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艳芳粤语专辑的百变造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梅艳芳粤语专辑的百变造型0( 《心债》 发行时间:1982年 唱片监制:黎小田 梅艳芳获得新秀歌唱大赛冠军后,录制的第一首歌曲就是《心债》,当年TVB连续剧《香城浪子》的主题曲,由顾嘉辉作曲,黄霑填词。梅艳芳歌声中超越年龄的沧桑和幽怨情感打动了许多人,《心债》刚上电台宣传,就占据了冠军位置。这张同名专辑,算是华星唱片投资梅艳芳的“试金石”。12首歌曲中,6首由梅艳芳演唱,另外6首由游林利、胡渭康和蒋庆龙组成的“小虎队”演唱。 专辑的封面照片,是著名摄影师杨凡拍摄的,杨凡在文章中回忆,“回顾七八十年代的娱乐界,一切还没完全走上如今企业化的轨道,明星与歌星的形象基本上要靠自己,服装、化妆、首饰都得自备”。“拍照的那天,梅艳芳穿了一套黑白宽边粗条的两件套,自己梳头化妆。我必须承认,看见那个造型,第一个让我想起的动物就是斑马,实在没有灵感。”“斑马装的照片出来当然过不了自己这关,于是要求重拍,说也奇怪,我唯一重拍的唱片封面居然是梅姐的第一张。”最后,杨凡替梅艳芳“设计了一个乔治桑的男装造型,拍了一款比那斑马装较能被自己接受的封面”。 )

梅艳芳粤语专辑的百变造型1( 《赤色梅艳芳》 发行时间:1983年 唱片监制:黎小田 这是梅艳芳的首张个人大碟。专辑以慢歌为主,风格舒缓,一半都改编自日语歌,主打歌《赤的疑惑》是日剧《血疑》的主题歌,原唱是山口百惠,入选当年香港第六届十大中文金曲。这张专辑是继东京音乐节造型之后,刘培基与梅艳芳的第二次合作。刘培基选择了同样是第一次接触唱片业的陈幼坚组成团队,在大浪湾临海的小山坡上生起炭火,完成了这次拍摄。“专辑的设计理念带出熊熊烈火是危险的,但能予人温暖和力量,有一种只能向前走不能回头的信念。”刘培基对梅艳芳的要求是,“什么都不要想,你要做出这样的感觉:一个人在山头,孤独、寂寞,唯一可以给你温暖的,是你背后的火”。首张大碟的封面,一反常规,选用远距离拍摄的照片,封底才用梅艳芳的大照片。刘培基回忆说:“当时仍未能真正认识对方,只能凭直觉去处理,作为一位乐坛新人,能够给人一个感觉便足够,因此大胆地不采用肖像特写当封面,而只在封底出现,单纯以感觉出发。” )

梅艳芳粤语专辑的百变造型2( 《飞跃舞台》 发行时间:1984年 唱片监制:黎小田 首张个人大碟大卖后,梅艳芳的第二张个人专辑,时任华星唱片总经理苏孝良再次找刘培基帮忙。梅艳芳与刘培基的合作从此固定下来。“在舞台上我寻觅理想”,刘培基从主打歌《飞跃舞台》中获得的灵感,是塑造一个“动感的梅艳芳”。他带梅艳芳去剪头发,把俗气的长发剪成短发,“够时代感,有型”。拍摄借用了利舞台,却发现梅艳芳其实并不会跳舞。“《心债》、《赤的疑惑》都是慢歌,演出时她只需要扬一扬手,摆摆姿势,看上去已经很有型,因此从来没有人发现这个‘天大的秘密’。”刘培基回忆说,他与陈幼坚最后决定把照片变成喷画,用美术代替真人,既有现代感,又能守住秘密。这个大胆的设计,获得了当年最佳封面设计大奖,唱片销量突破三白金。 )

