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要刊速览(783)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环球要刊速览(783)0《明镜》2014.4.19迟来的父母

无论男女,越来越多的德国人选择在自己进入中年之后才要孩子,这个潮流看起来不会逆转。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样做有一方面的好处,父母们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和社会经验,在教育方面具有优势,孩子们也更容易适应社会,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这是好事。然而问题也在出现,在生理和社会的两重标准下,人们并不能确信何时是生育和经济综合考量的最佳时机,即使是药也不是万能的。

环球要刊速览(783)1《新闻周刊》2014.4.25时刻监视

在过去10年里,人脸识别已经从政府项目变成快速成长的商业项目,作为一种进行安全确认身份的有效工具投放上市。但是,它还有不为人知的一面。美国政府正在建立世界上最大的人脸识别数据库。这意味着任何人只要一露面就能够被追踪到。人脸识别技术未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其适用范围的法律边界未加确认,滥用会带来新的安全和隐私问题。

环球要刊速览(783)2《大西洋月刊》2014.5信心鸿沟

对于成功而言,信心和竞争力几乎一样重要。但女性面临着一个特殊的危机:一个造成男女有别的巨大的信心鸿沟。女性在获得提升时常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总是预测自己会在测试中表现得更差,并且普遍低估自己的能力。男性尽管也常常自我怀疑,但因此停滞不前的情形要少得多。这种性别差异源于从成长经历到生物学特征等多种因素。

环球要刊速览(783)3《福布斯》2014.4.16为美国供能

大陆资源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哈罗德·哈姆或许是美国能源历史上最具传奇性的人物。该公司控制的位于北达科他州地下的巴肯页岩油田的储量达到10亿桶。哈罗德·哈姆是老派的商人作风:他只做他熟悉的事,并且富有创新精神。当人们都去关注天然气时,他抢先抓住了页岩油的机会。今天巴肯油田的产量是5年前的9倍。尽管与环境相关的法律问题还存在争议,但人们明白,美国经济需要他的供能。

环球要刊速览(783)4《纽约客》2014.4.21记住卢旺达

卢旺达大屠杀的纪念仪式上,到处都会出现一个词:“记住。”揭开伤口会有助于抚平这个国家的伤痛吗?更重要的是,今天卢旺达一半人口在当时还未出生,记住大屠杀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20年来,对于大屠杀的语言描述在不断变化。政府曾将之定义为“针对图西人的种族灭绝”,但这个说法没能扎根。在后屠杀时代的卢旺达,建立包容的国家认同是第一位的,胡图族和图西族的划分属于过去。 环球要刊速览(783)

上一篇: 老家的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