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具和香木:别样的日本传统

作者:王恺

香具和香木:别样的日本传统0( 莳绘的香箱在日本是十分珍贵的香道具。图为御十组香箱 )

莳绘漆器香具:京都的悠久传统

东京国立博物馆有10多万件文物,其中包含100多件国宝,还有500多件重要文化财产,但是众多文物并不经常展出,常规出展的只有3000件,所以,我们所能见到的香道具并不算丰富。

早期,多以东土流传过去的香炉为主,既有博山炉,也有众多青铜所制“行香炉”。其中就算有日本制品,也与唐物属于同一系统,比如法隆寺宝物展览中,独有的鹊尾形柄香炉就是如此。过去一直在书本上听过介绍,这次才得以看到。

法隆寺进献了数百件文物,其中以佛像为主,走进展厅,暗暗的室内没有多余光源,只有小玻璃柜中微光打在64尊佛像上,特别幽静。香炉属于金工展厅,青铜外表镀金,看上去异常斑斓,属于日本流传已久的国宝。看其长柄鹊尾的形制,其实还是和中国北魏同名文物非常相似。此器在寺庙行香所用,也就是一人手持香炉柄,在室内围绕佛像行走,这种规矩,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一直到了传说中鉴真带去了炼香、熏香法,大批中国香炉继续在日本流行,我们所见不少博物馆中都珍藏有中国南宋的青瓷香炉,应该属镰仓时代开始传入之物。直到战国时代的本土陶香具,包括大量陶瓷香盒的生产,这才开启了日本自己的香道具系统。这个时期的香道具,由于日本陶瓷生产的物质条件原因,和日本茶道具有几分相像,都归为“侘”系统。但是,日本香道具并不止步于此,与茶道具的区别非常大。

香具和香木:别样的日本传统1( 御十组香箱细节 )

在京都的象彦家参观家族收藏的香道具的时候,特别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点。

千利休所倡导的“侘”的美学系统,虽然广泛流行,但在香道具领域,似乎受到了贵族社会的排斥,不仅他同时代的世家大族还在使用华丽的香道具,而且到了香道终于确立的江户时代,这种华丽风尚并没有衰退,尤其是华美的莳绘香道具,几乎成为体系化的主流,不少大家族的陪嫁礼物中,一定有莳绘香道具——作为日本莳绘物品的专业生产者,象彦家的收藏颇值得一观。

香具和香木:别样的日本传统2( 古铜鸭形香炉 )

我们去的是象彦家的精品库。作为京都最古老的漆器店之一,他们家族现在各个著名百货公司都还设有专柜,但是产品已经属于比较简单的餐具,上面的莳绘花纹也只有寥寥几笔。

象彦家的社长西村毅先生告诉我,虽然日本手工业保持较好,但是作为精致的莳绘还是在走下坡路,这也是外面见不到多少精品的缘故。

香具和香木:别样的日本传统3( 象彦家的社长西村毅先生(左)展示其家族收藏的香道具 )

“从前家族雇用100多个职人(手工业者),谁的手工最好,就坐在最前排的位置;现在整个京都都没有那么多工人了,我们经常联系的,只有50人左右,也没有交流技术的习惯,所以普遍在衰落。香道具现在已经很少生产了。”整体风格则越来越朴素,西村毅说:“现代人似乎不太喜欢过于华丽的器物,加之价格高昂,所以可能今后就会绝迹了。”

他的家族一直收藏古老莳绘,像一个小博物馆。“我们家族的传统,就是要把这些精品保留起来。今天你会看到两套真正的精品香道具。”他边说边把我领到收藏的香道具前,尽管已经知道莳绘的精美程度,但是这两套道具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一组是非常完整的早期江户时代的“御十组香箱”,“十组”是形容其多,象彦家收藏的这套极其繁复,光莳绘器物,就有10多件,包括放置香木等物的重香合,里面装香炉的闻香炉,放答案纸的扎筒,放炭的炭团箱,收藏银叶的银叶箱,银叶取出时的香盘和香扎,还有放切香用小刀的香割道具,最后还有“十种香箱”,作为这些器物的总体外装箱。奇妙的是,所有器物上的花纹都属于一个系统,全部是细密的山石竹子。