梅艳芳粤语专辑的百变造型3( 《似水流年》 发行时间:1985年 唱片监制:黎小田 有了前两张唱片的成功,人们对梅艳芳与刘培基的合作有了更多的期待。刘培基回忆说:“我最爱外国女明星玛琳·黛德丽,第一次到巴黎,遇上一本讲述4位好莱坞女星起伏人生的书,启发了我日后的创作,并成为我的灵感源泉。经典是无法复制的,但可以参考。在构思这张专辑时,这本书激发起我对‘百变’的概念,灵机一动,引入了玛琳·黛德丽穿着男装的灵感。”专辑设计的概念,是“打造梅艳芳成为独立自主的女性,但不失优雅,流露出歌者渴望爱情,但不一定拥有才能获得精彩的信念”。刘培基回忆,拍摄这张专辑前,他带梅艳芳再次去剪了头发,把短发剪得更薄,更有层次感。他给梅艳芳的指点是,“你要做的是穿上男装的女人,而不是女扮男装,是一个有型的女人,表情带点酷;《似水流年》是沧桑的女子,爱已经是过去式,《梦幻的拥抱》既是梦幻,也即是没有爱,那我们就不屑,也不需要,穿上男装,自己拥抱爱”。拍摄很顺利,刘培基觉得,“就从这刻开始,成就了百变”。 )

梅艳芳粤语专辑的百变造型4( 《坏女孩》 发行时间:1985年 唱片监制:黎小田 这张唱片与梅艳芳的首次演唱会的准备工作同时进行,刘培基再次与陈幼坚合作,他有一个“三合一”的构想,“希望延续《似水流年》的男装感觉,《坏女孩》的形象是动感有型,演唱会则是华丽高贵”。首先拍摄的是《坏女孩》造型,“给阿梅梳头穿衣,戴上太阳眼镜,加上她独有的神情,一个充满时代感、拥有让人一见难忘的形象——坏女孩诞生了”。陈幼坚的唱片封套设计别出心裁,他把唱片的纸皮封套镂空,剪裁出梅艳芳穿男装的背影,当唱片抽出,镂空的位置刚好露出坏女孩的造型,装着唱片的纸套,则印上演唱会的高贵造型。“一张唱片三个形象,前所未有。”刘培基觉得,陈幼坚完全实现了他的构想。这时正值香港的士高文化兴起,梅艳芳建立了一个香港乐坛从未出现的型格女歌手形象,节拍强劲的音乐,受到年轻人追捧,她的服饰更成为时尚指标。《坏女孩》的销量达到40万张,取得八白金的佳绩。从这一年起,梅艳芳连续夺得五届“TVB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女歌手奖。 )

梅艳芳粤语专辑的百变造型5( 《妖女》 发行时间:1986年 唱片监制:黎小田 刘培基回忆,拿到《妖女》的歌词,他第一时间就找梅艳芳到他的工作室,看她示范了几个舞台表演动作,“脑中充满中东、印度色彩的画面,《一千零一夜》的造型”。夜空、繁星、月亮、虎皮加一双凌厉眼神,专辑的概念就出来了。整套衣服,用印度纱丽衣料及立体剪裁,相应的妆容是梅艳芳整张脸带有金色,刘培基强调:“要有狮身人面像的感觉”,化妆就花了两个多小时,拍摄到午夜才正式开工。刘培基感慨他与梅艳芳的合作此时已经心有灵犀,“无须事前试妆或彩排,只要两三句话,她便可以做到我的要求”。“我和她在镜子里相互对望,大家心中已知,‘百变’梅艳芳再无回头路了。” )

梅艳芳粤语专辑的百变造型6( 《似火探戈》 发行时间:1987年 唱片监制:黎小田 刘培基回忆,为了这张专辑,他给梅艳芳设计了两套上身钉珠片的晚装,一件火红,一件艳紫。红衣的那辑照片,让梅艳芳躺在壁炉上,宽大的裙子像一把打开了的大伞,也像炉上的火焰。刘培基觉得画龙点睛的是他给梅艳芳设计的妆容,眉心分别贴上红色和紫色的水晶,白色的水晶沿着鼻梁,以之字形走向鬓角,“极前卫”。因为《似火探戈》让他想到阿根廷的探戈舞衣,他想塑造的是前卫高贵的形象,以华丽的舞衣加上特色的面部化妆来实现。 )

梅艳芳粤语专辑的百变造型7( 《烈焰红唇》 发行时间:1987年 唱片监制:黎小田 这次的造型,是一次“尺度”的突破。刘培基给梅艳芳设计了一件异常性感的“菠萝钉”舞衣,因为“听到《烈焰红唇》的前奏,给我一股颤动人心的感觉,这次的形象就要有这种效果”。刘培基回忆说,前往日本拍摄专辑封套途中,梅艳芳对于造型还毫无头绪,“拍摄当日,当她看见衣服时,简直不能相信”。“我鼓励她,要做就做到最好,由于她出道以来一直受文身的谣言所影响,所以这次一改以往密实的打扮。”这次的造型散发着高贵、神秘、性感的气质,对于80年代的香港,是一次震动,文身的流言不攻自破,梅艳芳的性感第一次展露。 )

