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鲁吉亚告别萨卡什维利
作者:徐菁菁( 10月27日,在格鲁吉亚总统选举期间,萨卡什维利(前)在保镖的保护下走向第比利斯的一处投票站 )
现任总统萨卡什维利所在的统一民族运动党推举的候选人仅获得21.28%的选票。这意味着,持续8年的萨卡什维利时代以一场惨败宣告终结。
2004年,萨卡什维利赢得格鲁吉亚总统选举,主张全面接受美式民主模式,向西方靠拢,成为“颜色革命”的开端。斯德哥尔摩安全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尼古拉斯·尼尔森告诉本刊,萨卡什维利和统一民族运动党执政时期饱受滥用职权的指控,疏远了从前的支持者;其推行的打击腐败等改革行动成效甚微,令选民颇感失望;更重要的是其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没能提高贫困选民和乡村人口的生活水平。格鲁吉亚今年上半年GDP就下滑至1.5%,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官方失业率高达15.1%,而外界推断的实际失业率超过20%。
尼古拉斯·尼尔森指出,格鲁吉亚的经济同时受到了全球经济不景气和与俄罗斯关系恶化两方面的压力和影响。格鲁吉亚在原材料、能源等物资上一直依赖俄罗斯进口。2006年两国关系紧张后,由于难以找到稳定的天然气供货方,格鲁吉亚两次被迫接受俄方提高天然气价格的要求,涨幅达到4倍。
这次总统大选的结果实属意料之中。去年10月,在议会选举中,执掌政权8年多的统一民族运动党仅得到150席中的65席,沦为少数派。由6个反对党组成的联盟“格鲁吉亚梦想”成为议会多数派,联盟领袖伊万尼什维利出任总理。伊万尼什维利是格鲁吉亚首富,是苏联解体后崛起的寡头,身家53亿美元,相当于格鲁吉亚年GDP的1/3。伊万尼什维利在2011年抛售了在俄罗斯的全部资产进入政界。外界对伊万尼什维利的转型有许多猜测,一种论调是他受到了俄罗斯推动,以取代一个亲西方的政权。尼尔森指出,事实上,除了伊万尼什维利的资产在俄罗斯卖出了好价钱外,没有任何证据支持这种说法。“他的成功,主要是基于他的金钱。他能够动用自己的财富发动反对萨卡什维利的政治运动,而且许多格鲁吉亚人相信他个人有能力搞好国家的经济。”
“在许多格鲁吉亚人看来,这次总统大选是在伊万尼什维利和萨卡什维利之间进行的,尽管他们俩都不是候选人,但两位候选人都是他们的代理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里曼研究中心研究员林肯·米歇尔说,“马尔格韦拉什维利当选总统是因为他和伊万尼什维利关系密切。”马尔格韦拉什维利年仅44岁,从政前是大学哲学系的教师,去年刚被任命为伊万尼什维利内阁的副总理兼教育部长。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欧洲、俄罗斯与欧亚研究所副主任克里·威尔斯告诉本刊,马尔格韦拉什维利在“格鲁吉亚梦想”党中属于支持改革、支持格鲁吉亚融入欧洲的派别。他的个人形象和前总统完全相反:“不是政客出身,对权力没有什么野心,能够和许多不同类别的人合作。”
马尔格韦拉什维利在当选后表示,格鲁吉亚将与俄罗斯构筑建设性关系,还将继续两国建交的进程。俄外长拉夫罗夫28日积极回应,表示俄期待格鲁吉亚新政权对俄罗斯采取友好政策。今年6月的一份民调显示,82%的格鲁吉亚人支持恢复与俄罗斯外交关系。
但萨卡什维利时代的终结并不意味着格俄关系从冰冻期走向蜜月。伊万尼什维利领导的执政联盟一直主张向西方靠拢、争取加入欧盟和北约的同时和俄罗斯修复关系的政策。马尔格韦拉什维利的表态延续了这一路线。在林肯·米歇尔看来,格鲁吉亚不可能在西方与俄罗斯间达成平衡,这是俄美关系的结构决定的。“格鲁吉亚和俄罗斯的关系不会得到全面修复。”卡耐基和平研究会俄罗斯与欧亚项目高级研究员托马斯·德瓦尔说,“莫斯科依旧视南奥塞梯和阿伯卡兹为独立国家,这使得双方没有进一步政治接触的可能,也决定了格鲁吉亚在根本上会保持向欧洲靠近的政策。但至少,和前任相比,新政府在意识形态上对俄罗斯不再抱有敌意,它也不再背负2008年俄格冲突的包袱。这意味着它会在贸易、商业等关系上积极发展对俄关系。这不是一种平衡战略,却是务实的选择。”(文 / 徐菁菁) 什维利萨卡告别萨卡什维利格鲁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