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访日的亲与疏

作者:徐菁菁

( 9月1日,印度总理莫迪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东京迎宾馆出席一项签字仪式 )

8月30日至9月3日,印度总理莫迪对日本进行了上任后对主要国家的首访。印日两国设定了“今后5年日本对印度直接投资以及进驻印度的日企数量翻番”的目标。日本将对印度的基础设施、食品加工、农村开发等领域,包括政府开发援助注入3.5万亿日元投资和融资。日本愿意为印度高铁路网建设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双方就尽快签署核能协定、实现日本核电站出口印度、加快谈判达成一致,并达成了合作开发并加工印度稀土的商业协定。日印之间不定期的海上共同演习,将改为定期举行。

印度金达尔国际事务学院院长斯里哈姆肖利亚教授告诉本刊,两国首脑的亲密私人关系,为印日关系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莫迪在担任印度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期间曾两次访问日本,并都会见了安倍。他是安倍在“推特”上关注的三个人之一,另两人是安倍妻子和日政治人士。“在世界范围内,莫迪与安倍的关系最为亲密。莫迪视安倍为镜子里的自己:两人都是在国内具有魅力的保守主义政治家,都在追求大国地位,都重视商业,都有民族主义立场,都相信改革。”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教授哈什庞特告诉本刊,日本是印度“东看”政策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莫迪是一个非常积极主动的政治家。”肖利亚说,“他的外交有很强的目的性和结果导向。他希望在未来5到10年里通过激进的商务外交和防卫现代化让印度拥有更高的大国地位。在外交上,他不再想让印度安守于南亚。”

对于莫迪来说,无论是经济还是防卫,日本都是理想的合作对象。肖利亚说:“莫迪将在经济和防卫上将印日关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过去,印度政府对外商直接投资并不友好,但莫迪本人则十分推崇这一点,希望将日本的投资引入印度的基础建设领域。他的目标是在未来几年里,让双方的贸易达到每年300亿美元的水准。过去,由于日本的和平宪法,双方只能进行有限的技术和军事合作。安倍对宪法的修改和对‘集体防卫’的推崇意味着印度能和日本建立更深入的军事联系,日本在军事上的活跃对印度来说成为遏制中国的压力。在印度看来,日本将中国牵制在东亚,将有利于保持印度在南亚的主导地位。同时,日本也可以帮助印度在亚太地区发展海上军事力量。日印之间的联合军事演习使得印度有机会在远离本土的地方显示自己的存在。”庞特说:“印日两国在海洋合作上有相似的观点,海洋上的防卫合作将在未来几年显著加强。”

尽管这次访问的成果丰厚,但庞特认为,双方并没能完全如愿。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亚洲研究协会主席普南德拉贾恩告诉本刊,核技术是印度对日本的重要期待。“但是实际上,未来5年双方是否能达成民用核能技术协议依然是未知数。《东京宣言》中的相关具体陈述使用了模糊的词语,显示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大多数日本民众反对日本对外出口核技术。”

更重要的是战略考虑的差异。安倍在2006年出版的《致美丽的国家》一书中曾期待“日印关系取代日美关系和日中关系”。安倍的战略有强烈的排斥中国倾向。但贾恩认为:“莫迪的外交重点在于经济、合作和包容性。日本希望印度成为其新的战略前景中的合作伙伴,但是印度依然在遵循‘战略独立’原则,不大可能满足日本的期待。” 访日莫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