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利克鲁工厂探访

作者:李三

宾利克鲁工厂探访0宾利克鲁总部工厂

宾利克鲁工厂探访1方向盘蒙皮的手工缝制

宾利克鲁工厂探访2宾利慕尚车型装配线

宾利克鲁工厂探访3杜海默

宾利克鲁工厂探访4罗凯文

宾利克鲁工厂探访5郑友添

克鲁工厂位于Pyms Lane的梅里尔(Merrill)农场,占地面积为60英亩,据说当时的收购价格为每英亩99英镑。当然,这是上世纪30年代的英国商业地价。早在“一战”期间,宾利就以生产航空发动机而闻名,克鲁工厂建成初期,曾生产喷火战斗机和飓风战斗机上所搭载的梅林(Merlin)航空发动机。“二战”期间,宾利承担着盟军飞机部件的军需制造,为了防止德军轰炸,克鲁工厂曾经被伪装成低矮的作坊,“土豆作坊”的典故由此而来。

“土豆作坊”的说法是从纳吉尔那里听来的,他是克鲁工厂的老员工,看上去就像从唐顿庄园走出来的角色,笔挺的西装里一定还穿上马甲,怀表是必备之物。尽管每天在宾利工作,但是生活中的纳吉尔却开一辆斯柯达轿车,尽管花几万英镑购买一辆二手宾利对他不是太大问题,但纳吉尔坚持认为,宾利这样的超级奢华轿车不属于他这样的工人阶层。对宾利的敬畏,在他那里是不由自主的。

纳吉尔还能清楚地记得自己在宾利开始学徒的时间是1980年8月11日,对当时的他来说,能够进入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绝对算得上是一件大事。纳吉尔是在克鲁厂区长大的,他的祖父、哥哥以及妈妈都在宾利工作过。“我清楚记得我最初被安排在皮革车间,在那里我工作了19年。”离开的时候纳吉尔是车间主任,离开车间是为了让他专门培训新员工。要知道,手工制造是宾利品牌的DNA之一,以老带新是工厂的传统,他要手把手地把多年的手艺传授给年轻人,就像当年师傅把手艺传给他。

在克鲁的皮革车间,世代承袭的工匠们多数已经在宾利工作了30年之久,有的家庭甚至三代人供职于此,他们精通皮革制作工艺,各自拥有缝制的独门绝技。宾利汽车所用的内饰皮革源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那里环境好气温低,圈养的牛群极少受到蚊虫叮咬,平整的牛皮无瘢无瑕。这些优质的小牛皮是克鲁工厂的必需之物,仅仅是一辆欧陆GT的座舱内饰就需要使用17整张。纳吉尔告诉本刊记者,皮革车间的每位工匠会在缝制过程中使用不同颜色的缝线,这样做是为了区别不同的操作人员。车辆的一些特殊部位,诸如安全气囊等重要部位的缝合,包括针脚数、缝线张力、缝线类型、日期以及缝纫工匠姓名等等信息都会存入专用数据库。内饰的缝制工时超过150小时,仅方向盘的蒙皮就需要一个熟练工人花15个工时来缝制。

如今的克鲁工厂有自动化的冲压、焊接、涂装生产线和一条传统的总装线,但宾利的生产线也许是世界上“效率最低”的自动化生产线之一,每分钟只移动6英寸,每辆车都要花上16至20个星期才能完成。因为很多工序是由手工完成,工匠们以手工完成动力总成系统组装、真皮缝制、原木加工等关键步骤。

现在,纳吉尔在客户服务中心工作,他很会讲故事,在宾利他经历的有意思的事情太多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在克鲁工厂从来不会觉得无聊。他的女儿和儿子目前也在宾利学院实习,儿子即将参与最新宾利飞驰V8的工作,谈到儿子,纳吉尔显得非常自豪。

女王座驾的守护者

理查德·查尔斯沃斯(Richard Charlesworth)的职位是宾利汽车王室以及VIP主管,他的身份就是故事的一部分。名片上Richard Charlesworth名字右面有三个字母MVO,这是“皇家维多利亚勋章”获得者的特殊标示,是女王授予对国家有杰出贡献的人的私人礼遇。从1974年加入宾利,理查德工作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和王室成员还有世界各地的VIP打交道,这个职位给他带来了一些特殊的气质,举手投足透着礼数。他是那种既非常健谈,又滴水不露的老派绅士。

