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时代的“和”易生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4G时代的“和”易生活04G时代的“和”易生活14G时代的“和”易生活2杭州“V车队”队长蒋烨将4G作为车队标配

4G时代的“和”易生活3

“一起唱”APP设计者尹桑

4G改变的出行之道

如果说2G时代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通话,3G时代打开了我们与世界的一扇窗,那么,已经到来的4G时代,可以让我们每个人随时随地建立起与这个广阔世界的深度关联,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比以前更容易、更简单。

打车难一直是大城市的通病之一。成千上万的上班族,每天早晚都要承受站在马路边苦等出租车的煎熬。4G的到来,使得移动互联在出行领域开始大显身手。40岁的蒋烨看起来不太像传统意义上的出租车司机,他戴黑色金属半框眼镜,穿黑色亚光皮质棉衣、深咖色西裤、黑皮鞋,还背着一个深棕色方形皮包。见到他还不到早晨9点钟,他已经做完了两单生意,营业额300块,还空出一点时间吃了早饭。他是杭州“V车队”的队长,每天早晨的工作基本在前一天晚上就会计划好,这在出租车行业里还是比较罕见的,而在“V车队”里却很寻常。“我们的队员也跟我一样,每天晚上睡觉前就会确认好第二天起床后的工作,一般都是送机接机,因为客人的用车订单通常会提前通过手机APP发给我们,尤其是早班机,我们再根据订单安排调配,工作跟以前相比发生了一点变化,有了一点计划性。”蒋烨说。

坐进车里以后,他从口袋里拿出两个大屏幕的智能手机,放回仪表台的支架上,车里安装了4G上网设备,这是“V车队”成员的标配。“我们用手机做生意,队员之间用微信沟通,速度更快、流量套餐更大的4G网络,不仅给客人提供方便,还提升了车队的服务质量。”从上车开始,他的两个手机就一直叮叮咚咚响个不停,不断有信息进来,客户预约用车的、队员发单抢单互相投诉的,各种各样的事务都汇总到他这里。

“上午我就不做其他预约的单子了,带着你在马路上拉散客,让你感受下差别。”蒋烨跟我说。在杭州市区转悠到11点半,蒋烨干脆把车开到了出租车服务区,专心处理收到的信息,4G高效便捷的联网速度使他可以更为容易地处理工作中的问题。扫街大半个上午才做成4单生意,营业额才70多块钱,蒋烨有点坐不住,干脆在新来的订单里找了找,决定下午接着跑机场线。“下午跑几个机场单,营业额一下就上去了,我以前都是一天跑五六个机场单,营业额在1000块钱左右。”吃过午饭,蒋烨算计着时间出发,到了约定地点,发了一段语音,告诉客户车牌号,还拍了张照片发给客户。“这样客人就很明确地知道我的车停在什么位置了。”他说。

把客人送到机场后,蒋烨马上开车去机场出租车运管处登记,他的客户已经下了飞机,告诉他位置。“因为我的车是客人预约的,所以去运管部门登记一下就能直接进机场接机,我和客人就都不用排队了,这样送机接机基本‘无缝对接’,既节省时间,又能实现效益最大化,但是需要提前搭配好订单,算好时间。”蒋烨说。

下午四五点钟,蒋烨又接到一个老客户的订单,是公司商务活动用车,要求8辆车待命一两个小时,活动结束后送嘉宾离开,不管距离远近,每辆车都是130元。蒋烨马上在“发单大厅”里公布,要求能参加的队员尽快回复,不一会儿,8辆车就全部确定,蒋烨再次感慨移动网络的方便快捷:“以前都是靠打电话,挨个人问情况,半小时也解决不了问题,现在有了网络,在群里说句话,大家就都了解情况了。”

