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比亚:和谈难平内部裂痕
作者:邹珊( 12月8日,利比亚国民议会议长阿布萨赫明(右一)在的黎波里会见联合国利比亚问题特使利昂(左一)
)
利比亚现有两个“政府”分庭抗礼,一个是由“国民代表大会”组建的临时政府。今年7月,利比亚举行了后卡扎菲时代的第二次议会大选,新一届议会“国民代表大会”取代前任议会“国民议会”成为政治过渡期间的最高立法机构。但由于世俗势力在选举中大胜,宗教势力不服,首都的黎波里随后陷入了严重暴乱局面。7月13日起,多股支持宗教势力的武装对由支持世俗势力的津坦民兵武装所控制的的黎波里国际机场发动了进攻。为了躲避战乱,临时政府和新议会被迫迁入首都以东1600公里的图卜鲁格市。
另一个“政府”就是任期已尽的“国民议会”。8月末,经过多日战斗,利比亚伊斯兰武装“利比亚黎明”从津坦民兵武装手中夺得的黎波里国际机场的控制权,并将“国民议会”复会。虽然国际社会对其并不认可,但“国民议会”还是拒绝交权。
利比亚就这样被迫维持着两个“政府”和两个“议会”并存,其背后的宗教势力与世俗势力之争也愈演愈烈。而随着宗教势力要求分权和占领石油资源的呼声越来越高,西方各国对于该国乱局或将失控的担忧也与日俱增。9月29日,在联合国斡旋下,两个“政府”首次举行了面对面的谈判,虽然达成了停火共识,但不久后,在各个极端宗教民兵武装的攻势下,由世俗势力控制的武装还是差点被赶出第二大城市班加西。与叙利亚一样,在旷日持久的乱局中利比亚的极端组织乘虚壮大。目前,部分组织已经宣称与“伊斯兰国”结盟。
于是,联合国决定于12月9日举行第二场和谈,将所有冲突力量都纳入其中,就建立全国统一政府问题展开商讨。但12月8日,联合国秘书长利比亚问题代表却宣布,为了给冲突各方更多时间来敲定细节问题,和谈推迟至下周举行。
国际社会组织和谈的动机是毋庸置疑的。著名丹麦智库JMW咨询公司的利比亚政治高级研究员柯杰罗姆(Alexander Kjaerum)告诉本刊:“虽然第一轮谈判的效果可以忽略不计,但评论界认为,若能在第二轮谈判中,将冲突各方成功带到谈判桌旁,并通过一场相对和缓的对话,消解各方的强硬态度,那么,也算向着和平解决危机的目标迈出了第一步。”
然而,实际操作却并不容易。不仅利比亚国内各方的矛盾难以调和,国际力量的干预也在发挥效应。12月11日,利比亚临时政府总理艾希尼表示,政府军准备组织进攻,与利比亚世俗势力代表人物、退役将领哈夫塔尔一起夺取的黎波里。在部分观察家看来,艾希尼突如其来的自信,实际来源于埃及现任军方政府的支持,因为埃及和阿联酋已将利比亚视为摧毁穆兄会及其他伊斯兰势力的代理战场。可是,这些宗教力量却同时也受到了其他一些中东国家的暗地支持。此外,虽然“国际力量有效地介入可向冲突各方施压,让他们积极地面对谈判,是目前利比亚的唯一选择,”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大学教授拉荷蒙(Ricardo Larémont)对本刊说,“但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不愿再过多地卷入利比亚乱局,所以,只要美国的关注焦点还集中在‘伊斯兰国’和伊朗,国际社会就很难调动起足够的力量来纠正利比亚问题。”
所以,依靠由外部力量发起的和谈来平复乱局,其实并不太现实。“要意识到,利比亚政治危机的真正解药,还是掌握在冲突各方的手中。”柯杰罗姆说。 难平裂痕利比亚内部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