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预先告知的死亡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皮驰斯·盖尔多夫
)
4月6日中午时分,英国It Girl皮驰斯·盖尔多夫(Peaches Geldof)在推特上发了张照片,一个微笑的年轻女人抱着胖乎乎的金发小女孩,文字写道:“我和妈妈。”24小时后,就传出皮驰斯死亡的消息。4月7日13点35分,在肯特郡她的家里,人们发现了她的尸体。遗体旁没有遗书,没有药物。尸检结果至今未出,警方公布,在现阶段看,这是没有任何原因的猝死。
皮驰斯的死着实让英国人震惊,在网上掀起悼念浪潮,仅推特上就有44万条与她相关的信息。她是摇滚巨星鲍勃·盖尔多夫(Bob Geldof)和作家兼主持人宝拉·耶茨(Paula Yates)的女儿,是著名专栏作者、电视节目主持人、社交明星,有时客串时装广告模特。让人们哀叹的是,她还那么年轻,3月13日才过25岁生日,一句话都没有说,丢下两个分别23个月和11个月大的幼子,及丈夫、父亲、三个姐妹,不明所以,撒手人寰。
盖尔多夫家又一次失去了年轻的女性亲人。盖尔多夫家是英国第一个名人家庭,成名远远早于奥茨本家和贝克汉姆家,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们一家就仿佛在《老大哥》的片场里生活了,30年来常常登上英国报刊的头条。2000年,41岁的妈妈宝拉因过量吸食海洛因身亡,皮驰斯年仅11岁。在之后的14年里,皮驰斯提到妈妈时,常常被媒体、公众拿来与妈妈作比较。如今她死了,母女二人的悲剧又一次被拿出来加以对照。
妈妈的悲剧
90年代初,还没有社交网络,皮驰斯的很多“粉丝”甚至还没有出生。盖尔多夫家有五个成员。父亲鲍勃是摇滚歌星、作家、社会活动家,他在1985年组织了一场Live Aid义演,开创了演艺明星做慈善的先河。他有句英国家喻户晓的话:“今晚不要去酒馆,待在家,把喝酒的钱捐给我们。有很多人正在死去。”由此他得了个“圣人”的称谓。母亲宝拉出生于演艺世家,是摇滚乐记者、热门音乐节目主持人、作家,给《阁楼》杂志拍过照,她撰写过两本育儿手册,可以看作名人贩卖生活方式的最初创意。三个女儿,菲菲、皮驰斯、皮克茜。盖尔多夫全家人有着怪异的时尚品味,过着懒洋洋、养尊处优的生活,夫妻俩也热衷晒家庭生活,似乎预见到了今天司空见惯的潮流。宝拉喜欢写自己的孩子:“皮驰斯想要很多东西,想穿成1935年的王太后的样子。她两岁时,穿上伴娘的裙子,戴上面纱,蹬双镶满人造钻石的橡胶底帆布鞋,这么穿了几乎一年……但我们知道,这就是真实的、自然而然的名人生活!”他们给三个女孩都取了奇怪的名字,意思分别是:狂野舞者、蜜桃、小仙子。皮驰斯的全名为Peaches Honeyblossom Michelle Charlotte Angel Vanessa Geldof,意思是“蜜桃·蜂蜜花开·米歇尔·夏洛特·安琪儿·瓦妮莎·盖尔多夫”。三个孩子的名字一度被媒体、公众嘲讽取笑,就像后来笑话贝克汉姆儿子们的名字布鲁克林、罗密欧、克鲁兹,以及格温妮丝·帕特罗女儿的名字苹果。这一切都给21世纪的名人家庭提供了标准模式。
( 皮驰斯生前在Instagram上发布的与妈妈宝拉·耶茨(右)的合影
)
1976年,做流行乐记者的宝拉爱上了来自爱尔兰的摇滚歌星鲍勃,她飞到巴黎向正在巡演的鲍勃表白,两人生活在了一起。1983年他们的大女儿菲菲出生,1986年他们终于在拉斯维加斯结婚。1989年,皮驰斯出生。到90年代中期,盖尔多夫把他原本已经很有名的家庭生活更加公开化,他让妻子做了早间综艺节目“大早餐”的主持人。这个节目是盖尔多夫自己的娱乐公司Planet24制作的。精明的盖尔多夫认识到,宝拉有60年代招贴画女郎的复古形象,又是人来疯,一定能为这档不温不火的节目吸引来成年观众。果不其然,其中的访谈环节“在床上采访名人”让“大早餐”成为早餐时间最成功的节目。宝拉白金色的头发乱蓬蓬,懒洋洋地或坐或躺在铺着斑马纹床单的红色床上采访明星,也在英国电视史上留下一笔。