身边的朋友了解后,也加入进来,五六个人逐渐扩大到几十个人,蒋烨就决定正式成立车队,也就是在这个时候,4G才真正沁入了每个车队司机的日常工作里,不但将大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还让整个车队以更为团队和自律的方式与这个世界互联了起来。“开会那天我们讲了规则,比如车辆要干净整洁、对客人要守时守信、服务质量要重视,还告诉队员要主动去发掘客户。”蒋烨说。除此,“V车队”还有一些硬性规定,司机必须配备大屏幕的智能手机,车里必须有4G网络。他们还根据司机加入车队的时间早晚给每个队员编了号码,蒋烨是1号。

“发单大厅”的微群现在有160多人,抢单的人必须同时报出发单人的编号。除了“发单大厅”,“V车队”还有通讯录,所有正式入队的队员都会在这个群里,还有新人培训群,刚入队的新司机通过智能手机随时随地接受服务理念以及接送机流程等方面内容的培训。随着车队规模越来越大,蒋烨也憧憬着未来可否转型,专门利用快速网络来做高端商务车服务。

打车新解

跟蒋烨不太一样,51岁的徐师傅一看就是典型的出租司机形象。他留着小平头,敦实的身材,圆头圆脑,平日里即便不出车的时候,也总爱穿着深青色的工服。徐师傅开了16年出租车,算得上是老资格,但他却始终保持着对这份工作的学习热情。早在十几年前BP机刚刚流行的时候,他就买了一个,用来和一些老客户联系,随叫随到,成为他所在的出租公司里的业绩明星。提起4G,徐师傅的回答很朴实明了:“现在就是咱们的饭碗啦。”

原来,去年初的一天,徐师傅开车去北京南站送人,临走的时候被一个小伙子拦住,向他推荐一款叫滴滴打车的软件。当时徐师傅用的手机还不是智能手机,但小伙子并未放弃,他用自己的手机给徐师傅演示了一遍,并鼓励徐师傅也添置一部智能手机。后来徐师傅告诉我,虽然他犹豫了一段时间才买了手机,但其实从看到演示那一刻起,他就在心里打定了主意要尝试这个新鲜事物。

在出租司机队伍里,徐师傅算是第二波高峰期加入的,但他好学的劲头儿很快体现出来。花1600块钱买了智能手机的第一个月,徐师傅就差点闯进当月抢单前十名。可是,这之后,连续两个月,无论徐师傅怎么努力,总是冲不过前十名这道坎。他想了各种招数,抢单量仍然遇到了天花板。“后来发现原因还是网络慢,尤其在人群密集地区,大家都用3G信号,谁的手快可能就在零点几秒之间,差之毫厘也抢不到。”为此,从电视上看到中国移动做的“和4G”广告后,徐师傅就天天盼着它上市。

没等4G业务正式开售,徐师傅就报名参加了移动的体验志愿者。“网速快,太明显了,我用两部手机做实验对比,4G那部语音播报都快完了,3G那部才刚刚开始。”没有丝毫犹豫,徐师傅很快加入了4G队伍。第二个月,他冲进了当月前十名,而且还排到了第七名。去滴滴网点领奖的时候,跟同行们聊起来,原来前几名的司机大多是“和4G”用户。“唯快不破,不仅仅是大公司大企业,对我们这些打工者也一样。”现在,徐师傅每到19点就收车,着急赶回家抱小孙子,但每天的营业额却跟之前干到半夜差不多。

无处不办公

移动化是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轮世界大变革,在手机已经跃居个人第一智能设备的今天,一切需求皆为移动而生。吃穿住用行,无一例外。其中,办公移动化可能是人们最迫切的需求。4G催生的移动办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让生活与办公两者更容易兼容。

刘启文是典型的商务男,无框金丝眼镜,休闲牛皮鞋,他不爱打领带,却总是戴一副很讲究的黑色袖扣。大学毕业后,刘启文就进入了这一家做化工产品的外企,先从最基层的销售员做起,现在做到了华南大区的销售主管。用空中飞人来形容刘启文的生活并不为过,虽然负责的片区是华南,但因为化工企业的产业链上下游分布广泛,刘启文经常要在全国各地连轴飞,从一个化工企业到另一个施工现场,有时候甚至一天一个城市,马不停蹄地跑上半个月。每年两次,他还要飞往德国总部参加公司召开的业绩会。

