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的兰人兰苑

作者:孙若茜

无锡的兰人兰苑0( 叶军然说,每每在家中侍弄兰花,思维就像是进入了隧道 )

幽静深处的雅集

到无锡的时候,正巧是一年中兰花最丑的季节。花季刚过不久,新芽未发,老芽未退,就像刚生过孩子的妇人,要关起门来休养,是不愿见人的。养兰人把这段时间称作是“封园期”。

封园期从4月底左右花期刚过就开始,一直持续到9月份,在此期间,传统的兰人不再待客赏兰。但无锡兰友们的聚会并没有因此停止,每周二、四、六、日,在几个固定场所,没有具体的时间,兰友随来随走。从无锡广电大厦旁的梁蓉路一路七拐八拐向里走,就有这样一个日常的兰花雅集的小院,是兰友朱跃专门买下来养兰花聚兰友的场所。许多兰友手里都有钥匙,到了聚会日子,谁有闲,就先来开了门,烧上水,等朋友们陆续登门喝茶聊天。

我们是在周日的午饭后到达的,两点左右,屋里已经聚了十来位兰友,几位围着条案侍弄着一盆这个季节开花的建兰,剩下的人三三两两聊着天,内容当然以兰花的养护为主,但也并不局限,他们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不准说是非,此外天南海北聊些什么?随便。

他们告诉我,无锡的生活慢,总有各种各样的雅集来自不同的圈子,书画圈、古琴圈,但最大的很有可能就是兰花圈。养兰在无锡早有传统,但因为兰花的价格很高,过去多是富庶人家才能养兰。从民国时期的“江南兰王”沈渊如用金条换兰花来看,便可知无锡人之爱兰,以及兰花之昂贵。

无锡的兰人兰苑1( 叶军然的花园中兰花的数量并不多,所谓“心中有兰而手中无兰” )

如今依然还有价比黄金的兰花,但养兰已然在无锡成了最普遍的生活,有着很大的群众缘。不管是面馆儿的老板,还是摆地摊儿卖菜的阿姨,都养兰,但凡去问问他们,大概每个人都能说出一套养兰经。

在无锡的兰人中,有很多人家里是几代养兰,作为资深兰友的庄钧就是从爷爷的手上接下的兰花。他的爷爷庄衍生是个医生,用他的话说,“比沈渊如养兰还要早上半辈”。老人一生几十年时间都爱兰如命,直到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时,才开始将养兰的方法和要领传与孙子。从1965年老人去世到现在,庄钧已经养了将近50年的兰,几次辗转搬家,兰花都一直跟随在身边,可谓平淡执守的典范。

无锡的兰人兰苑2( 兰花雅集在兰友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左至右) 兰友老钱、朱悦、老邢 )

守了大半辈子兰花还不惜血本养兰的,兰友们力挺老钱。钱老今年80多岁了,养兰养了五六十年,在兰花被定性为“香花毒草”的特殊年月里,也因为工人的身份而幸运地没有离开兰。前两年,他花十几万元买了一株荷瓣兰花的小苗。兰友们都知道,即便是养兰的高手,让那样小的兰苗开花也要等上七八年。“你都这把年纪了,还要看它开花吗?”相熟的兰友打趣老钱。老钱总是乐呵呵地回敬:“看!它不开花,我还不走了!”

普通的兰花雅集就是兰友间的交流,互换经验。将我们带入兰会的叶军然说,兰花最佳的欣赏距离是7寸,当视线和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点上的时候,往往人会进入一个封闭的状态,注意不到身旁的其他。很多养兰花的人,因此修身养性的同时也会变得孤僻,再有甚者就是痴。而兰友的聚会就像是“你的7寸,加上我的7寸、他的7寸,目光放远了,心的门就打开了”。

无锡的兰人兰苑3( 鼋头渚景区里的“江南兰苑” )

除了小型的雅集,每年到了三四月份的花季,无锡的兰友们还会组织规模更大,形式更加正统的兰会,大家聚在一起赏兰、斗兰,极具传统的形式感。首先,组织者会像结婚发喜帖一样提前发出“花帖”用以邀请,由此,来宾得到了礼遇,兰花也得到了尊重。花帖不能随便发,发帖的人会提前跟想要邀请的朋友联络,言谈话语间了解你是否有时间、是否愿意来参加兰会。双方意见相合,花帖才会寄出。如果冒昧地寄出,兰人会认为自己是十分失礼地打扰了对方。