宾利与英国女王及王室之间的联系可以追溯至很多年前,当时宾利和劳斯莱斯品牌还没有分离,在上世纪90年代末以前,女王拥有数辆劳斯莱斯,作为出行的御用座驾。直到1999年筹备2002年女王登基50周年庆典,宾利与王室取得联系,希望为庆典准备一辆全新座驾。“女王能够理解我们的想法,她也知道宾利与劳斯莱斯即将分开,而宾利将留在英国。因此,她表示无论哪个品牌,只要是同一家公司生产即可。与此同时,宾利正在与大众集团洽谈收购事宜,女王对此十分关心,她希望能够一直知晓收购进程,了解具体的进展。整个过程比较复杂,最后宝马收购了劳斯莱斯,大众收购了宾利。”当时理查德·查尔斯沃斯正在负责宾利的品牌公关,所以在那段时期一直由他向女王报告进展情况。

实际上,女王对于英国品牌、英国专属的东西非常感兴趣。但作为英国女王,不能够接受某一家英国公司或商业机构的馈赠,就像1977年女王曾接受过一辆劳斯莱斯,这份礼物并不是宾利工厂赠送给女王的,而是整个英国汽车行业表达对女王的敬意。所以,打造女王登基50周年庆典座驾的过程中,除了宾利汽车,还有近50家公司同样为此做出了贡献。

2000年,宾利汽车的工匠、设计师联合其他数位英国顶级汽车专家,共同启动了一项名为“钻石计划”(Project Diamond)的特殊项目。他们通力协作,旨在打造一辆适合女王乘坐出席各种盛大场合,且极具优雅与尊贵气质的顶级座驾。

理查德告诉本刊记者,1999和2000年,主创团队曾多次前往白金汉宫与女王的代表商讨车辆设计,这期间曾经提供了两个设计版本,其中一个比较传统,另一个比较现代。最后女王的代表决定采用前者,“因为女王本身正是英国传统与经典的象征”。

设计人员曾经考虑,由于女王拥有多辆劳斯莱斯,因此在设计这款车型时保留了一些劳斯莱斯的设计元素,比如在车身、前脸及车尾部分添加了镀铬金属装饰。在最终定稿前,主创团队将制作的全尺寸模型带至温莎城堡,由女王本人亲自确定。他们将模型放在女王的劳斯莱斯旁边,以便能够更清晰地对比并决定全新宾利座驾的设计。在看过设计后,女王提出了一些细节方面的修改意见,她直率地表示:能否去掉镀铬装饰,以便使这辆车的设计别太过招摇。

事实上,女王没有提出太多的要求。在进一步沟通后,设计团队更加意识到这辆车对女王而言意义非凡,这不是她家庭团聚或外出购物所乘的车,这是她参加国事活动的座驾,所以每一个细节都要承担某种使命。比如,车的空间要足够大,而且空间设计要便于女王在出行途中和民众交流,必须能够便于她上下车,因此车门部分设计成几乎可以180度开关,内部设计有一块平坦的地板,女王可以轻松地通过。

在克鲁工厂,由30位工匠组成一个团队专门打造这辆女王座驾,研发与制造过程历时近两年。2002年,宾利将登基版State Limousine呈献给女王。从此之后,宾利也开始为其他王室成员提供出行座驾,可以透露的是,其中大部分都是慕尚车型,当然也包括部分飞驰车型。理查德告诉本刊记者:“女王现在共有五辆国宾车,按顺序来说,前两辆是宾利,后三辆是劳斯莱斯。所谓国宾车,是指代表国家出访迎宾时的专用车。两辆宾利只有女王可以使用,其他王室成员,比如查尔斯王子,只能使用国宾车中的劳斯莱斯。当然,王子本身也拥有一辆宾利慕尚,但不能称之为国宾车。”

按照惯例,女王的宾利座驾每年会有两次返厂保养,检查是否有需要升级的地方。“能够为女王倾力打造并长期维护御用座驾,对我们每一位宾利员工以及很多宾利客户而言是一件深以为傲的事情。”理查德的职业自豪感在访谈结束时再度流露,“它可能是世界上最知名、出镜率最高的汽车之一。”  