如何利用大把的在路上的时间,一直是刘启文苦苦思索的问题。虽然是销售,但因为涉及化工生产,刘启文的工作基本分为两大任务,一个是推销产品,另一个就是随时解决产品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公司提倡打通销售与服务两个环节。这样一来,刘启文常常像个救火队员,有太多的邮件需要及时回复,有太多的资料需要提前阅读,到了现场之后才能迅速进入工作。之前移动互联还没有兴起的时候,他总是临走之前打印一沓厚厚的纸质资料,在飞机上看,下了飞机之后也要着急先去宾馆查收邮件。之后有了智能手机,刘启文很快就去办了3G套餐,最起码他可以用手机查收邮件,与团队实时沟通,遇到现场不明白的问题,还可以马上拍张照片发给后方的技术团队。

虽然每个月的流量总是超出套餐值,但慢慢的,随着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刘启文发现3G时代仍有诸多受限。“比如,不能现场拍视频传视频。”刘启文介绍说,“之前只能拍照片,是静态的,但有些现场操作,最好是用视频拍下来,直接微信传给后方,这样后方团队就能马上指出问题在哪里,制订下一步的方案。”4G开启了刘启文的“和”易生活,不仅让他的工作变得更容易,更高效,也让他与同事、家人的联系变得更便捷。

跟徐师傅一样,刘启文也算是4G的先锋用户。他认准的就是4G的快速传输和大流量套餐,现在的出差路上,刘启文可以随心所欲地查收邮件,即便包含着PPT附件也不再担心流量超标。更令他欣慰的是,只需几秒钟的小视频,就可以把之前用文字和图片说半天的一个处置动作讲明白了。上个月在机场候机的时候,他还拉上自己的上司跟客户召开了一个三方视频电话会,虽然费点流量,但“跟坐下来谈差不多,几分钟就解决问题了,这也是一种诚意和高效”。

移动办公已经成为移动互联时代最迫切的需求之一。受制于之前3G时代的传输速度,移动办公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4G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调查显示,2013年全球将有超过11.9亿的工作者使用移动技术,预计到2017年将有一半的企业进入BYOD模式。如果在iPhone 3G网络上加载一个商务交易网站需要7秒的话,TD-LTE 4G网络就意味着加载同样的网站耗时还不到1秒。完全打破了以往在商务活动中对时间、空间的概念,让你何时何地都可以快速完成工作文件的传输和浏览。

生产再造

办公移动化的提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笔记本电脑的出现,人们终于可以不用被固定在同一个位置办公,而通过BP机(又叫传呼机)也首次实现了异地实时讯息传输。但受限于IT和通讯技术,办公移动化只是粗具雏形而已。随着VPN技术的出现,为移动办公带来重要的契机,通过借助VPN提供的安全通道,人们可以安全地通过通讯接入提供商和运营商提供的网络,在旅馆或国际会议现场接入到公司内部网。同时,手机也在这一阶段实现了普及,不仅解决了人们在不同地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问题,同时借助2G网络(GPRS/EDGE/CDMA),可以实现数据的简要传输。移动办公真正实现质的飞跃,要得益于CDMA和GPRS移动通讯技术的出现,以及3G时代的到来。在这种高速通信技术的刺激下,通讯业与IT终于实现了初步融合,不仅衍生出了智能手机,同时出现了平板电脑这一融合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特点的中间产物。

不仅仅针对个人,4G提高了移动办公的效率,对企业来说,4G带来的改变更加重要,使得组织机构内部联系更容易,同时还重塑了生产流程,让复杂的制造变得更简易。

对企业而言,移动办公摆脱了对固定办公环境、固定工作时间、固定电脑设备和网络的依赖,将信息化无缝延展到每个人手中,使得信息化从此可以随时随地跟随着人走,它是对原有信息化的补充,也是对信息化本身的发展和跃变。据IDC预计,2013年中国企业级移动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23亿美元,2017年将达41亿美元。

