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劳动值几何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北京 晨风

前不久住院做了一个小手术,花了近3万元钱。出院后细读长长的账单,发现在这近3万多元的医疗费用之中,手术费竟然只占100元。其他呢,检查费、护理费、理疗费以及医疗材料费,也只占几千元,而药费,占了最大头,接近2万元。输液费以及中、西药费,每项都高达几千元。出院之前,护士推着小车来发药,各类中、西药一大堆,连小护士都边发药边嘟囔:“这大夫,要疯呀?”为何会开这么多药?琢磨账单明细我似有所悟:若是没有药费、检查费和材料费,单凭手术费,医院赚不着钱,医生又怎么能生存下去?

医生的劳动背后是什么?是八年十年的寒窗读书苦,是几十年积累的医疗经验,所以,医生劳动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应该是价值最高的,可体现在诊疗账单中,其价值却低到可以忽略不计。一位亲戚在一家知名大医院做阑尾炎手术,花了7000多元,其中手术费只有200元。他说,看到手术室中一个医疗团队为一台手术紧张忙碌两个多小时,劳动价值仅是区区200元,平均到团队成员每人不过十几元,觉得很悲催。这些有着硕士甚至博士学历的大夫,经常一天做许多台手术,有的大手术需要做一天,中午都不能休息。深夜下班或是双休日加班,更是家常便饭。而大夫的收入,尤其是住院医生的收入,却未必比得上一名国企的蓝领工人。

在医院看到,核磁检查室中天天坐着一屋子的患者,即使提前预约,也还得等待几个小时。我会想,这些患者中到底有多少人是非做不可的呢?核磁共振费用昂贵,是医生最爱开的检查项目。一个亲戚复检病情时,在医生建议下做了核磁,可拿来检查结果之后,医生竟然看都没看就扔在了一边。有位病人住院检查,还没有治疗,检查费已花去几万元,一怒之下,他干脆出院不治了。医生收红包的现象,也与劳动价值得不到体现息息相关。虽然这家医院明文规定不收红包,可有的公立医院,病人还是要送,不送不踏实。明明知道医生手术的报酬低到几乎可以不计,怎么还能让人家白忙乎呢?

目前北京私立医院医生的月收入在2万元左右,在那里就不用送、收红包,医院还要感谢病人来光顾诊所。可是在公立医院,很多医生月收入不足前者一半,甚至更少,这样的收入,医生心理不失衡也难。和一位定居国外的朋友聊起这个话题,她说,不久前她的亲戚在国外看了一次病,医生开出的药只值几美元,可诊疗费是2000美元。这个例子或许不具普遍性,但也说明,如果医生靠诚实的劳动就能成为高收入群体,还有什么必要非得靠开大药方、开天价检查来创收呢?而最终,过度治疗的怪象少了,患者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医生读者劳动

上一篇: 失而复得的河流
下一篇: 寻找千年古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