香具和香木:别样的日本传统4( 宇治桥莳绘香合 )

细看才能看出其中微妙,黑色底上,竹叶和竹枝用深浅不同的笔法绘制,虽然都使用金漆,由于深浅不同,光竹叶就有七八种绘制方法,所以显得特别灵动。“看起来很简单,其实非常细致。”另外的几丛植物,则用银漆绘制,金银搭配,非常华丽。

这套香道具,是象彦家第三代收藏的,江户早期某大商人的女儿出嫁之物,不能确定是不是它家生产的,因为直到江户后期,他们家族生产的莳绘器物才开始在上面署名。“但是看风格,和我们家的产品非常相似,都属于‘风雅’系列。象彦家的特点最主要是有设计,家族继承者历来扮演的主要角色是设计师和艺术总监,非常重视图案的美感。”

香具和香木:别样的日本传统5( 竞马香道具 )

西村毅边说边拿出一件文台(文具桌)的图片。大片的黑色底块上漂浮着云与月亮。“一般不会有这么大的黑色块,可是我们会做这种设计,上面的云朵,用了10多种技法,包括高莳绘、切金、付描、极付、平莳绘等,让云朵有了非常不同的质感。”这时再看那套“御十组香箱”,越发觉得精致。

另一套收藏的香道具,属于“竞马香”——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在玩的香道游戏,采访志野流家元的时候,他告诉我,现在他们流派也就一年只举办一两次竞马香的活动,据说这种香道游戏的灵感来源于神社祭祀仪式上的竞马活动,简单说,就是准备香盘和偶人,香客闻香猜题,对了,偶人向前移动,有点类似中国古代的双陆游戏。

香具和香木:别样的日本传统6

象彦家收藏的竞马香,外面是精彩的莳绘套盒,里面有两个偶人排列在香盘上,背上分别挂了平家和源氏的旗帜,细看偶人原来是象牙做的,武器则是黑檀雕刻。“我们查过资料,当年这位商人非常富有,给女儿的陪嫁也非常华丽。女儿应该是懂香道的,日常使用的器物很齐整。”

西村毅先生告诉我,1661年创业的象彦家最早也是经营唐物漆器的,第一代开设了一个叫“象牙屋”的小店,一直属于进口商。到了第三代开始给皇室的“莳绘司”生产器物,越来越精致,到了第六代,因为与各个茶道、香道的家元来往密切,于是生产了大量的相关道具,现在各个茶道、香道的家元手中,收藏了许多他家祖先生产的器物,都有来往的账本记载。到了近代,收藏者越来越多,最高是天皇,还有大量财阀家族。

香具和香木:别样的日本传统7( 葵纹散秋的野莳绘十炷香箱 )

“我们家族很少生产不能使用的物品,因为我们觉得物品要使用才美丽。”西村毅先生拿出1928年为皇室制作的舞乐莳绘棚的图片给我看,是茶室或者香室所用的置物架。细巧的棚身上绘制了若有若无的图案,而大块木板上则是舞蹈场面。“现在的价格,能够在东京豪华地段买上17套房子。”而另一架祭绘屏风属于昭和时代作品,则可以换70座房子——“告诉你它们的价格,你就会明白为什么现在少人定制这么精美的产品了,因为实在太昂贵了。”

偶尔有人定做一些香盒等小器物,这些小器物还是能保存精致程度。西村毅先生拿出一本三井家族收藏的象彦家莳绘的册页,上面有一套四季莳绘香盒,告诉我现在的定制品和这系列比较类似。这套香盒属于昭和时期六位作者的合作,分别是长闲、灿烂、一声、涟月、名残和枯野,上面的纹饰有红,也有金银,和黑底漆对应,看上去极其韵味绵长。

