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伦斯 (Peter Behrens, 1868~1940)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贝伦斯 (Peter Behrens, 1868~1940)0( 贝伦斯 )

“德意志制造联盟仅是强调艺术家与工业之间关系的改革原则,这原则以质量与数量之间的互补为基础。在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成熟期中,最有魅力的人物就是彼得·贝伦斯。”德国著名学者苏珊娜·帕尔奇(Susanna Partsch)在其著作《世界建筑史》(History of world architecture)中曾经这样评价彼得·贝伦斯。

彼得·贝伦斯出生于汉堡。1900年,作为德国“青年风格”运动中最重要的设计师,贝伦斯参加了德国赫森大公爵恩斯特赫斯的设计实验,即统一设计(Total Design),并在当年的国际博览会中展出了“贝伦斯住宅”(The Haus Behrens)。1893年,曾是慕尼黑分离派一名表现主义画家的贝伦斯,这一时期已经摆脱了曲线装饰至上,更偏向理性风格和现代设计的功能主义方向。1904年,贝伦斯参加了一个由建筑师、工程师联合的德国工业同盟的组织,成为首席建筑师。德国工业同盟成立后,贝伦斯便在德国各界推广现代工业设计思想——艺术与工程结合,并打出“优质产品”的口号,推进“工业产品的优质化”。此时,贝伦斯意识到了工业化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也发现设计艺术与工业化的新技术及新材料结合的必要,因而对艺术与技术产生了新的看法。他说:“艺术不应再被看作一种个人事务,不应再被看作一种个体艺术家的自我奇想,与其让它服务于生活的审美改造,不如说它服务于全民的社会利益。”之后,他加入德国电器工业公司(AEG),担任建筑师和设计协调人,参与从建筑、产品设计到平面宣传品设计等多方面的设计。1909年,贝伦斯又参与AEG的厂房建筑群的设计,其中他设计的透平机车间成为当时德国最有影响的建筑物,被德国人誉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在设计机械车间时,他完全摒弃了流行的传统陈旧方式,从采用钢铁和混凝土两种新材料,启用新的建筑结构,这种建筑被称为“现代主义幕墙式建筑的最早模式”。

贝伦斯曾被任命为杜塞尔多夫美术与工艺学院的校长,在学校推行设计教育,为之后的包豪斯奠定了基础。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Ludwg)和勒·柯布西埃(Le Corbusier)等都曾在柏林贝伦斯的设计事务所工作过。德国人认为,贝伦斯的现代设计理念被延续至今,当一件产品被贴上“德国制造”的标签时,它一定含有彼得·贝伦斯的烙印。(黑麦)

贝伦斯 (Peter Behrens, 1868~1940)1( 彼得·贝伦斯设计的电水壶 )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1940彼得·贝伦斯Peter贝伦斯Behrens1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