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德尔的抱月瓶

作者:李晶晶

利德尔的抱月瓶0( 清乾隆 浅绿地釉里红腾龙纹双耳抱月瓶(仇炎之旧藏) )

清末的国力衰败,让欧洲收藏精美中国官窑瓷器变得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官窑瓷器于是首次进入中国的古董市场。

查尔斯·利德尔(Charles Oswald Liddell)1851年出生于爱丁堡。1877至1913年因家族生意而移居中国。1880年与伊丽莎白·伯特(Elizabeth Birt)在上海圣公会教堂结为夫妇,从而继承了平和码头(Birt's Wharf)的业务,把生意扩展到杭州、天津及哈尔滨。利德尔不久后与兄弟约翰合伙,并把公司命名为利德尔·布罗斯(Liddell Bros)。

利德尔不仅从事商业,也曾服役于上海轻炮队,1915年成为蒙茅斯郡军队第一营的军需荣誉队长,因此也被称为利德尔上校。但他的爱好都不在于此,利德尔热衷中国陶瓷的收藏,在中国生意往来达40年之久的时间内,他的收藏自此开始。其藏品两大主要来源是,清朝最后的摄政王醇亲王及李鸿章私人秘书兼参事的收藏。

1908年,利德尔与英国皇家亚洲社中国北方分社秘书长白威廉(A.W.Bahr)在上海合作举办展览,并共同撰写展览图录。1911年白威廉出版印制《中国古瓷美术谱》(Old Chinese Porcelain and Works of Art in China)一书时,其中著录了利德尔的个人收藏,包括清雍正薄胎碗一对及清乾隆粉彩百花纹杯一对。这本书在近两三年的文献拍卖中,时有出现,并成为了解19世纪收藏趋势的参考书。此后著名收藏家查尔斯·拉塞尔(Charles Russell)为利德尔的收藏写下《利德尔藏中国瓷器》(The Liddell Collection of Chinese Porcelain)一文,刊载于1929年6月的《旧家具》(Old Furniture)一书中。拉塞尔图文并茂地提到一件15厘米高的清雍正粉红瓶,此瓶为醇亲王载沣旧藏,1929年在古董店布卢特(Bluett)展览中被埃尔芬斯通(Mountstuart Elphinstone)出售,现藏于英国戴维德基金会。

回到英国后,利德尔夫妇买下了南威尔士蒙茅斯郡切普斯托(Chepstow)附近的乡村别墅Shirenewton Hall,建日本风格花园,园中摆设包括一件从日本进口的巨大青铜寺院钟,陈设的瓷器也是十分壮观。此外,在朋友阿巴斯诺特(E.O.Arbuthnot)的协助下,他将大部分藏品运回英国,一部分陶瓷后来进入了庞大的Salting收藏,这有可能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大的中国瓷器收藏。

利德尔的抱月瓶1(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腾龙纹双耳抱月瓶(1989年英国铁路基金出售) )

1929年5月到6月,古董店布卢特替利德尔出售部分藏品,并出版图录《利德尔藏中国古陶瓷》。布卢特创立于1884年,与他们的竞争对手约翰斯帕克公司(John Sparks Ltd.)不同,他们主要从考古与民间品味方面专攻中国陶瓷和文物。在这次出售中包括229件藏品及8幅图版,有一幅以彩色印刷,在当时非常罕见。图录中写道:“三件马挂瓶中有一件绘御制云龙纹,以釉里红绘龙,钴蓝绘海水纹,另外两件以低温釉作地,一件御制黄釉,另一件浅松石绿釉,白地青花釉里红的那一件尺寸最大,高度为12.5英寸,乾隆款。”当时出售价为300英镑。

图录中提到的“马挂瓶”也就是常说的抱月瓶,当时没有售出,倒让利德尔后人有机会一直保存至今。今年伦敦邦瀚斯将拍卖其中清乾隆松石绿地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抱月瓶,这是利德尔旅居中国期间购得的。此件拍品颈、肩处饰对称绶带耳,从短颈到椭圆形圈足,比例相当协调,通体施松石绿地,青花绘云朵与海水江崖,釉里红正面龙戏珠纹,纹饰线条流畅,烧制技术高,火候适度,尽显皇家风范。

