重要性。‘纯粹主义’这个词不仅覆盖了形式上的观念,更具有一种道德上的维度:方法的纯粹、简单与经济是这一新审美观念的核心价值。”《柯布西耶:为了感动的建筑》一书的作者让·让热(Jean Jenger)曾经这样评价。
纯粹主义画派以“一战”以前出现的立体主义为基础,把立体主义过于深奥的构图变得易于理解。纯粹主义的理性静物构图注重技术、几何定理及色彩控制,提倡精湛的技艺以及保持生活严肃性的重要意义。奥赞方与柯布西耶甚至将他们的画作比作“机器”和“表达情感的工具”,把工业化塑造成有益大众健康和幸福的载体。
拼贴画《阅读的女人》(1936)
此后近10年的时间是柯布西耶绘画的“纯粹主义”时期,一幅画“不是作为一个平面,而是作为一个空间”被构思的,这个空间中,物品与其他物品彼此相连,通过基准线组织作品达到构造的和谐与统一。绘画中大都只表现静物,玻璃瓶、烟斗、吉他或者书册等,从中可见野兽派和立体主义的端倪。
1927年前后,他开始使用一些具有有机体特征的新物体。树根、骨头、松果、粗绳、鹅卵石、浪潮冲刷的贝壳、用旧的绳索,都是自然和随性形成的,被他称之为“唤起诗意的物品”,再现其中的内在美感。
石版画《直角之诗》(1955)
涂鸦、数学符号和女性身体也被加入许多自传式画作的谜图中,尤其是大量孤立的、静态的、充满情色的裸女素描。硕大的女人身体在一种新的张力下对立或重叠线、面及色彩,刚健有力的笔触不再如从前那样平静与理性,而是更加富于情感,与莱热和毕加索的画作有相似之处。
“从柯布西耶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毕加索、马蒂斯、米罗等同时代绘画巨匠不可否认的影响,但柯布西耶是一位理性的、有头脑的画家,他的画作有时深奥、有时灿烂,他的文化优势在于数学的、精神的和象征性的内容。”法国艺术史学家埃里克·蒙切特(Eric Mouchet)评述说。
水粉画《张开的手掌》(1950)
“二战”期间,柯布西耶先后在法国乡村维泽莱和奥桑避难,没有工作委托的寂寞生活中,他观察展现在他眼前的郊野风光以及大自然带来的创作素材。他写道:“视觉元素到处都是,一段枯木桩,一块鹅卵石,每天牛群从我的窗下走过。我一遍遍地画牛,反复修改,卵石和树桩都变成了牛。”
《Ozon》、《Ubu》、《斗牛》等绘画都表达了更加错综复杂的形式,色彩变得更加浓重和猛烈,平面被切割以后又重叠,物体和形体都变形了。梦与想象改变了现实的形状,超现实主义的影响隐约可见。
对柯布西耶来说,女性身体的曲线是一种新的研究媒介,保留描绘对象的完整性,按照透视原理缩小人体,然后在相同的构图中叠加它们,由此产生了适用于女性主题的“轮廓结合”概念。在他上世纪30年代后半期的大部分女性人体绘画中,都可以看到轮廓结合的方法。
第27期《新精神》的一篇文章中,这种想法已经出现:“纯粹主义的构图来自立体派,但是立体主义为了整体的画面组织,描绘对象被极大地变形。纯粹主义重视保留物品的常态,正常地安排它们,所以被结合的物件具有相似的轮廓。”
某种意义上,建筑师画设计图时追求的也是“轮廓结合”。建筑师画一条线的时候,他画的不是单一形态的轮廓,而是具有功能性与和谐性的空间。
从许多方面,柯布西耶的画作都体现出他的建筑师身份的特征:笔法刚劲有力、别致的布局、打破比例以及躯体的变形。他的构图极其严谨,用近乎透明的描图纸放在前一幅草图上,做轻微的改动,直到获得满意的构图。
“通过视觉艺术这种纯粹创作的体验,我找到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灵感。”他说。
另一方面,他的一些建筑作品明显是绘画、雕塑与建筑的交汇,1923年的巴黎拉罗什连体别墅、1929年巴黎近郊萨伏伊别墅以及后期的代表作朗香教堂,如雕塑一般的自由形态。“马赛的居住单位”的底层架空柱是雕像般优美的造型,电梯塔、通风塔、储水池、健身大厅、坡道、楼梯、日光浴场等构成一曲现代主义的交响乐。
他在“二战”之后创作了大量拼贴画,来回应当时新的艺术问题:独立色块与线条之间的关系,填充与留白之间的平衡。拼贴画固有的特征,同样有助于“马赛的居住单位”多彩立面的解决方案。
1946年4月发表的《难以形容的空间》文章中,柯布西耶用音乐隐喻的“声学形式”概念,揭示出同一空间中不同形态互动作用的概念。他从雕塑中找到一种新的深入塑造空间的方式,“听觉雕塑”聆听和发出声音,雕塑中面和体、虚与实的互动,代表着各种力量和张力的集合体,就像一座向四周空间扩散的建筑。
《直角之诗》——1955年由巴黎维沃出版社出版的大型书,是专为珍本收藏家定制的丛书中的一本,系列中还有马蒂斯的《爵士》、费尔南德·莱热的《马戏团》、乔治·鲁奥的《消遣》等。以《直角之诗》的文字和绘画,柯布西耶阐释了日常生活中不易被表露出来的思想范畴,不仅构成他的建筑及绘画作品的基础,也是他个性的基础。《直角之诗》的印刷和装帧几尽奢华,由知名的穆罗石版印刷工坊印刷,限量出版250册。
柯布西耶为《直角之诗》创作了80幅石版画,一些画作以石版打印的纸本,一连串地挂在展厅墙面上。灵活的色彩、多变的形式与强烈的反差,它们涉及柯布西耶反复采用的主题:宇宙力量、太阳运行、男人和女人、妻子伊冯娜等。其中一幅版画以独特的造型展示出他的五个建筑主张中的四点: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和自由立面,只差横向长条窗了,版画下方的乌鸦戴着建筑师的大眼镜。
对于建筑家柯布西耶,绘画是自我解救的时刻,有时候他把建筑工作中遭受的紧张情绪和精神上的痛苦,从绘画中释放出来。有时候他又叹息自己艺术才能的不足:“我的绘画令我震颤,令我痛苦,我在建筑方面的才能丝毫没有移植到我的绘画中来。不可理解!”他曾经竭力希望得到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的设计委托,因为“我是最合适的人选,我是建筑师兼画家,我能够最准确地把握这种情感。在这一领域,我找不到能够胜过我的人”。
“勒·柯布西耶——巨人的建筑”的展览以简单勾勒的《张开的手掌》作为视觉标志,柯布西耶为这一视觉形象作了油画和石版画,还设计了一件巨大的雕塑,1986年建筑师辞世21年后,终于在印度旁遮普邦首府昌迪加尔的市政广场上落成。
为了接受、为了给予,《张开的手掌》中包含着柯布西耶在五六十年代的一个核心观点:知识分子的道德和义务是分享与传递,也是利他主义精神的视觉象征。把建筑和城市规划作为时代精神的表达,终其一生柯布西耶在12个国家设计建造了78座建筑,完成了42座城市的规划方案,尽管大多数规划方案都没有实现。 柯布西隐秘巴黎绘画艺术美术建筑柯布西耶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