梅艳芳粤语专辑的百变造型8( 《梦里共醉》 发行时间:1988年 唱片监制:黎小田 全碟的歌曲弥散着浪漫与怀旧的色彩,大部分都来自电影的主题曲,还改编了多首欧美流行曲。这次的设计,用上了刘培基最熟悉和最喜爱的40年代好莱坞女星的造型。因为《梦里共醉》这首歌给他的感觉就是40年代的风情。刘培基觉得,正因为梅艳芳年轻,40年代的发型和妆容,在她身上才显得非常漂亮而并不老气,青春加上古典,充满火花。照片在日本拍摄,与上一张专辑同一班底,摄影师冢田和德的酬劳是按时间计算的,拍摄用了两套衣服,费用不菲。唱片也用了双封套设计,一个黑白,一个彩色。 )

梅艳芳粤语专辑的百变造型9( 《淑女》 发行时间:1989年 唱片监制:黎小田 刘培基的灵感同样来自歌曲本身:“淑女的歌词,‘我系淑女,唔好掂我’,出现在我脑中的画面,是一个女孩在家里穿上白裙子,披上头纱,幻想着当新娘子……我想到要表达女孩子装模作样的美态,用上白色服装配搭较为浮夸的头纱。”封底以另一主打歌《黑夜的豹》来设计造型。这两个造型截然不同。“《黑夜的豹》当然是野性的,我给她做了豹纹短外套,并请人做了一顶帽子,借了一些玩具豹给她抱,还把家里的古董床搬到影楼做道具。”这张专辑的歌曲都是由香港本地的音乐人制作,每人负责两首歌曲的监制,改变了香港乐坛一直以来改编外国歌曲的模式,对于本土的音乐人来说,也是一种鼓励和推动。 )

梅艳芳粤语专辑的百变造型10( 《In Brazil》 发行时间:1989年 唱片监制:黎小田 一听唱片的名称,刘培基就想到了巴西嘉年华与桑巴女郎。他向华星提出飞往里约拍摄封套,华星的外景队一起前往拍摄MV。飞行36个小时后,却遭遇意外,梅艳芳的行李不知所踪。“用作拍摄的桑巴女郎服装都没有了,而我的行李也只有几条围巾,再没其他。”可是拍照日程已经订好,刘培基说他只好随机应变,利用仅有的几条围巾,加上梅艳芳的一件外套做出造型。“在她身上左披右搭,变成了一袭衣饰,险中求胜”,完成了拍摄。后来行李找到,所以MV里,梅艳芳的造型就变成了巴西嘉年华风情的桑巴女郎。自梅艳芳出道以来,黎小田便一直是她的唱片监制,这张唱片,是他们最后一次合作,因为华星人事变动, )

梅艳芳粤语专辑的百变造型11( 《封面女郎》 发行时间:1990年 唱片监制:伦永亮 这张唱片的构思上,刘培基觉得应该“还原基本步”,经历了多个造型,也是时候该回归自然。“吃多了鱼翅、燕窝,换换口味吃一顿豆腐、青菜,只需要简简单单的时尚打扮便可。”虽然说是“简单”,但刘培基花费的心思并不简单,他注重细节,造型用的半截裙是全手工用丝带织成的。但是,这一辑封面照片,刘培基并不满意,“因为她失去了往昔的神采、光芒”。那段时间,梅艳芳一边处于事业巅峰,一边日日泡夜店疯玩,刘培基劝阻不了,只能痛惜她浪费着自己的天赋,不珍惜自己的艺术生命。 )

梅艳芳粤语专辑的百变造型12( 《野兽欲望街》 发行时间:1991年 唱片监制:伦永亮 当人们以为梅艳芳已经返璞归真的时候,刘培基却给了她一个“邦女郎”的造型,戴上金色的假发,穿上迷你短裙的梅艳芳,相当冶艳和富有动感。这是梅艳芳最后一张黑胶粤语唱片,风格又有新突破,歌词大胆,MTV也拍得同样露骨,歌声中流露着别样的性感。只不过,梅艳芳当年宣布要告别舞台,所以各大报纸报道的都是她告别舞台的消息,对这张专辑的报道反而不多。 )