在制造企业,存在着大量的信息化系统,如ERP、CRM、OA、MES等,这些系统支撑着企业的人、财、物、供、销、存,同时,在企业的日常办公过程中也需要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等形式进行沟通和交流。可以预计的是,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很多信息化系统将逐渐迁移到云端,用户将通过在线即服务的形式访问。2013年甚至有很多制造企业开始将基于桌面的移动云应用引入到产品的研发,实现产品设计的协作化以及底层资源的共享。

各行各业都在面临着4G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新闻生产,是由大机构来主导的,因为他们有资本实力和人才资源,依靠专业的摄像机和广泛的采编网络,新闻机构之间的比拼也是自由资源的硬碰硬。但有了4G之后,新闻生产面临着革命性的变化,只需要一个支持中国移动4G的无线摄像机,每个摄像机内置一个4G模块或者配置一张4G上网卡,就可以直接把采访的现场情况发送到采集中心进行剪辑并发布;多媒体人士可以利用高速的4G网络在3~5分钟时间就能够传输500M的视频、音频数据;而即便是在移动状态下,下载一部40G容量的蓝光3D影片,也不到2小时。这样的背景之下,考验新闻生产机构的不再仅仅是你有多少摄像机和记者站,而是如何尽最大可能地聚拢自己的观众资源,让每一个观众都成为新闻生产者。

移动办公高效提升的同时,4G也大大解放了刘启文的很多零散时间,一半的工作在路上就解决了,剩下一些碎片时间,诸如机场候机、等待提取行李等等,他常常会跟女儿进行一会儿视频通话。“看到她的笑,跟只是听声音,还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说起女儿,刘启文就会忍不住心花怒放,他说:“她也跟我说,能随时随地看到爸爸,再遥远的距离感觉也像是在身边。”

和4G,引爆创业激情

4G为蒋师傅和徐师傅带来了更为便捷的移动生活,改善了他们的谋生技能;为刘启文带来了移动工作,解放了他的自由时间,也将他和同事、家人更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与这些相比,4G对22岁的尹桑而言,正可以用那句话来描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他是一个年轻的创业者,基于越来越快捷的移动互联基础建设,尹桑找到了一个传统产业的缝隙。他设计了一款名为“一起唱”的APP,希望用社交的方式聚合那些去KTV唱歌的人,改变他们的传统娱乐模式。“4G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一般人不太会注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尹桑说,“但是对于互联网创业者来说,4G是大机遇,我们之前设想的很多功能因为网络原因而忍痛放弃,现在却更容易实现了。”

尹桑的创业经历也折射了科技时代的价值观鸿沟。2013年1月,APP“一起唱”上线的第三天,尹桑和他的三个创业合伙人跑到北京去见投资人,他们有点小紧张,虽然对产品有信心,但能拿到风险投资才是对创业者最直接的肯定。为此,这四个“90后”小伙早早就起床,穿好西装,打好领带。投资人财大气粗,看完尹桑精心准备的PPT后,扔过来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几个年轻人支持抗日吗?”当时,尹桑就蒙了。

这是尹桑第一次在国内见投资人,很沮丧,同时又有一种被羞辱的感觉。回到酒店,脱下西装,解下领带,冲了个澡,换上一套牛仔裤T恤衫,又独自一个人出门,去见另一个投资人——IDG的合伙人李丰。只一根烟的工夫,李丰就答应给尹桑投资。“你要多少?我投!”尹桑开了500万元的要求,告诉李丰:“专心做企业,还有很多事要做。”

做“一起唱”这个产品并非心血来潮。在选定这个方向之前,尹桑利用寒暑假详细考察南京和上海的市场,一共列出了68个行业方向,几百项要素一一打分,最后选中了KTV。他的理由很清晰:“KTV有三最——是所有传统服务行业里最信息化的,消费者最年轻化的,也是最社交化的场所。”但他同时发现,传统的KTV已经远远不能满足“90后”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唱歌变得单调枯燥,他们希望在KTV完成更多娱乐和社交。“一起唱”就相当于一个KTV平台,不仅可以在上面订房间,还可以与附近的唱友交朋友,而且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来推送你可能会唱的歌曲。尹桑不满足于单纯的软件开发,他要软硬件结合,通过改造KTV现有的点歌系统,来打造更丰富的娱乐空间。将来的收益是从KTV的利润里分成。