兰会上赏花,也有很多讲究,不能吸烟、不能喷香水是最基本的要求,不让这些气味扰乱兰花的幽香。再比如兰花摆放的位置一定要与参观者的视线水平,兰会是有座位的还是没有座位,兰花的摆法会完全不同。说是斗兰但不是争斗,只是兰花放在一起状态一定有上下之分,为的就是评赏和交流。另外,兰友间有时也会“斗”,蒙上眼睛靠摸兰花叶子辨认品种,或者只靠闻花香来说出名称都是非常传统的竞技。

无锡的兰人兰苑4( 春兰:蝉翼 )

兰花的“黑匣子”叶军然

叶军然可以在这些游戏间轻松夺魁。他告诉我,蒙上眼睛靠手去摸兰花的叶子,他至少能辨认几十个品种。即便兰花不开花,他在距离10米远的地方也可以分辨出是哪种兰。因对兰花的方方面面都了若指掌,朋友爱称他“叶大师”,但他还是习惯称他“小叶”。

无锡的兰人兰苑5( 建兰:夏皇梅 )

虽然看起来比兰会上的所有兰友都年轻,他却是无锡兰花圈子里面的核心人物,他的官方身份是中国兰花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兰花协会副秘书长。在兰友心中,他简直就是兰花世界的“黑匣子”。因为不光是种植养护,就连哪个品种到哪里买、谁的手上有、有几苗这样的问题他都能清清楚楚。兰花的圈子水深流层多,研究者、收藏者、买卖者,不同层面间互不往来,唯有小叶可以穿梭其间。听说过小叶却未曾见过面的兰友,总以为他必定是上了年纪的老者。

实际上,小叶并不神秘,他那些像上帝赐予的礼物一样的神奇过人之处,都有其必然的缘由。比如,小叶的书房里有一个一般家庭用来泡药酒的大玻璃罐,里面是酒,但满满地泡的都是兰花,不下千朵。酒只是为了贮存兰花,而不为喝。这些花都是小叶曾经的功课:要么是从兰苑捡回来的,要么是朋友的兰花开了,把花送予他,他就将这些花放在桌上打乱顺序,再一一分拣出品种,反复练习,以增加对兰花的熟悉。他说以前家里还有这样的五六缸都已经扔了,这一缸是为纪念。因此,他不必多看兰花一眼,就可以清晰地分辨,他形容分辨的过程是用心而不是用眼睛:“就像是再熟悉不过的人走过身边,不用眼睛看,从他的气息里你就能知道他是谁。”

无锡的兰人兰苑6( 春兰:珍蝶 )

小叶说,人在专注一件事的时候就会进入一种隧道式的思维。“进入到隧道里的时候,所有其他的东西就都被自动屏蔽掉了,也许你和我说什么我都听不到。但人一定要适时地从隧道里面出来,不然就会变成痴。”他说,进入“隧道”当然是为了兰花,而在隧道里的时间竟长达一年。在这一年中,他说不出自己的女儿上几年级,但是别人看起来枯燥的古兰谱,他却能看上一遍就背得出。“到现在,如果你随便问我一盆在10年前兰展上的花,我都能说出它当时是放在什么位置、什么状况。”

小叶家花园很大,十几位兰友到此聊天喝茶,都并不会觉得拥挤局促,芭蕉树、紫藤架、鱼池荷花,花园里品类丰富,但兰花却没有想象中的多。名贵的品种当然也有,但不管是总体的数量还是品种的规格,都与小叶在兰花圈中的地位不能相称。小叶说:“我不愿意拥有多少兰花,我把兰花当作精神来看,所以手里没有多少花。其实很多兰花的香气,我都是从书本里闻到的。”

无锡的兰人兰苑7( 兰花瓶插 )

他很回避在兰花的买卖间穿针引线,朋友问某一种去哪里买,指明了就不再参与,不能陪同去购买,即便去,也要在议价时躲得远远的。在兰花的价格被炒得很厉害的几年里,他更是谨慎规避,甚至有杂志介绍花的品种,请他在后面挂个名字,说是“持有者”,他也拒绝。“一挂名字,我好像就有了那个花的股份,就得负责。”小叶说,“我不反对别人这样做,但我自己不把兰花当成钱。”兰友说,依照小叶手中掌握的资讯,在兰花天价的那几年里,只要在买卖双方间倒一倒手,现在就可以是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