“老宾利”的圈子文化

访问宾利老爷车俱乐部完全是另一种感觉,我们去的俱乐部位于牛津郡的Wroxton,接待我们的是俱乐部的总裁,主席,一位老爷车爱好者,以及只有12岁的小男孩马库斯。这个接待组合很有趣,基本可以说是宾利爱好者圈子的一个缩影。

俱乐部的主席曾经是伦敦著名的外科医生,退休后全身心投入到俱乐部的工作中。

马库斯是这个俱乐部最年轻的会员,他的爷爷就是俱乐部总裁,他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泡在老爷车俱乐部里,难怪爷爷夸张地说,这孩子就好像出生在老爷车里一样。总裁拥有一辆上百万英镑的有70多年历史的老爷车,他说每当带着马库斯出去兜风的时候就感觉特别酷,是一种别人理解不了的双重的“天伦之乐”。

在老爷车俱乐部我们还遇到一位英国政府的数据分析师,他的眼光比别的会员明显多了一些精明的成分。“最近几年老爷车价格不断上涨,我这辆1921年的老爷车尽管不是特别的型号,但市场价格也已经超过25万英镑。”在他看来,拥有老爷车是一种生活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完成一个童年的心愿。“但并非所有的老爷车爱好者都非常富有,如果生活上出现拮据的状况,把‘老宾利’卖掉还会得到不错的收益。”

俱乐部的二楼是宾利老爷车档案馆,档案馆很小,但资料却非常齐全。在较早的一本老爷车档案中,不仅能清楚地看到这辆车最初的拥有者签名以及当时的价格,还能看到这辆老宾利轿车的底盘和车身来自不同的供应商,这辆车曾经被改装成掀背跑车的模样,后来的拥有者又把这辆车改装回了最初的样子。

档案馆尘封的记忆,不仅凝固了车的传奇,也记录了人的故事。座椅上一件已经老旧的浅黄色皮衣,居然是上世纪20年代宾利的传奇车手克莱门特曾经穿过的比赛服。宾利曾在1924到1930年连续五次夺得勒芒24小时耐力赛冠军,克莱门特是当年赛道上最炙手可热的冠军车手,他的后人最近送来好几箱克莱门特的遗物,其中还有他当年参加德国纽伯格赛道比赛的完整记录。

宾利在全球都有老爷车驾驶者俱乐部,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南非以及日本的规模比较大。在英国,只要每年缴上10英镑会费就可成为会员,会员不一定必须拥有一辆老爷车,但其实每个人的心里,一定有不止一部老爷车。

在宾利老爷车驾驶者俱乐部有个一成不变的仪式,那就是在每次举杯庆贺时总是先要为W.O.干杯。W.O.是宾利创始人沃尔特·欧文·本特利(Walter Owen Bentley)名字的缩写,尽管参观当天的午餐没有美酒,我们还是以茶代酒向W.O.表达由衷的敬意。

倾听中国市场声音的宾利

“当我看到生产线中被喷上艳丽色彩的车辆时,就会知道,这一定是为中国市场定制的车辆。”在宾利汽车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杜海默(Wolfgang Dürheimer)看来,中国客户是一个“有着独特的审美与品位”的消费群体,同时也是特别需要重视的群体,因为从销量增长趋势来看,中国市场完全有潜力成为宾利汽车全球第一大市场。

三联生活周刊:你如何描绘宾利的未来之路?

杜海默:我对宾利的未来发展前景很有信心。在过去5年中,销量一直处于平稳增长的状态。截至2014年上半年,宾利汽车向大中华区共交付车辆1318辆,较去年同期增幅达61%,中国继续稳居宾利汽车全球第二大市场,位居美国之后。从销量增长趋势来看,中国市场完全有潜力成为宾利汽车全球第一大市场。所以,倾听来自中国市场的声音,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就成了关键,这样才能满足中国市场消费者对于宾利汽车的期望。

三联生活周刊:你认为中国市场有哪些声音需要特别留意?

杜海默:宾利汽车正在努力增强对于中国市场的整体认知。从个人角度讲,我希望能够定期访问中国,我也会邀请宾利汽车的首席工程师与我一同前往。这样不单可以在中国测试全新产品,工程方面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我也希望,能够跟经销商对话,这一点对我们来讲是相当重要的。

中国消费者对于颜色有一些特殊要求,往往选择那些漆色比较艳丽的颜色。当我一看到生产线中被喷上艳丽色彩的车辆时,就会知道,这一定是为中国市场定制的车辆。艳丽的颜色往往能影响客户的心情,让心情更加愉快。从这一点上看,中国市场的消费者确实有着独特的审美与品位。宾利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卖点,每一辆车都凝聚了工匠的心血与激情,它的奢华感以及精湛的手工艺,很大程度上是符合中国消费者对于奢华的理解与要求的。

三联生活周刊:在你看来,中国消费者与全球其他市场的消费者在需求上有何不同?