香具和香木:别样的日本传统8( 八桥莳绘十种香箱 )

这样的香盒,如果在香聚上使用,想来会增加整体气氛。三井家族收藏了为数不少的象彦家作品,其中数件参加过19世纪的巴黎博览会。

日本的气候风土适合莳绘物品的保存,并不用特殊空间保护,只要不晒太阳,许多日常用品放在大橱里,使用时拿出来就可以。这也是莳绘广泛存在于茶事、香事,包括日常饮食中的原因。

香具和香木:别样的日本传统9( 椿文堆朱香合 牡丹文红花绿叶香盒 )

德川家的珍稀香具

日本的私人博物馆中,往往藏有独到的珍惜器物,按照以往寻找茶具的经验,我们开始联系博物馆的采访,但是香道毕竟不如茶道普及。不少博物馆只藏有个别几件珍品,比如著名的根津博物馆,就藏有数件贝桶,还有展现源氏生活的长画卷,里面有些玩香画面。按照紫式部的小说,源氏的时代,非常流行熏香盛会,以至于到了今日,按照《源氏物语》记载而生产的复杂的源氏香,还有人在承继。

香具和香木:别样的日本传统10( 山田松香木店的工人正在切割香木 )

但是这些博物馆的香道具都少得可怜。目前日本私人博物馆中香道具藏品丰富的,要算名古屋的德川美术馆。拜访了德川美术馆的学艺员并木昌史先生才知道,德川美术馆的收藏颇具来历,拥有1万多件珍贵文物,包括9件国宝也不奇怪。

德川美术馆位于名古屋市的东区,也是当年著名的江户城所在地,选址就是当年尾张德川家族的宅邸所在地。院落看上去很古老,大块岩石和松树构成了苍劲的花园面貌。尾张德川家族属于德川家族的“御三家”之一,根据日本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幕府将军德川家康的遗嘱,如果德川宗家没有子嗣,可以从御三家——分别是江户城的尾张德川家、东北地区的水户德川家以及和歌山的纪伊德川家选择子嗣来继承将军之位,所以地位比较高贵。

香具和香木:别样的日本传统11( 山田松香木店收藏的“六国五味”香 )

不过尾张德川家似乎也子嗣不丰,1800年就已经断绝,不得不从别的支系选择继承者。明治维新后,家族被定为“华族”,也就是贵族。这之后,第十九代家主决定设立财团“德川黎明会”,以掌管家族的重要文物。1935年,德川美术馆成立,家族历代所传承的重要文物都在美术馆定期展览,所有文物集中设置在美术馆保存的好处是,不易流散。即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家族文物也没有丧失,这在日本各大私人博物馆中属于不多见的,所以德川美术馆在私人美术馆中威望非常高。

尾张德川家族的祖先是德川家康的第九位儿子德川义直,从他那一代开始,就从热爱香道的父亲手中继承了不少珍贵的香道具,包括香木。按照历史记载,德川家康非常热爱香,当年曾经给东南亚的诸位国王写信,要求获得珍贵的香木。其中写给占城国王的信中提到,在日本不难获得低等级的沉香,但是高等级的香却很难,所以希望能够获得一些。他应该从各国得到了不少香木,按照遗嘱,他死时遗留了不少沉香和棋楠给后代,其中沉香近100公斤,棋楠200多公斤。

香具和香木:别样的日本传统12( 山田松香木店收藏的珍稀香木 )

第九子德川义直得到了不少好的香木和香道具。我们今天能够在美术馆内看到很多中国宋代的香道具,也有日本的仿制品,包括牡丹纹红花绿叶香盒,椿纹堆朱香盒,还有古铜鸭形香炉等物。这种漆雕香盒在中国也是上品,一直到明代,书籍《长物志》中还记载,香盒“以宋剔合色如珊瑚者为上”,红色漆雕盒属于上品,这种风尚也流传到了日本,德川家族理所当然地拥有了一批精品。