无锡的养兰人没有把商品属性和兰花拴得很紧,似乎有一种游离在兰花利益圈之外的姿态。小叶说自己在全国兰展上,听到最多的对无锡兰友的抱怨就是:“你们无锡人真奇怪,有人家卖兰你不买,人家买兰你不卖。”正是指无锡人精于养兰,赏兰的眼光高,因此不会随便跟风于被展会追捧炒作的品种,也不会随便把自己的兰花卖给不知底细的人。相比浙江人的精明,无锡人养兰显得更加自我,这也是很多养兰人将无锡视作朝圣之地的原因之一。

兰花专园“江南兰苑”

无锡在兰人心中的地位还和江南兰苑有关,它是鼋头渚景区里的兰花专类园,一方面在兰花资源的保存与利用上,留存了很多老的传统品种,目前的兰花品种总数在200种左右,以蕙兰为主,兼有春兰。因为专业的繁殖和研究,兰苑对于很多民间的兰花品种的命名都有所纠正。因此对于兰友来说,兰苑既有不能忽视的专业性地位,又有许多不可磨灭的功劳。另一方面,兰苑作为在设计上别具匠心的园中园,既是展览兰花的不二场所,又可供游人玩赏休憩。

江南兰苑在鼋头渚景区的东侧,所处位置正好是中犊山和南犊山的一个坡弯里。之所以选址在这儿,兰苑的设计者、曾任无锡市园林局局长的吴惠良说,是因这里的地势和倚山的位置刚好和兰花在自然界生长于幽谷间的环境相似,在此造园又可以把鹿顶山和南犊山全部借入其中,且鼋头渚里原本就有一个兰花房,利用起来也比较方便。

兰苑有一露一藏两个入口,一露是紧靠“中日友谊林”路旁的东北向入口,也就是现在游客必经的入口。一进门的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高墙宅院,院内以院墙、山石、翠竹为障景增加风景的层次,而碑亭、碑廊上浅刻的兰花则直奔主题。另一个入口则利用鼋头渚山北齐眉路东侧的一块三角林地,设置了“小兰亭”坐凳和拱桥,取“兰亭集序”之意,兰亭中立“兰”字碑点题。游人要跨上小桥,穿过林间石板小路才可进入兰苑。吴惠良说,两个入口的灵感设计都来自兰花的生活环境,高桥宅院代表被人养护的兰花的现代居所,而另一个则是代表兰花自然生长的林里山间。

兰苑的前庭地栽兰区是为观赏兰花的自然生态面貌,栽种的基本都是普通的草兰,溪流山涧,叠石参差,是完全仿照兰花性喜阴凉湿润、土壤疏松肥沃的环境所造,另外种植了松树、栎树为兰花遮阴,林木幽兰相映而立。

园内有三组主要的建筑“兰居”、“国香馆”和“绿芸轩”,是主要的赏兰养兰之室。兰居是一组宜静观细赏兰花的内向建筑空间,几个厅室贯通,又有因对平面、里面的收放处理让人有一种高低错落感,屋内以兰花的展示为主,由窗向外可见山麓疏林,从门厅南望则是假山上的茅屋“留香”和翠绿披拂的花架廊。国香馆是兰苑中主要的游憩性建筑。设计上力求打破以往厅室的呆板格局,由一厅、一室、一榭、一廊参差组合,厅室为静憩品兰之地,水榭曲廊则是游赏之处。国香馆在兰苑溪滩的北岸,依水而建。从这里南望,可以见烟波弥漫外依水相邻的绿芸轩。它是一个展览小区,分常温和高温两个地栽室,室内凿池堆山,常温主要种植国内云贵川等地的兜兰、虎头兰、石斛等,高温种植热带兰及洋兰。

兰苑中的各个建筑间,多以山涧、小桥、曲水、绿洲的设置和林木的栽种绿化得以沟通和渗透,空间之间似断又若连。整体看有着灵巧的自然野趣,给人以简洁洒脱感。 兰人兰苑隧道无锡兰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