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空饷者上班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王一夫)

笔者所在的事业单位,从30年前笔者进厂时起,一直存在人员超编、人浮于事问题。由于部分员工脱岗并不影响工作,早在20多年前,就有部门员工干起了第二职业,并因此而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工。这些人或者是单位里的“刺头”,或者是有背景的,使得单位领导很是尴尬:管吧,不愿得罪或得罪不起人,不管吧,又不好向其他员工交待。从事第二职业者也有点为难:完全不去单位应卯吧,实在有点说不过去,去应卯又难免影响外面的生意或工作。双方经过博弈,一种不成文的做法便应运而生:任何员工,只要每月少拿几百元的薪水(起初为基本工资之外的保健费、误餐补助、奖金等,后来为绩效工资,约占全部薪水的四分之一),就可以不来上班,其他待遇如工龄、五险一金甚至中秋、春节的米面油等都不受影响。人们将这称为“减薪留职”,以区别于“停薪留职”。

起初,由于收入相对低,学不到什么技能,升迁机会少,有才能或门路的求职者都看不上我们厂。自从有了这种“减薪留职”政策,厂子一下子吃香起来,一些求职者打通各种关节,成了我厂的正式员工,却没来单位上过一天班。笔者只在职工花名册及工资表上见过他们的名字,从未见过本人。前不久,上级发文要求整顿吃空饷问题,迫于形势,单位取消了“减薪留职”,将吃空饷者召了回来。

然而,单位人浮于事的情况非但没有改变,而且随着工艺改造、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越显严重了。因此,原来吃空饷的虽然上班了,却没有具体工作可做,且这些人多是单位里的“体面”人,领导不好给其安排“不体面”的工作,结果,形成了一批在岗吃空饷者,而且吃得更多了,因为现在他们拿的是全薪。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这些人不做工作,却可以拿全薪,其他员工看在眼里,心里很不平衡,工作热情受到了影响。

这时候,反倒看出从前“减薪留职”的好处了:其一,在工作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单位多少可节省一些薪金支出,用以奖励工作突出或苦脏累险岗位的员工。其二,可以减轻人浮于事现象,避免部分员工无事生非,以及因部分员工无事可做而影响其他员工的工作热情。“减薪留职”原本就是不正常的人事管理,可看似正常的“拿吃空饷者开刀”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何况,不从根本上解决人浮于事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空饷上班

上一篇: 只是运气不好?
下一篇: 抗旱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