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营银行试验田
作者:谢九近日,银监会正式批准三家民营银行的筹建申请,腾讯、百业源、立业为主发起人,在广东省深圳市设立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正泰、华峰为主发起人,在浙江省温州市设立温州民商银行,以及华北、麦购为主发起人,在天津市设立天津金城银行。
按照今年“两会”期间披露的信息,原本有五家民营银行参与试点,此次获批筹建的只有三家,阿里巴巴和万向、复星和均瑶发起设立的民营银行均未在列,预计在完成相关手续后,最终获批也只是时间问题。
此次获批的三家民营银行,不仅在于发起人为民营资本,更重要的在于经营方式也与传统银行不同。三家民营银行的定位各具特色,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将结合互联网,提供高效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以“普惠金融”为概念,办成以重点服务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为特色的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定位于主要为温州区域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区居民、县域三农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天津金城银行将重点发展天津地区的对公业务。按照银监会之前的思路,民营银行主要有四种经营模式,分别是“小存小贷”模式(限定存贷款上限)、“大存小贷”模式(存款限定下限,贷款限定上限)、“公存公贷”模式(只对法人不对个人)、特定区域模式(限定业务和区域范围),此次获批的三家民营银行也基本上在银监会确立的模式之内。在现有国有大行的强势垄断格局下,如果新成立的民营银行依然走传统银行的经营模式,预计也很难有其生存空间,唯有差异化经营,才能凸显出民营银行的存在价值。
多年以来,国内关于打破银行垄断的呼声不断,但是进展甚微,国内具有民营血统的银行多年来只有民生银行、台州银行等寥寥数家,近年来鲜有新的民营银行获批,此次三家银行批量获得准生证,也算是长期以来对打破银行垄断的一次有力突破。之所以能够在现在取得实质性进展,很大程度上也是市场倒逼所致。
2012年以来,以温州和鄂尔多斯为代表的民间金融市场乱象四起,民间金融面临崩盘,实体经济萎靡不振,以此为契机,有关方面先后推出过多次温州金融改革,但是由于对温州现有的金融机构和经营模式触动不大,金改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温州民间融资成本始终居高不下,大量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长期存在。此次温州当地民企发起设立温州民商银行,主要定位于服务当地的小微企业,应该最能够了解温州小微企业的真实需求,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温州民间金融的混乱,将温州大量的地下资金引导至阳光化和合法化,进而助推当地实体经济发展。
如果说温州民间金融危机倒逼了温州民商银行的成立,那么以腾讯为主要发起人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的诞生,则主要因为最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兴起所致。余额宝和理财通的合计规模已经超过6000亿元,而大量P2P网站也在不断尝试打破银行的贷款垄断地位。在互联网金融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中国金融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之后,如果不能给予其应有的合法地位,反而可能会给中国金融乃至经济带来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反之,如果互联网金融能够拥有和银行同样的经营资质,那么互联网金融给中国经济的益处可以继续保留,而潜在的风险和破坏力也可以得到化解。
如果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看,民营银行的成立也是中国经济的需要。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强,大量国有企业为代表的落后产能年年亏损,能够轻易获得银行贷款支持,而很多小微企业在盈利和解决就业上都极富潜力,却很难获得融资,这种矛盾很大程度上就因为我国现有的金融格局所赐,国有银行主导的银行体系注定了资金的流向如此。
今年7月23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会议指出:“当前我国货币信贷总量不小,但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不易、成本较高的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不仅加重企业负担、影响宏观调控效果,也带来金融风险隐患。”其中特别提到:“要抑制金融机构筹资成本的不合理上升,遏制变相高息揽储,维护良好的金融市场秩序。要缩短企业融资链条,清理不必要的环节,整治层层加价行为。”这应该是领导层第一次如此明确提出要整治金融市场的层层加价行为。我国中小企业长期面临的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种层层加价,而之所以会出现层层加价的现象,主要还是因为少数金融机构的垄断所致。所以,这一次国务院会议提出整治金融市场的层层加价,其实可以理解为对现有金融格局的不满,而唯有开放更多的民营银行,才有可能打破现有金融市场的垄断格局,进而解决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高的难题。
此次三家民营银行集体获批,一举打破多年来民资进入银行市场的玻璃门,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民营银行就此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制约民营银行成长的第一个因素是现有银行市场的强势垄断格局。在现有银行市场的垄断下,民营银行想要冲出一片天地绝非易事,三家民营银行虽然避免和现有大银行正面冲突,都采取了差异化经营的策略,但这种经营策略能够取得多大的效果还并没有获得市场的检验,实际效果如何还只是未知数。
其次,另一个制约民营银行发展的因素是民营银行天生的血统问题。与国有银行不同,民营银行的经营均需要自负风险,而国有银行的经营风险则有政府信用背书,一旦出现破产等极端情况,民众在国有银行的存款会有政府兜底,但是民营银行则不享有这一优势。按照民营银行的成立安排,这些试点银行的发起人均需要自担风险,自愿承诺以企业的净资产或者实际控制人的净资产对存款人的存款给予全部或者部分赔付,以进一步增强银行的信用,增进公众的信心。对于中国老百姓而言,一家民营银行发起人的信用是远远无法和政府信用相提并论的,所以,民众是否有足够的信心将自己的存款交付给一家民营银行,这可能是民营银行面临的第一大难题。另外,即使民众能够将存款交付给民营银行,一旦市场出现关于这家民营银行或者发起人经营不善的消息,可能很快就会出现挤兑现象,对于任何一家银行而言,都无法承担挤兑带来的冲击。
如果从最近几年迅猛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看,以余额宝和理财通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之所以能获得民众的信任,使得银行存款大搬家,很重要原因在于其安全性有很高的保障,因为其投向产品主要是安全性极高的货币基金。假如余额宝获得监管层认可,转型为一家民营银行,从此可以将资金投向小微企业贷款,这或许能够为投资人带来更大的回报,但是风险也随之上升,估计很多普通民众就不敢再将资金投向余额宝,而会转回至银行存款。与余额宝快速成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互联网的P2P业务,起步远比余额宝更早,但是发展过程中则是麻烦不断,始终不能寻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P2P业务和余额宝相比,涉足了风险更高的企业贷款业务。余额宝和P2P业务相比,后者的模式更接近现在的民营银行,所以,P2P所遭遇的困境,也有可能在民营银行身上重演。 民营银行金融试验田余额宝温州银行民营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