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以矛盾一再深化
作者:邹珊6月21日,以色列士兵继续搜寻在约旦河西岸失踪的3名犹太青年
6月12日,由于认定3名失踪于约旦河西岸的犹太青年为哈马斯所绑架,以色列在当地发起代号为“兄弟的守护者”的军事行动,逮捕了240余名巴勒斯坦人,其中包括哈马斯议长在内的大量该组织成员。同时,以方还封锁了西岸城市,对巴勒斯坦人实施“集体惩罚”。
4月底,分裂长达7年的法塔赫与哈马斯宣布达成和解协议,并于本月初共同组建了新一届巴勒斯坦联合政府。但反以激进势力进入政府,却令内塔尼亚胡等大为光火。3名青年失踪后,虽然哈马斯否认绑架指控,巴方也称没有承担约旦河西岸C区(以方全权管理的犹太人定居点)的安全维护,责任不能强加给自己,但以色列仍然不依不饶。这不禁让巴方怀疑以政府此番作为的真实意图。
美国森林湖学院的巴勒斯坦籍中东政治学教授塔哈米(Ghada Talhami)向本刊表达了相似观点:“内塔尼亚胡似乎是在为新近成立的巴联合政府制造裂痕。他向巴民族权力机构施压,要求他们加入以色列士兵的搜寻中,这会使阿巴斯政府看起来非常孱弱,并且受控于以色列。另外,将此事扩大化,也有助于以色列将公众注意力从最近在耶路撒冷地区新建非法定居点上转移开。2006年,以色列士兵吉拉德·沙利特在巴军队展开的一场越境冲突中被俘,并一直被哈马斯关押,直至以色列与哈马斯在5年后达成了换俘协议,才被释放。所以,考虑到目前有约5500名被以方关押的巴囚犯正在绝食抗议,有生命危险,也不排除这起事件是部分巴勒斯坦人借此强迫巴民族权力机构在争取囚犯释放上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事情真相难以明辨,但能确定的是,双方本已冷若冰霜的关系已因此再次降温。6月10日,利库德集团鲁文·里林夫当选以色列第10任总统,这是一个反对巴勒斯坦建国、反对“两国方案”的鹰派人物。在他看来,“一国方案”更加可行——组建一个由两个民族组成的国家,给予巴勒斯坦人完全的以色列公民身份。“其实,从2000年开始,‘两国方案’这个和平提议的实现环境就开始有所变化了。以色列对巴方十分失望,基本抛弃了统领上世纪90年代多场协商的‘土地换和平’方案,并支持对‘两国方案’没什么兴趣的右翼政党上台——此次对里夫林的任命更是说明了这一点。”欧洲大学研究院的美国中东政策研究员拜迪采(Gregorio Bettiza)这样对本刊说。
而且,“就算没有这起事件,哈、法间的裂痕并未消除。”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中东政治学教授利特瓦克(Meir Litvak)如此告诉本刊,“哈马斯寻求和解,是因为它与叙利亚和伊朗的关系出现了裂痕,埃及穆兄会也倒台了,这使它在加沙地带的处境非常困难;而法塔赫本身实力太弱,并因合法性问题备受质疑。双方并非相互信任。哈马斯不会允许法塔赫在加沙地带复兴,或使自己的军队从属于巴政府;而阿巴斯也拒绝给哈马斯官员支付工资。并且,法塔赫还担心哈马斯会在西岸重建自己的基础设施。此次失踪事件发生前,阿巴斯就已坚称要继续与以色列进行安全合作,这也展现出了巴双方和解的局限性。”“巴勒斯坦人在地理、社会和政治上均呈深度分裂状态,就算达成和解,要他们在短期内就和谈形成统一战线也还是不够现实。照此下去,不断扩张的犹太人定居点和约旦河西岸的隔离墙将使‘两国方案’越发接近不可能。”拜迪采说。 矛盾深化一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