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节高的乡村彩礼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表弟阿杰今年20岁,上周父母通知我回家参加阿杰的婚礼。虽说喜事临门,但阿杰的父母,我的小姨夫妇俩却是满脸愁容。

原来,阿杰的对象阿丽是邻村一位姑娘,按照老家的习俗,亲事确定后,小姨家作为男方,要给女方家一些彩礼。对于彩礼,过去村里的规矩一般都是男方家给女孩子买些衣服、化妆品,备下一些糕点果品,然后找邻里亲友作陪,请女方来家里吃顿饭,亲事就这样订了下来,接下来便是择吉日完婚。不过,这几年村里年轻人的结婚成本伴随着CPI指数也是节节攀升,就拿定亲来说,过去的程序不但一个也不能少,除了实物彩礼,还时兴起了直接给女方现金作为彩礼,并且给现金也有很多讲究,定亲时给的现金一般尾数都是一,比如一万零一,寓意定亲是万里挑一,而到了结婚时,还是再给一次现金彩礼,这次现金的尾数则是七,比如一万零七,寓意结婚是万里挑妻。彩礼的数量并没有硬性规定,但谁家也不愿做村里人口中最抠门的那个人。小姨家家境一般,为了表弟结婚盖新房,已经花去了大半积蓄,定亲给了女方彩礼两万零一,结婚前不仅给女孩子买了金项链、金戒指、金耳坠,还另给了彩礼四万零七,加上筹办婚礼花的钱,零零碎碎算下来,家里已经是捉襟见肘,本想着婚礼马上就要举行了,花钱的大项应该不会有了,谁想到,婚礼前一天女方家来人告知:结婚当天男方家还需要准备改口费,未来公公婆婆最少每人准备一万元,否则新娘子可不会改口叫爸妈。这让小姨夫妻俩不知所措:不给,婚礼还怎么进行,给吧,实在是有心无力。无奈的小姨只好让阿杰去求求阿丽,看看马上都是一家人,能否体谅下父母,改口费能不能少些?谁知阿杰不仅没有说动阿丽,反而很快就被阿丽给策反了。阿丽对阿杰说,你怎么这么傻呢,给的改口费,我的父母又不会拿走,将来还不是咱们俩的钱?看着阿杰转眼间就站在了阿丽的一边,小姨夫妻俩是无可奈何。

在老家,娶一个媳妇,少则花个几万,多则几十万元都不是稀奇事。这些钱,对于一个普通农家来说,意味着多少背井离乡在外打拼的辛酸和汗水,所以对于男方来说,婚姻名符其实就是“终身大事”,因为父辈辛劳半生,积攒下来的钱财也仅够支付一场婚礼的费用,婚后小夫妻生活美满倒也罢了,如果因生活不如意而离婚,对于男方来说,则意味着人财两空,这是很多乡村家庭都无法承受的。但对于女方,即使是离异女性,在乡村重组家庭也并不是难事。这就导致在乡村婚恋市场上,女孩才是绝对的强势,这一现象,则在客观上又导致彩礼市场的节节攀升。

(文 / 关晓海) 节节彩礼婚礼婚姻乡村

上一篇: 一次看病经历
下一篇: 冻结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