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空客”成为集团,改变的不仅仅是“后缀”

作者:李三

这笔订单也是托马斯·恩德斯(Thomas Enders)任职空客集团CEO后,与中国签订的首个数额过百的单笔飞机订单,他把这笔业务解释为“一个很好的预示”。他表示,未来20年,商用航空的发展还会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尤其是亚洲和中国市场,预期则更为乐观。此外,随着中国低空空域不断开放,空客的直升机业务将会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份额。

过去一年,空客的业务占到了整个集团的65%,空客已经成为整个集团名符其实的最知名品牌。集团将其所有业务进行整合,整合后的各项业务使用同一品牌名称,而这个统一的字号就是“空中客车”。今年初,空客原母公司EADS(欧洲宇航防务集团)已经正式更名为“空中客车集团”。

“空客”成为集团,改变的不仅仅是集团旗下所有邮箱都有了统一的Airbus.com后缀,作为欧洲工业整合的先驱,空客集团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三联生活周刊:前段时间空客和中航工业签署了1000架直升机的共同生产协议,双方按项目研发各自承担50%工作份额。空客如何评价中方合作伙伴? 

托马斯·恩德斯:我相信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以及有着这样强大经济的背景,中国的制造能力是毫无疑问的,中国现在也已经有能力生产商用飞机,可以制造出非常复杂的系统。我们关注着中国在航天领域的一次次突破,成功实现了载人航天。我相信中国在航空制造业是能够保持高标准的。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国际上对中国的仿制能力时常心怀芥蒂,空客对和中国一起生产直升机有没有这方面的担心?

托马斯·恩德斯:如果要合作的话,就要实现在知识、技能以及技术上的共享,空客对此一直持非常开放的态度。我们从来都不害怕去分享,因为我们相信分享能够带来双赢的结果。空客中国的成功范例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我们同中国分享在工程方面的技术,建立了工程技术中心,也分享在制造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在中国天津建设欧洲之外的第一条飞机总装线……在未来我们会继续这样做,因为我相信这样的分享将给空客带来更大的收获。

三联生活周刊:在世界航空业的竞争格局中,你认为“空中客车”居于怎样的地位? 

托马斯·恩德斯:空中客车公司成立于40多年前,那时候,全球80%以上的客机都出自美国制造商,当时美国的波音以及洛克希德、道格拉斯等,谁会相信空客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能取得成功呢。我们就是靠着竞争的精神,以及永不止步的创新,一路走到了今天。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创新和合作始终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由分享带来的价值,帮助我们做到现在的水平,这些都是空中客车发展的驱动力。使用“愿景”这个词,我通常是非常谨慎的,如果说我现在的愿景,那就是希望空客集团能够成为最国际化的航空航天企业。

三联生活周刊:今年是飞机订单的大年,有分析人士担心“大年”之后会有滑坡或者会进入低谷,你对此怎么看?

托马斯·恩德斯:我不觉得有所谓“低谷年份”,去年我们的订单数量非常不错,创下了1619架的纪录,除去订单取消等因素,调整后的空客整体净订单比上年增长80%,与波音的数额几近相当。对于市场过热的问题我没有过多的担心,实际上现在的订单储备非常好,有5500架左右。现在我们的问题是要更多关注于对飞机的交付。我想说明一点,如果我们在全球都有主机的话,就可以在各个市场上实现更好的平衡和匹配。

三联生活周刊:空中客车集团成立以来,有哪些改变?

托马斯·恩德斯:空中客车早已成为世界领先科技的代名词和航空航天领域的骄傲,现在,集团所有业务部门和员工将在空中客车这个强大的品牌下,共同迎接国际市场的挑战,空中客车集团也将成为欧洲工业整合的先驱。

集团更名符合企业发展的逻辑,我们希望强调商用民用飞机在业务中占绝对优势,所以采用我们在全球最为人熟知的品牌——空中客车。建立空客集团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做到更加的融合。过去我们有EADS、空客、欧直、Astrium和Cassidia五个品牌,进行整合以及分享服务时就会遇到一些困难,但现在都整合在集团之下,甚至连邮箱后缀都是Airbus.com。我们不会再用不同的品牌去界定彼此,因为我们都是整个空客集团下面的一员。现在,如果一名员工要从防务及航天公司转岗到空客民机公司或空客直升机公司,他所面临的环境将不再陌生,因为他之前在集团内部工作。

作为CEO的工作,我就是要促动这种分享以及协调各个分支之间的合作,我希望整个集团能够变成整合的集团,能够为客户带来真正的价值,同时实现利润。集团推行一致的质量标准,将会给我们节省很多成本,通过推行共同的流程,给集团提供很大的灵活性。

三联生活周刊:欧航更名为空中客车集团,其中空客的业务占了65%,是否预示着未来民用飞机的业务方向? 

托马斯·恩德斯:环顾全球,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是我们非常大的市场,所以我们可以乐观地做出预测,未来20年商用航空市场仍然会保持大约4%到5%的平稳增长。我们也注意到,中东市场也非常重要,美国市场再次重现活力,美国机队年龄比较老,更新换代是活力重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这种增长可能还有其他一些可能,这就是来自于防务业务。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注意到你有很多社会职位,如大西洋桥梁协会主席(德国智库)、英国卡梅伦首相的经济顾问、安联保险集团管委会成员等等,这些兼职对担任空客集团董事长在战略执行方面有何帮助?

托马斯·恩德斯:担任这些职位,既取决于我个人的发展,也是对集团业务发展和需求的一种诉求。我年轻时在美国学习,与大西洋桥梁组织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关系。卡梅伦首相的经济顾问职位,则更多体现了空客作为第二大航空制造公司在英国眼中的重要性。

现在欧洲也在讨论英国是不是要退出欧盟的问题,从商业的角度,我们觉得这并不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策。我现在也格外关注亚洲和中国,因为中国散发出来的活力非常吸引我,这种发展中的蓬勃比老旧欧洲更显活力。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空中客车公司交付给中国的飞机已经超过1000架,你如何看待未来中国市场在新集团业务增长中的作用?

托马斯·恩德斯:在过去10到15年里,空客和波音分享50%的中国市场,曾经是一个梦想。实际上,我们只用了10年就做到了,这是一个重大的成就,成就的取得并非偶然,这源于同中国有了比如天津总装线等等一系列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而造就了现在的成绩。

我们的产品令人骄傲,A320、A330系列都非常好,还有最大的A380,我相信未来中国市场也会有长远的发展。我们并不希望A380仅仅卖给南航,这个大家伙在中国还会有更大的潜力。我们并没放弃A380在中国市场上的努力,因为我们相信能够搭载500到800名乘客的超大型客机会带来很多益处,这样的搭载量有助于使中国空运紧张的情况得到缓解,从环境友好的角度也能够减少排放,这就是为什么我对A380非常有信心的原因。

三联生活周刊:如果一切顺利,中国商飞CA919在明年底就将首架首飞,俄罗斯、日本也都在进行自己的飞机项目,你是否注意到未来的市场将涌进新的竞争者?

托马斯·恩德斯:我们非常欢迎竞争,也喜欢竞争,在过去和未来,我们对竞争一直持这个态度。对于中国商飞,我们也一直秉承尊重的态度。未来对于商飞,会将其视为有力的竞争者。

当“空客”成为集团,改变的不仅仅是“后缀”01月8日,空客A350XWB宽体飞机在玻利维亚进行高原测试飞行

当“空客”成为集团,改变的不仅仅是“后缀”1托马斯·恩德斯 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