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尔争端:尚未过时的威胁

作者:邹珊

克什米尔争端:尚未过时的威胁0( 一名悲伤的巴基斯坦妇女在医院照料她唯一幸存的孩子,印巴冲突中她的两个儿子丧生 )

近半个多月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了数十次冲突,造成几十名平民伤亡,数万名当地居民被迫撤离。印、巴自1947年分治后至今,已因克什米尔问题爆发了三次战争。2003年,虽然双方政府在当地的实际控制线一带达成了停火协议,但多年以来,大小摩擦一直不断。

与以往相同,此次两国又在互相指责对方首先打破了停火协议。美国威尔逊伍德罗研究中心南亚项目主任库格尔曼(Michael Kugelman)告诉本刊:“一般而言,此类冲突仅局限于遥远的边境地区,安全部队是唯一受其影响者。而这一次,局势异常紧张,现已攻击到了边境地区的城镇,伤及无辜。”

另外,这次冲突发生在一个较为敏感的时间节点上。近5个月前,印度刚刚迎来了新总理莫迪。虽然巴总理谢里夫曾应邀出席其就职典礼,并商议举行边境会谈,显示出了缓和迹象。但后来,两国原定于8月25日在伊斯兰堡举行的外交秘书级会谈却被印度临时取消。近一年多来,印、巴都经历了政府更替,本次外交秘书级会谈也是两个新政府成立以来的首次官方会谈,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会谈被无故取消,暗示着双方关系有所恶化。”库格尔曼进而说,“而两国政府间不甚融洽的关系也意味着此次冲突很难和平收尾。”

“并且,双方现在其实都不把对方视为和谈对象。许多巴方民众对莫迪心怀恐惧,即使其‘极右翼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形象已基本被‘果敢的经济改革家’形象所替代。同时,这个夏天发生在伊斯兰堡的反政府游行也使谢里夫的地位大受影响。在印度人眼中,巴方的对印政策如今是掌控在巴军方手中的。”库格尔曼说,“在认定对方无和解之意的情况下,双方都会觉得,就算冲突升级,自己也没有损失。巴方国防部长最近称,他的国家将会‘适当地’回应印度在边境线的所作所为;而印方国防部长则警告,巴基斯坦将会为自己所释放的敌意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而“巴军方日益强化的地位,则将成为影响印巴关系走向的最关键因素。谢里夫在反政府示威中受到了威胁,全依靠军方的调停和维护才没有被推翻。巴军方本就强势,如今更甚,因为谢里夫欠他们的。”美国阿克伦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卡特哈勒(Karl Kaltenthaler)也对本刊说,“这对于克什米尔问题而言关系重大,因为巴军方对此问题非常关注。他们并不承认印度对当地部分地区的管辖权,希望克什米尔成为巴基斯坦的一部分。”

“鉴于两国交错的利益结构,这份双边关系不太会出现戏剧性变化,维持现状的可能性较大。”卡特哈勒说,“但是,克什米尔问题一日不能成功解决,零星的越界枪火就总会发生,双方政府间的关系也很难改善。”

而这个旧日难题所产生的影响也并非始终如一。“目前,从2008年孟买恐怖袭击案的始作俑者‘虔诚军’、长期被指责策划了2001年印度议会袭击案的‘穆罕默德军’,到为与“伊斯兰国”(ISIS)抗衡而新近成立的‘基地组织’的南亚分支,巴基斯坦的反印度武装分子均因各种原因而蠢蠢欲动。此次冲突也许将很快平息,但鉴于南亚次大陆上的动荡态势,战火迅速复燃的概率很高,而恐怖分子则可利用政府官方注意力被边境冲突分散的机会,来组织自己的攻击,并使这块世界上的主要核武器区发挥出更为严重的破坏效应。”库格尔曼说。 争端威胁克什米尔

下一篇: 转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