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叔本华 (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
作者:薛巍( 叔本华 )
叔本华说,在他那个时代,德国哲学是吹牛的骗子和假充内行的骗子的产物,前者指费希特和谢林,后者指黑格尔。他给予康德很高的评价,自认为是康德忠实的继承人,致力于把康德关于善良意志的道德哲学改造为意志主义的本体论。
关于叔本华作品的特点,英国文学评论家特里·伊格尔顿说:“叔本华想法离奇,目中无人,吵吵嚷嚷,是一个尖酸刻薄的讽刺家,公然说他相信德国人之所以需要冗长的单词,是因为这样的长词能让他们迟钝的头脑有更多时间进行思考。叔本华的作品把深刻和平庸狂欢式地结合了起来。”
叔本华说:“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是我的意志。”他说,如果我们审视内心,立刻便能体会到行动的意志。不但人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整个世界都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世界的主体是意志,如石头自由落体运动,植物向上生长,磁针指向北方,地球被太阳吸引等等,都是意志的主体的活动。当人以意志直观意志活动时,意志就成了直观的对象,这就是表象。因此世界既是意志,又是表象。我们行动的意愿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盲目的,不受理性的驾驭。同样,支配外部世界的意志也是如此,它是不可遏制的盲目的冲动。意志在永不停滞的流转变化中产生了万物。
他还认为,意志是一种盲目的冲动,是一种原始的生命力,它是生命意志,表现为动物的自我保存和繁殖后代的本能,以及人满足自己需求的种种活动。意志既然是一个无尽的追求,它就永远也没有满足的时候。欲望给人带来痛苦,幸福是愿望得到了满足,但随后产生可怕的空虚和无聊,所以人生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着。既然痛苦是生命意志产生的,根绝痛苦的办法就只有弃绝生命意志,通过禁欲和苦行来取消意志。另外,在审美时,我们被审美对象深深吸引,也能使我们暂时从意志的奴役下解放出来。叔本华认为,审美对象的最高峰是音乐,因为音乐无视现象世界,音乐表现着形而上的东西,表现自在之物,音乐是全部意志的直接客体化和写照。
彼得·斯劳特戴克在《哲学气质》一书中说:“叔本华是第一个离开西方理性教堂的杰出思想家,他向古希腊和犹太-基督教神学做了简洁的告别。在他看来,最绝对的实在不再是神一般的、理性的、精神的存在,他的意志学说使形而上学脱离了柏拉图以来的理性主义,惊恐、惊奇地认识到了非理性。叔本华是第一个确认了存在充满能量、本能的本质。从长远看,他对思想史最重要的贡献是使欧洲朝亚洲智慧、尤其是佛教开启了大门。” ArthurSchopenhauer1860叔本华哲学家文化1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