杜海默:我的印象里,美国车主更加重视发动机马力,欧洲车主重视速度。中国消费者对内饰的做工技艺特别看重,也特别注重车辆的细节,这点也正是宾利汽车的优势所在。不过,作为宾利车主,他们的需求都是一样的,就是买到最好的产品。

罗凯文(Kevin Rose,宾利董事会成员,负责销售、市场及售后服务):美国市场的消费者更趋成熟,在购买宾利之前,他可能已经拥有很多辆车了。但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可能还并不能做到这一点。不过实际上,美国消费者与中国消费者的区别并不是很大,中国、美国的消费者都是成功人士,品位也是趋同的。

另外,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我们在美国的很多消费者都是来自中国,比如我们在美国圣地亚哥的经销店就专门雇用了一位会讲中文的销售顾问,因为他的客户35%~40%是中国人。这也是很有趣的一个现象,也可能是一个趋势。中国人在各国旅行,也会在不同国家居住和生活。

三联生活周刊:汽车厂商都面临降低排放的技术难关,宾利是否也要做出努力?

杜海默:在二氧化碳排放方面,我们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为应对未来可能更加严格的环境标准,到2019年底,我们将有超过90%的在产车型可以提供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本,希望未来插电式混合动力成为宾利汽车的核心动力系统。因为插电式混合动力兼具电动机与传统燃油发动机的优点,是未来新能源车型的发展趋势。宾利汽车已经成为大众汽车W12发动机的生产制造中心,进一步巩固宾利汽车全球唯一12缸体发动机生产商的地位。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是宾利汽车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罗凯文:从全球来看,宾利的销量在持续增长。中国汽车市场已经经过了一个井喷式发展时期,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增长趋势趋于平稳,但我们对中国市场非常有信心,看好它仍然具有的发展潜力。在产品方面,我们计划在2016年推出宾利SUV,相信SUV将成为继欧陆和飞驰系列后,最受欢迎的车型之一。我们计划将混合动力技术应用于宾利SUV车型上,这对于宾利品牌意义重大。

郑友添(Ricky Tay,宾利汽车大中华区执行总经理):从第一季度的销售数字来看,超豪华车市场表现并不是最佳。但从上半年的销售情况来看,在整个超豪华汽车市场持续低迷的环境下,宾利汽车在大中华区的销量较去年同期增幅达61%,是非常好的成绩。我们一直努力加强同经销商合作,因为经销商的发展对销售而言是重要的助力因素。 

三联生活周刊:在渠道管理上,宾利这样级别的豪华车与大众车型有何不同?

罗凯文:目前宾利在大中华区的授权经销商数量已达到39家,全面覆盖重点城市及地区。短期不再会大幅拓展经销商网络,我们更看重的是加强同现有经销商的合作,帮助他们提升服务水平,使更多尊贵客户体验到宾利品牌全球统一标准的顶级销售与售后服务,以此保证宾利SUV进入到中国市场后的良好发展。

从品牌层面来说,我们注意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成为宾利家族的一员,他们更喜欢宾利汽车的双门车型及敞篷车型,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的客户目前对“定制”的概念理解到什么程度?

郑友添:目前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对“定制”概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实际上从硬件上来说,我们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IT系统已经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对于量产品牌来说,或许他们只是在销售产品,但宾利不仅仅是卖车,我们是在制造客户所需要的车,可以为所有客户专属打造一辆独一无二的车。

罗凯文:我们已经看到中国车主的变化,他们正在越来越成熟。个性化定制是宾利品牌独有的一个特点,从超凡性能与极致奢华的完美结合方面来说,我相信宾利已经做得十分完美。我们下一个目标,是希望客户谈及宾利时,不仅仅是说“我有一辆宾利”,而是说“这是我的宾利”。我们希望能够启发消费者,去做更多的个性化的东西。 二手宾利豪车宾利宾利suv豪华车宾利慕尚汽车宝马宾利欧陆老爷车劳斯莱斯suv劳斯莱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