1994年,宝拉在这个节目中采访了摇滚乐队INXS主唱迈克尔·哈琛斯(Michael Hutchence)。穿着迷你裙的宝拉用腿缠着那位澳大利亚歌星,两人的眼中都散发出炽热的情欲,谁都看得出来他俩好上了。随后三角恋情成为英国娱乐圈最大的八卦,在婚外情中宝拉怀孕了,1996年5月鲍勃不得已同意与她离婚,并为三个孩子的监护权与宝拉撕破了脸。离婚后两个月,宝拉生下女儿“老虎”泰格。
( 皮驰斯的父亲鲍勃·盖尔多夫和母亲宝拉·耶茨 )
但凡嘈杂多角的爱情故事通常以悲剧收尾。一年后,哈琛斯在悉尼一家酒店上吊自杀,宝拉的第一反应是谴责鲍勃将她的爱人逼上了绝路。鲍勃趁机起诉,夺回了自己对三个女儿的全部监护权。宝拉的精神出现异常,频繁出入康复中心,她与小13岁的男人谈恋爱,爱情被小男友卖给小报,在一段段备受伤害的感情中她成为媒体的猎物。更多的不幸同时降临在宝拉头上。此时她才得知养育她长大的父亲原来不是亲生父亲,她生物学意义上的父亲是当时一位著名的电视主持人。小报唯恐天下不乱,连篇累牍地报道这系列个人悲剧。
2000年9月17日,宝拉因吸食海洛因过量身亡,终年41岁。皮驰斯11岁,那天是妹妹皮克茜10岁生日。“我记得妈妈去世的那一天。我只能闷在心里,第二天照常去上学。因为爸爸的心态是,‘保持镇静,继续前行’。所以我们只能假装什么都没发生。但是,一切都发生了。”2012年,皮驰斯在一个采访中说:“我的妈妈,她是那么了不起,她写过育儿书,给了我们肯特郡乡间田园牧歌般的童年生活……可她终究成了心碎的女人,要靠药物度日。我爸爸也非常痛苦、愤怒,这样的悲痛让我们小孩子难以言表。”
( 1985年7月13日,鲍勃·盖尔多夫(前左二)在伦敦温布利球场组织了一场旨在赈济非洲饥荒的义演。图为他和朋友们在演唱会尾声献唱
)
女儿的“秀场”人生
宝拉去世后,鲍勃认为泰格和三个同母异父的姐姐们一起生活更有利于成长,申请成为她的法定监护人,2007年履行法律程序正式收养泰格,将她的姓氏改为“哈琛斯-盖尔多夫”。像猎狗一样追逐宝拉的小报转而开始追逐盖尔多夫家的孩子们。老大菲菲从无兴趣成为公众人物,皮驰斯则热情配合,迅速被捕捉进镜头,她似乎觉得只有如此才能证明她是宝拉的孩子。14岁她开始给《每日电讯报》、《ELLE Girl》写少女装扮、交友专栏,15岁开始主持电视节目,16岁参与拍摄纪录片。她曾在摩洛哥与一位穆斯林女孩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被4频道拍成纪录片,片子知名度颇高。
( 2013年4月23日,皮驰斯和丈夫托马斯·科恩带着大儿子去伦敦动物园游玩
)
但是,相比起她在职业上的早熟表现,小报更感兴趣她五光十色的夜生活。她出入夜店、派对的照片频频登上小报,看上去无法抵挡被关注的诱惑,非常享受曝光的快感。有一次,狗仔队跟拍她去超市购物,她发现后给记者们买了六箱啤酒。小报昵称她“野孩子”。17岁,她被拍到一张疑似吸食可卡因的照片,她坚持说那个纸卷是香烟。据说,她爸爸试图向她施以父亲的权威,不许她晚上出门,并减少零用钱,但全然徒劳。19岁,她又被拍到向一个男人付190英镑现金的照片,那个男人是毒贩,英国流行乐天后艾米·怀恩豪斯生前就是他的主顾。皮驰斯辩解说,她只是想买些安定。她被警方传讯,但未被拘留,侥幸逃脱。未满20岁的她偶尔做模特、DJ,身上有11处文身,并有了第一任丈夫,一个美国音乐人。他们认识一个月就开始约会,一周后在拉斯维加斯结了婚。鲍勃气愤又无奈地说女儿“太傻了”,后来她自己说这个婚姻确实是“脑子进了水”。很快他们便离婚了。
