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而复得的河流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云南楚雄 卢高

在我的家乡,楚雄市大地基乡,有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河,名叫马龙河,它全长58公里,流经3县6乡镇,是红河水系上游礼舍江的重要支流。马龙河虽小,但曾经是一条十分美丽的小河,两岸群山高耸,逶迤连绵,山中峡谷幽深,森林茂密,溪流潺潺,鸟鸣啾啾,麂子、獐子、马鹿等数十种珍稀动物出没其间;河道蜿蜒曲折,潇潇洒洒,河水清澈透明,琤琤淙淙,鱼儿在其中穿梭往来,优哉游哉;河畔苇丛茂密,芦花点点,沿岸河滩宽阔,土质肥沃,阡陌纵横,良田万顷。整条河谷,随着四季的变换,常年禾苗翻涌,稻浪飘香,炊烟袅袅,如诗如画。

可是,在一段时期,这一切一度成为儿时的记忆。田地包产到户和山林划分到户后,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人们大肆乱砍滥伐和盲目毁林开荒,导致马龙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山洪泥石流频发,从而引发旱涝两灾:雨季洪灾,枯季旱灾,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也灾,年年如此,循环往复,恶性循环。尤其是1987年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水,把整条河谷,从头到尾,彻底夷为平地。森林消失了,河水断流了,昔日风景优美的美丽小河,再也不见踪影;曾经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瞬间消失殆尽,瘴疠遍地,荒无人烟,马龙河从此成为名副其实的灾难河、伤心河。

值得庆幸的是,进入90年代后期和新世纪以来,深受其害的当地政府深刻认识到泥石流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危害和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要性,痛定思痛,在严律禁砍禁伐、禁鱼禁猎、毁林开荒的同时,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大力扶植、鼓励农民种植经济作物,发展经济农业,收效甚丰。短短10年时间,昔日千疮百孔的河流,又逐步恢复了她那广阔丰腴、原始美丽的本真面目。尤其是2013年,由市政府精心组织完成的《楚雄市马龙河流域开发治理规划》正式通过省级验收,并开始实施。现在,先期投入数千万元的三通一平工程已基本完成,其他各个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美好的家园,又将回到我身边,曾经消失的河流,终于失而复得了。 失而复得读者河流

上一篇: 制度能否人性化
下一篇: 医生劳动值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