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路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这几年,每次回山东老家,从镇上到村里的那段路每每经过总是让人苦不堪言。

这些年随着北方大棚的普及,老家的乡亲们倒是也借这个逐步将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但其中之辛苦自是不用言说。镇上有个初具规模的蔬菜瓜果市场,几乎全年,场内场外都集中了载满蔬菜瓜果的三轮摩托,景象也可算是壮观。收获的季节,一天到晚辛苦劳作。放眼过去,满脸劳累的乡亲们在焦急等待自家的蔬菜瓜果卖上个不错的价钱。“卖瓜”大军也造就了这里的一道独特风景。为找到一个市场不错的车位,老乡们凌晨早早赶到或是晚上索性睡在这里。车辆鱼龙混杂,20多年前修的一条3米多宽的柏油路自是不堪重负,坑坑洼洼不说,车辆经过,尘土飞扬,噪声如雷,漂浮在焦躁的空气中,让人愈加烦闷。

这种状况竟然延续至今四五年,无人问津。乡亲们也是懒得没事找事,凑合着如此过着。政府,在这个鲁西南的小镇上根本不知是如何存在的。各家各户安分守己度日,管好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貌似与他们这样的公务人员没什么牵连。

终于在前年有了修路的传言。时至今日,才刚有些动静。前几天跟堂哥通电话,又提及此事。堂哥说,终于要修路了。本来说要修40米宽,这样可以申请国家扶持资金,但不知具体原因为何,据说是县里没钱支持。乡里招标修路,也没什么钱,再加上若真正建为40米,很多老乡的房屋大棚几乎全拆,所以最终定为修建20米宽道路。涉及各家各户的田地、房屋自己想办法解决。路边的沟壑自家买土填平。乡亲们觉得这样不用大范围拆迁房屋、大棚,可以省下不少,便兴高采烈地买土填沟,为修路准备。每家每户又投资不少,这样倒是省下了镇政府的钱,而本该投资建路的这部分资金又流向了哪儿呢?农村路网建设的相关信息也没有查到,只是为修路而修路,那我们这样的重复工程要做到何时?

去年,邻村的路边还刚修建了排水沟,到现在也只是烂尾工程。本要建的路填土之后也再没有下文,车辆不能通行,给大家造成诸多不便,一拖又是半年有余。如果提前规划,这笔修建排水沟的资金完全可以用来帮乡亲们节省买土填沟之累。在老家成长10多年,从没觉得政府的实际存在。年龄小不做过多关注是其中原因之一,更多的原因或许值得大家反思。在这里不是谴责什么,只是,为朴实勤劳的老乡们不平。他们的世界,他们的意识只有唯命是从,不懂得维权,不懂得争取公平和伸张正义。即使像堂哥这样的人在,能看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个人之力又能掀起怎样的风浪?真心希望家乡政府的公务人员,能为百姓们着想,做些实实在在的事。

老家的那段路,不知今年再回家能否让人有一丝宽慰。

(文 / 朱筱悠) 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