尹桑身上有着“90后”一代鲜明的创造力、活力与现实主义。他在上海徐家汇租了处月租1万多元的房子,每天早上4点起床、跑步、洗澡,4点半就能给下属发邮件。他的下属大都在30岁以上,公司最大的员工是55岁,而他们在收到邮件后10分钟内一般就有回复。

一夜暴富传说开始轮番上演,越来越年轻的创始人去美国敲钟、上市。用尹桑的话说,对“90后”来说,创业不是一种梦想,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他从来没有想过将来有一天去为别人打工领工资。虽然他现在的身家已经过亿,但这一串数字对他来说并没有实际意义,他说:“即便做到100亿,也没有多少成就感,我只会为自己的产品感到骄傲。”

4G的临界点

此轮移动互联创业大潮至少依托于三个背景因素:一是基础设施的完善,比如宽带、Wi-Fi与智能手机的普及;二是新的算法与数据结构,使得大量依托于大数据技术的新服务成为可能;三是开放的手机平台,催生了丰富的应用APP。在这中间,4G犹如基础设施建设,是移动互联的血管。

在4G网络环境下,用手机直接视频直播将不再是问题。以国外的一款应用APP Qik举例,该应用支持实时视频流。“每一个携带智能手机的人瞬间就可以变成现场直播记者。这样的服务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用到,但专业广播团队未来一定会采用4G网络,视频分享类APP也将迎来大繁荣。”另一个被业内人士看到的4G网络受益者是手机游戏。手机游戏不但需要硬件设备,同样需要一个更快的互联网连接。更快的网络连接,意味着玩家可以享受到更加流畅的体验,享受到画面更精美、更复杂,需要强大网络连接的优质游戏。这些无论对于玩家还是游戏开发商,4G网络将会给他们带来一个全新的游戏盛宴。

移动游戏公司Gameloft驻英国和爱尔兰的经理戴维·惠特比(David Whitby)表示:“由于在多人游戏领域上有更大的空间,虽然随着4G的发展,游戏体验有所改善,但障碍依旧存在。当你观察人们倾向于玩移动设备上的游戏的地点时,你会发现都是在无线连接受限的地方,比如火车上。”他解释说,“当然,当你穿越隧道的时候,就失去了这种无线连接。你可以缓存一个正在加载的视频,但是不能缓存一个多人的实时在线游戏。比如流行应用Draw Something,可以支持非实时的多人游戏,并表示Gameloft将探索其他的方式,以便最大可能地实现4G带来的效益。”

有多年互联网投资经验的金沙江投资经理朱啸虎告诉我们,在风投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当某项技术的用户超过整体人口的20%时,将会迎来一次机会井喷,行业发展的曲线也将陡增。他举例说明,从PC的发展历程看,虽然2000年左右诞生了一大批互联网门户网站,但那时只是起点,一直到2005年前后,中国互联网才迎来大爆发,不仅门户网站站稳脚跟,淘宝、腾讯、百度等巨头公司成型,土豆、优酷、58同城等一大批垂直网站也横空出世。朱啸虎将这个“20%定律”称之为引爆点。

同样,从去年开始,移动互联也跃过了20%的引爆点。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规模达到5亿人,高端手机用户月平均消耗1.6GB流量,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1059.8亿元,同比增长81.2%。互联网真正迎来了移动时代。工信部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4G用户已经达到4305.7万户,距离20%的引爆点不远了。

“和4G”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一串串数字翻腾的狂欢,而是为每个平凡的人们打开了精彩互联生活的一扇窗口,拉近了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让大家有机会享受更自在的“和易生活”。

(文  /    一凡) 移动互联网移动网络智能手机4g手机4g技术4g套餐4G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