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替后人担忧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贵州遵义 秦天)
近期我回了趟老家。在朋友带领下,亲自去看了被很多老乡诟病的开发区。情况跟大家在网上描述的差不多,但是心情比在网上看见消息时更沉重。
朋友也是农村出生的,在县里的一个跟工业相关的部门做事。他告诉我,开始上面下文件要求县县做工业园区的时候,大家都比较抵触,但是后来各种数据跟每个人的考核挂钩,一群都是从农村跳出农门的官员也顶不住了。毕竟,有勇气不要铁饭碗的人还是少数。做工业园区,必须交通便捷,离城镇近,不然,园区修好也招不来商。于是,城镇周边平顺的万亩大坝无疑就是最好的选址了。
为了跟农民要土地,他们用了很多常规、非常规的办法,有小城镇建设趋势的大政策背景,有全省工业化的地方政策背景,三两万块钱一亩从农民手上把土地收过来,以20万元甚至更高的价钱卖给准备回来创业的返乡农民、外地投资商,你不要说,财政一下子还增加了不少。至于投资数据,只要你的可行性报告里面写上去,哪怕是把今年栽下的一棵苗10年后的价值都算在上面,也算是过关了。
万亩大坝圈成的工业园区有十多平方公里,除了第一年入驻的一个大米加工厂、木材加工厂和一个鞭炮厂这两年都在生产,其余的几家就是把标准厂房建好了,堆了一些原料在里面,其他的土地,被胡乱地放了一些用于砌边界的石头。倒是园区修好的公路,成了老百姓练车的好去处。一些土地被征的农民,买了汽车,赶场天偷偷跑乡下拉客。一些农民干脆举家去外地打工,收入比种地高,看起来大家各得其所。
看过后,回到我深山里面的父母家,跟父母说起那些被荒废的土地,父亲无可奈何地说,我们反正老了,看不见那一天,今后的娃娃吃哪样哦。 后人三农农村农民担忧
上一篇:
大树去哪了?
下一篇:
环球要刊速览(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