眼看着皮驰斯要沿着妈妈的老路走下去了。在小报上,她常常与艾米·怀恩豪斯、彼得·多哈提的名字并列,狗仔队似乎就等着看这群丧失了自控力、疯狂的年轻名人自取灭亡的下场。
( 4月8日,警察在皮驰斯家附近调查取证
)
突然之间,她转换了人生轨道,就像她妈妈曾转换过的,只不过她转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宝拉是个享乐主义者,不惜为此放弃家庭生活,她的老同事说,她遇到哈琛斯后就把一切都抛之脑后,包括女儿。而皮驰斯则收敛起派对动物的野性,2012年,与第二任丈夫,也是音乐人的托马斯·科恩(Thomas Cohen)结婚。结婚的教堂是12年前为她妈妈举行葬礼的地方。她把婚礼照片卖给了《Hello!》杂志,对杂志说:“今天我感到她出席了我的婚礼。她在看着我,为我们感到喜悦幸福。”那时皮驰斯和科恩的长子已经5个月大,儿子的名字也很奇怪,叫“柳树”;小儿子出生后,却被取了个女孩的名字“斐德拉”(Phaedra),最后一个名字为“永恒”(Forever)。
此后,皮驰斯和丈夫、孩子在肯特郡乡下过起了安静、正常、传统的家庭生活,每晚20点陪着孩子上床睡觉。2012年,她对英国版《ELLE》说:“就算这个观点老套过时,我仍希望孩子能有一双永远在一起的父母。我抱着他的这一分钟,感觉就像生命中失去的一个碎片被放回了原位,一切都开始完整了。”自以为很了解盖尔多夫一家的大众以为,这家人终于找到了救赎之道,可以终结家庭悲剧了,但是轨道再次出现偏离。皮驰斯生前多次表达过妈妈死后她想自暴自弃的心情,想给儿子们更幸福的童年,现在她又把同样的痛苦传递给了两个儿子。当年宝拉去世,4岁的泰格就在妈妈遗体旁;皮驰斯离世之际,则是大儿子在现场。母女二人的葬礼都在同一个教堂。
皮驰斯似乎早已预料到自己的结局,她很清楚——看客们乐意看到名人倒霉。她曾经对媒体说:“一个一年只挣2万英镑的人,如果看到布拉德和安吉莉娜幸福生活在数百万美元的豪宅里,是非常羡慕嫉妒恨的。他想看到他们分手的消息,如此心里才会好过。这是深深刻在脑子里的生存本能。人们有一种强烈的欲望看到别人倒霉,此乃兽性。”她死后网友纷纷跑到她的账号下留言:“皮驰斯发了张与她悲催妈的照片;几小时后她自己也死了”,“她们又在一起了”……当然也有哀思,但对此表示震惊甚至悲痛的人,其实并不认识她。皮驰斯去世6天后,《星期日泰晤士报》发表了她最后一次接受该报的采访,她说:“如果你对我全部的认知都基于在八卦杂志和网络上看到的东西,而你从来没见过我,你应该好好想想:它们有道理吗?”当年为她妈妈送花悼念,如今在网上给她点蜡烛的人,有多少人看过皮驰斯给严肃媒体写的专栏,比如她曾在《独立报》上发表过的支持同性婚姻的文章?她在电视访谈节目中的雄辩理性和敏捷思维,是不是也让习惯了把她当“名二代”的观众感到不习惯?
皮驰斯的推特、Instagram账号已被家人关闭。宝拉生活在电视时代,电视扼杀了真正的情感;皮驰斯也从事电视业,同时也是数字时代有很高网络号召力的名人,社交媒体作为电视之后的新一个传媒载体,同样传播的是虚构的悼念、悲伤,是戏剧性情节。名人去世,大家是不能保持沉默的,哀悼是社交网络时代的集体娱乐行为。皮驰斯无疑具有传播价值——她妈妈非正常死亡,她爸爸很有名。早在1976年,一部名为《电视台风云》(Network)的电影就预见到了皮驰斯的这一天。片中,主持人、电视台高层不断用“主持人要在节目中自杀”为噱头以提高收视率,最终为满足观众娱乐至死的心理,电视台利用恐怖组织在节目直播现场杀死了主持人。现在轮到与电视平行的虚拟网络空间了,皮驰斯也应该事先广而告之:“本周将自杀,倒计时……几天……几小时。”她的死亡现场怎能没有毒品、没有自杀留言条?她怎么会不知道自己即将死去,怎么没有事先安排好台词?
(文 / 陈晓帆) 告知预先死亡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