“这些香盒很多是德川家康将军自己使用过的,包括其身边的人使用的,还有一些莳绘的棚,同样非常珍稀。”这些香盒和棚架,当年是茶室与香室的重要陈设,现在也还依照原样展出。

香具和香木:别样的日本传统13( 作为传统药店,山田松香木店不仅有大量的香木,还有不少药材可做合香使用 )

另一系列的国宝,属于尾张德川家族的二代德川光友的妻子千代姬带来的陪嫁,这部分香器物,实在让人目瞪口呆,其中最重要的是香盒八件套:全部是纯金制品,硕大的香盒,里面装着炉、瓶和盒,属于中国和日本都使用的香具套组;还有各种包装小器物的盒子,一套为8个,不仅用纯金制作,上面还有精湛的雕工,精心琢磨出各种花样纹饰。

千代姬同样是德川将军家族的后代,他的父亲是将军德川家光,因为她是唯一的孩子,所以陪嫁极其丰富,除了若干套纯金的香道具外,还有大量的纯银套组,纹饰相同,同样华丽。

香具和香木:别样的日本传统14( 香老铺“松荣堂”掌握大量制香古方,包括宗教用香制作工艺 )

“这是日常使用品吗?”并木先生说,他们没有准确答案,也许作为装饰品的可能性更大,毕竟金银器物使用也没那么方便。

除了金银套盒,大量的莳绘香具也让人开了眼界。家族的莳绘器物,除了我们所见识过的“十种香箱”,还有大量可携带出门的精致小型香箱,因为江户时代香道发展兴盛,贵族阶层广为流行香道游戏,所以生产出许多可携带行走的器物,包括五套著名器物,其中有葵纹散秋的野外十种香箱,八桥莳绘十种香箱,都不大,精致异常。

香具和香木:别样的日本传统15( 松荣堂外景 )

除了闻香道具,作为贵族家庭,香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并木先生告诉我们,家族还有中空的莳绘枕,里面放青瓷银盖香炉,可熏香床帏;另外还有熏物架,把衣物放在上面,下面熏炼香,是当时贵族家的普遍习惯。

在德川美术馆的众多器物中,还保留有大量茶道具、花道具,但是香道具普遍华丽于茶道具——这是为什么?同一个家族器物中,也有两种审美体系?并木先生回答,还是因为香道在当时更高雅,也更多属于闺房游戏。尤其江户时代开始,女性学习香道的很多,器物更华贵也就理所当然,家族有大量的青瓷香炉,基本配置银盖,下面用朱漆大盘衬托,配色非常好看。还有国宝,一件仿造雉鸡造型的瓷香炉,同样配色艳丽。

除了香道具外,家族还流传下来众多的珍贵香木,著名的61种铭香中的雪舟、初音、白菊都有,另外分类的120种名香中的黛、山阴也有。“总数有500多种,但是这些香并没有完全封存,一年一次会举办名香欣赏会,每年选择5种香进行闻香,由著名的香道名家主持,来参加的人基本上是家族的朋友,也有特意花钱买票的客人们。”

后来才知道,美术馆的珍宝还有《源氏物语画卷》,比之别的美术馆的同名画卷,此卷的精细程度和笔法要好很多,里面也有很多玩香场景,是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资料。

山田松香木店:各种名香的荟萃

虽然看了不少奢华的香道具,但是香木看到的并不多,这是一个遗憾。日本属于沉香收藏的大国,而且历史久远。公元595年,按照《日本书记》的记载,有大块香木漂到淡路岛,大为一围,因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岛人取之作为柴烧,结果香气远熏,被当地领主贡献于朝廷,圣德太子鉴定为沉香。这之后,日本陆续从中国和新罗进口沉香,日本不太确切知道沉香产地,所以基本依靠转运贸易。