梅艳芳粤语专辑的百变造型13( 《The Legend of Pop Queen》 发行时间:1992年 唱片监制:伦永亮 这是为梅艳芳告别舞台推出的双CD唱片,也是梅艳芳的第一张个人精选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收录了5首新歌和5首旧歌重唱,第二部分收录了5首从未在个人大碟中出现过的电影主题曲,以及4首快歌。“乐坛上的巨星,歌迷心中的女神,她这次告别舞台,有着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所以刘培基想要“塑造一个简单高贵的形象”,他给梅艳芳设计的这件礼服剪裁独特,“只有我才懂得为她穿着”,宛如女神。 )

梅艳芳粤语专辑的百变造型14( 《是这样的》 发行时间:1994年 唱片监制:伦永亮 告别歌坛两年,梅艳芳为电影《阿飞正传》演唱了主题曲《是这样的》。最初刘培基并不愿意接受这工作,“但听到歌曲旋律就喜欢上了”,这一次,他给梅艳芳的造型是“燕尾服配上帽子,再次唤起人们她有着雌雄同体的感觉”。拍摄时用了多面镜子做反射,反映出她不同角度的影像。为了配合60年代的感觉,刘培基特意用上了黑白照片。谁也没想到,9年后,这辑照片成为梅艳芳灵堂上的遗照。 )

梅艳芳粤语专辑的百变造型15( 《歌之女》 发行时间:1995年 唱片监制:伦永亮 这张专辑走轻柔路线,歌曲方面更加大众化,较为大众熟悉的有《歌之女》、《心全蚀》等曲目,刘培基没有参与这张专辑的设计。 )

梅艳芳粤语专辑的百变造型16( 《镜花水月》 发行时间:1997年 唱片监制:伦永亮 这张唱片并没有给人太多惊喜,销量并不理想,刘培基也没有参与这张唱片的设计。 )

梅艳芳粤语专辑的百变造型17( 《变奏》 发行时间:1998年 唱片监制:伦永亮 这是一张经典老歌的翻唱专辑,梅艳芳自己很想唱,但因为上一张专辑《镜花水月》销量不理想,华星的态度比较犹豫,最后是刘培基亲自到华星替梅艳芳做担保,争取到了机会。他感慨世间冷暖:“这时的境况,和1983年她出版第一张个人大碟,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令人寒心。”刘培基给梅艳芳设计了一袭雪纺裙,拍照时,用风扇吹动裙子,犹如花间蝴蝶,他给梅艳芳的指点是,“你要态度从容,要笑得潇洒,要笑看人生”。因为梅艳芳的肤色不够理想,最后的照片封套上,把她的肤色都转做成淡粉红色,加上她充满温暖的笑容,“希望予人开心自然和淡看人生的感觉”。这也是刘培基最后一次替梅艳芳设计唱片封套。 )

梅艳芳粤语专辑的百变造型18( 《Larger Than Life》 发行时间:1999年 唱片监制:伦永亮 因为当时与华星公司的各种矛盾,这张专辑封面设计的费用是梅艳芳自掏腰包。这张唱片的合作者有黄耀明和“人山人海”,虽然梅艳芳声音中的多情、慵懒和性感并没有变,但新锐的电子乐让她的音乐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被认为是梅艳芳唱片的分水岭,梅艳芳自己接受采访时都说,这张专辑是实验性的,不知道歌迷能不能接受。专辑发售没有预期那么好,但部分单曲仍旧进了香港电台的前10位榜单。 )

梅艳芳粤语专辑的百变造型19( 《I am So Happy》 发行时间:2000年 唱片监制:蔡一智、王双骏 本来专辑的名称是《Miu Miu 2000》,原本想以梅艳芳的昵称“Miu Miu”来增加亲切感,但是被著名时装品牌以侵犯版权为由发律师信投诉,要求梅艳芳更改唱片名称。事态严重,唱片公司紧急商议对策,最后才改为《I am So Happy》。这张唱片,得到了“令人耳目全新”的评价,可爱、华丽、怪诞、性感,集聚了各种风格。 )

梅艳芳粤语专辑的百变造型20

( 《With》 发行时间:2002年 唱片监制:蔡一智 这是梅艳芳为纪念正式踏入演艺圈20年推出的专辑,也是梅艳芳生前最后一张个人专辑,由正东唱片发行。专辑中,梅艳芳与香港11位顶级的男女歌手对唱,这是一个新的尝试,也象征着香港歌坛的一次大团结合作,从而也凸显出梅艳芳的号召力和地位。这张星光熠熠的专辑,是梅艳芳的发烧友们必备的珍藏。 )

(文 / ) 百变专辑粤语造型梅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