直到中国明朝闭关锁国,也就是日本的室町时代,日本与南洋国家来往加紧,开始分清了产地,且确定了日本的关于沉香的分类法:“六国五味”,这种分类法一直延续到今天。之后的战国时代、桃山时代,日本香道一直在发展,香木进口也在持续,这也是日本成为香木收藏大国的原因。

因为闻香所使用沉香的量非常微小,所谓“马尾蚊足”,无论是世家,各个香道流派,还是香木老店,都留存有大量古老的沉香。我们去的京都老店山田松香木店,也是如此,据说他家藏有著名的“兰奢待”,所以特别期待。

京都的老皇宫“御所”现在是个庞大的公园,不少老店还聚集在周围,因为当年很可能就和皇室有千丝万缕的商业联系。现在尽管皇宫早就搬迁了,他们还是留守老地,并以此为自豪。江户后期创业的山田松香木店的介绍中也写道,位于京都御所附近,保留有古老的传统。

所谓古老传统,也就是香木的辨别,包括切割香技术,以及香道中不使用,但是日常生活中种种玩香方式的继承,比如炼香,还有线香,各种香包的制作,写经前涂抹在身上的抹香的制作,还有最家常的防止衣物、书籍发霉生虫的香袋的制作等等。走进店堂,感觉是一个很活生生的玩香的空间,比香道空间要活泼许多。

原来这和山田松老店的起源有关。开业于18世纪也就是江户时代后期的老店本来是一家药材店,专门做药材销售,传统的和汉药中均有大量的香材使用,销售的不仅仅是沉香,还包括大量的动物香,如龙涎香、麝香都有,现在店里还挂着硕大的鲸牙齿,这也是一种药材。

随着越来越多人对香的兴趣加大,药材店的经营也在转型。上世纪,药材店彻底改为香木店,主要业务改为经营香材,包括各种生活用香,但有趣的是,各种线香和香囊等物都还是按照老药方制作,应该还有某种保健的功效。

我们先到香木店的闻香室,因为要销售名贵的香木,所以一定有专门的闻香空间。这处空间非常专业,同样是模仿银阁寺弄清亭建造,共有10张榻榻米大小,里面陈设有香炉和假花。“都仅仅是陈设品,尤其是这种大香炉,是用来玩炼香的,在这里我们不会用,否则气味会干扰到闻香。”闻香室有硕大的柜子,专门放置各种香材,一般贵重的香木,会使用金属箱收藏,而不那么贵重的,则一起堆放,并不像国内那样使用玻璃瓶。接待我们的山田洋平先生解释,因为沉香彼此之间不太会串味,所以他们并不特别收藏。

“最名贵的就是这些有名的香木了。”山田边说边拿出桐木小箱,除了金属箱外,桐木也是经常使用的装香木的材料。箱子盖上写有“兰奢待”几个字。打开箱盖,里面又是一个小箱,再打开,方是纸包,上面用毛笔写着某年某月在东大寺切,总分量多少,形状如何等等,恍惚是一篇完整的记录。我们要求拍摄,被断然拒绝,甚至打开看看也没有成功,只是看到外包装而已。

这就是日本最著名的香木兰奢待。公元753年,圣武天皇兴建东大寺,将大块黄熟香兰奢待藏于寺庙的正仓院,后来谁人切割,都有详尽记载,比如足利义政切过两寸,德川家康切过一寸八分等,因为名贵,所以很少有人能见到,更少有人能闻到,有东京教育大学教授西山松之助曾经闻过,他称之为“不可言喻,稳静大方,完美无瑕的上品的香气,果然是名香,是名品中的名品”。

山田松所拥有的,就是大约数克的小块切割香木,得自于上世纪东大寺的一次取香。但是这种香木,包括很多家族流传下来的著名香木,基本不会使用。家族拥有61种铭香中的大部分香木,但是这些“是要作为传家宝一样代代相传的”,更不会出售,不管销售对象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

现在中国香文化发达,很多人在世界各地搜罗名香,包括日本和沙特等中东国家,也有很多人来山田松这里要求购买,尽管这10年香木的价格已经翻了三番,但是不能阻挡来购买者的脚步,于是只能实行名香控制出售。“实在是店里的资源也不多,我们基本有规则,著名的老沉香,类似我们家传家宝的基本不卖,或者只切割很少一部分销售,近年新添的一些名香,如果数量比较多,可以出售一部分。这种新的沉香也属于名香,不少是志野流家元和远洲流家元命名的,很有特点,我们愿意和香的爱好者分享。”

他们特意展示了若干块硕大的“六国五味”供我们拍摄,那块产自越南的“伽罗”油脂丰厚,看上去为山子的形状,足有数公斤大,其余的罗国、真那贺、真南蛮、寸门多罗、佐曾罗也都各自非常庞大,这些还仅仅是近年新添的名香,看得出家族所藏香木的丰厚。

因为许多香木切割会掉下粉末,这些粉末,包括一些不适合做闻香但是香木也不错的,可以直接作为茶道所使用的“烧香”,或者做成线香或炼香(类似香丸)也是上品,所以店里还制作大量的此类产品。这些产品其实也是重要的场合使用,比如里千家和表千家就经常来购买“烧香”,这些是木屑调和甘松、桂皮、安息香后制成的,一般用于茶道的用香,有的还是流派家元所起的名字,比如“瑞云”、“翠风”。

线香也是按照传统工艺所做,除了助燃的一些炭和木粉外,不添加任何别的物质。“新派的线香会添加一些染料,但是我们不添加,所以发黑或发灰,最昂贵的是用伽罗的粉末,按照古老配方制作,品名叫‘凤城’,只有23克,就需要2万多日元。”香木店除了大批的沉香线香外,还有若干白檀制作的线香,这点和中国不一样,中国的线香,以沉香为主,除了庙宇,很少玩檀香。

茶道的场合还会玩炼香,也就是在茶道仪式开始前,会在香炉中点一丸炼香,然后等空间清静下来,再举行茶道,一般在冬季使用。同样的,山田松家的炼香有很多名目,也有的是里千家家元所喜欢的,比较传统的是黑方、菊花、落叶、侍从、梅花、荷叶六种,这里面都大量添加一些炭粉,闻上去微有炭味。这点也和中国不同,我们的线香和香丸制作,是不会添加炭末的,因为中国香传统里,是会禁止炭气息出现在香气里的。山田先生解释,日本的炭经过精心制作,味道很轻微。

山田洋平先生介绍:他们家也是按照传统方式制作香制品,现在整个商店雇用的“职人”约有10多位,他们学习切割香木。“有的人学得很快,需要几年时间,有的人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渐渐体会到其中的技巧。”完全靠每个人的心领神会。

松荣堂:走向当代的用香体系

除了山田松香木店,京都还有一家更广为中国人认知的香老铺“松荣堂”,社长畑正高先生是日本著名的香文化专家。显然,中国人去日本买沉香原料的做法,让他印象深刻,他一见到我就说,要告诉喜欢香文化的人,香木是用来享受的,并不是收藏升值所用,一定要告诉大家,不要买那么多。“因为香木的资源太有限了,而且过于急切的开采,导致了这些资源越来越糟糕,我们店已经有20年没有购买到质量好的香木了,所购置的香木都不适合做闻香,只能做线香。”

这些年来,他们店里已经不出售香木,正是因为资源紧张,自己使用有限。

松荣堂虽然不是专门的香木店,但是供应的产品很丰富,不仅供香道参与者使用,而是制作与香有关的一切物品,这和最初成立的时代背景有关。1705年,松荣堂成立,初代曾经在京都的御所工作,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和配方。这里面,不仅是玩香道所用的沉香分类知识,还掌握了许多专供宗教场合所用的线香配方、熏香配方,包括各种场合所用的香饼、炼香配方,尤其是线香配方非常经典。“香的世界很广阔。”当时正是香文化从贵族阶层普及到平民的时候,所需要的香各种各样,所以他们的制香工艺也一直颇为庞杂。

成立之初松荣堂就与寺庙关系很好,专为一些京都的传统寺院提供线香。“这种香,使用材料很精心,而且能够唤起人的宗教感,所以这些配方都是几百年不变的。最经典的几款,是来自中国天台宗或禅宗的,我们初代曾经对这些配方加以精心研究,进一步固定下来。”

最经典的一款,日本名字叫“微笑”,实际上使用的是佛祖讲经,与迦叶拈花一笑的典故,标准的寺庙用香,成分主要是沉香和白檀,外加一些珍稀香材,一支短短的线香,因为材料使用得好,可以燃烧近40分钟。为了让我们感受清晰,他点了一支让我们闻,那是一种比较沉闷的味道,说来奇怪,一闻之后,整个人清醒了不少。畑正高先生告诉我们,宗教用香有独特的味道系统,这个系统是自平安时代开始确定的,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多大变化,这种用香其实不适合家庭。

“香木的资源是特别有限的,它不像茶,茶的再生性能很好,在日本能够种植。但是香在日本不能收获的,也是不可再生的,所以我们做每一款香,都会特别精心,会精心设计能达到的意境。”这时候,突然想起来第一次来京都,很为松荣堂的一些有意境的配方香所吸引,比如“月夜系列”,有雨月效果的雨时月,有春天的花卯月,还有傍晚时分的凉暮月,都是运用各种香料的特点,巧妙地达到的意境。畑正高先生说,他们有专门的配方师,包括他在内,一共有五六个人,这是从平安时代沿袭下来的传统。“我们一般都对香味很熟悉,每人有每人的长处,知道几种香配在一起会是什么感觉,然后会根据这个感觉,起上相应的名字。比如你刚才提到的‘雨时月’,专家制的香有湿润泥土的感觉,所以就起了这个名字。”

一般说,是先有香味,再命名,而不是相反,“那样太难了”。

在畑正高先生看来,中国才是香文化的先师。“1500多年前,中国的香文化已经很发达,五种最重要的香料,包括沉香、白檀、丁香、龙脑和郁金香开始流传到日本,这就是日本香文化的基础,就像房子的地基一样,之后所有的香文化都是在这五种香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觉得,“五”是重要的数字,比如五谷,再比如五行,而五种香也是遵循了这一体系的特征,“千变万化的香味都和这脱不了关系”。

按照这五种香的基本特征,松荣堂建立了自己的香味体系。“这个味道体系虽然万变不离其宗,但是并不是不变化的。你要知道,不同季节,不同居住空间,所需要的香味体系都不同,何况是不同时代生活的人们。现代人肯定很需要使用一些他们欣赏的味道,所以我们每年都推出许多新产品。”

这些新产品,很多是为上班族准备的,可以在办公室小空间使用,也可以在小居所使用,肯定不是和“微笑”一样的凝重,而是更加轻松、灵动和随意。“我们不排斥添加工业产品,只要安全合格,加进去效果好,我们就使用,反而弥补了原材料稀少的问题,可以保护自然环境。”

虽然不供应香木,但有切割香,包括香炉、香炭和香灰出售,这也是为了香道文化的推广。畑正高先生不属于哪个流派,他很喜欢举办各种有特点的香道活动,他说,最近的一次是在美国,是给盲人举办的。盲人都在导盲犬的带领下就座,然后开始闻香,他们对香都有自己独到的感受,特别有意思。松荣堂的香炭、香灰都有自己的特点,是很多香道专家喜欢的产品,问到配方,答案还是,不能讲,这是商业秘密。

(感谢sauser miho的协助采访) 香具香木香文化香道沉香茶道香炉日本传统别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