利德尔的抱月瓶2( 清乾隆 松石绿地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抱月瓶 )

以松石绿釉衬青花釉里红的工艺难度极高,此瓶在松石绿地上把两种釉下彩都烧制得非常完美,纹饰清晰而深沉,可见其工艺之精湛。传世品中仅见少量的龙纹抱月瓶有如此出色均匀的松石绿地,目前仅见两件,一件是1981年12月16日在伦敦佳士得拍出的,另一件于1981年5月20日由香港苏富比拍出。由于其存世稀有,此拍品有可能是上述例子原制作成一对的其中之一。除了以松石绿釉作地,还有少量传世的龙纹抱月瓶以其他釉色作地,同样甚为罕见。其中一件是以黄釉铺衬青花釉里红,也是由利德尔上校所得;另一件是以浅绿釉作地,是仇焱之先生旧藏,1980年11月25日于香港苏富比拍卖。

通过1929年布卢特出售的利德尔收藏中国瓷器可一窥其收藏风格及品位。在当时的出售中,有两件古月轩碗,一件以150英镑售给埃尔芬斯通,后于1935至1936年在皇家学院展览,1952年捐赠给戴维德基金会。另一件以150英镑出售给查尔斯·拉塞尔,随后为芭芭拉·赫顿(Barbara Hutton)与张宗宪先生收藏,2006年以1.5亿港元在香港佳士得售出。也就是那只闻名遐迩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

利德尔的抱月瓶3( 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利德尔旧藏) )

1929年5月24日的《早上邮报》发表文章指出:“利德尔收藏系列是继理查德·贝内特(Richard Bennett)收藏系列后最优秀的公开展览,利德尔的收藏是最早被视为能代表中国品位的收藏。”

从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欧洲的收藏家所拥有的早期瓷器,通常被视为“外销瓷”工艺,他们只是欣赏瓷器的色彩及其用途。但是到了19世纪70年代,这些收藏开始比较讲究,收藏家会把瓷器陈设在架格上并且能辨认出其符号和款识,也会出版亮丽的图录,例如詹姆斯·惠斯勒(James Whistler)的图录曾公开其“极具品位的南京瓷器珍藏和哈瑞·汤普森(Henry Thompson)爵士的意见”,其后于1880年拍卖出售。到了19世纪中期到晚期,买家首次以审美的角度欣赏中国陶瓷器皿,而不是看它的功能。第一代有着东方品位的收藏家如詹姆斯·惠斯勒、利德尔和奥斯卡·怀尔德(Oscar Wilde),都明确表现了他们得到康熙“六字款茶壶”和“蓝色龙纹碗”的喜悦,而这喜悦并不亚于对元明瓷器更熟悉的戴维德和克拉克。

利德尔的抱月瓶4( 明永乐 青花寿桃瑞芝碗(尤摩弗帕勒斯旧藏) )

超过一个世纪以来,像利德尔这样有学识的专家及收藏家当时已经能分辨出用来装饰英国乡村别墅的外销瓷与15世纪以来最高统治者审美情趣的御制瓷。20世纪初期伦敦海德公园举行了一个巨型的工业博览会,12.5万套图录全部售罄,从而得知比起唐代的陶马、宋代的汝窑或明代的釉上彩,英国藏家更熟悉中国17世纪早期鲜艳、有着中国风格纹饰的瓷器。事实上,由中国制造及传达中国文化的瓷器早于1844年已得到英国大众的青睐。

1929年布卢特出售的利德尔收藏系列非常成功,从而反映了英国第二代中国陶瓷收藏家开始出现。这些20世纪早期的收藏家有幸能在伦敦接触新锐的学术知识,那些古陶瓷专家和权威人士,例如白兰士敦(A.D.Brankston)、尤摩弗帕勒斯(Eumorfopoulos)、戴维德等,他们都会协助博物馆举办展览,到东方陶瓷学会分享不断获得的知识,参与私人聚会,也会到布卢特的地下室,看那些从北京和上海运来的新货品。幸运的是,博物馆专家、古董商以及拍卖行专家这种密切和互利的关系至今仍然被精心维系着,也因此产生了一年一度的亚洲文化周。

利德尔的抱月瓶5( 明正德 白釉葵口笔洗(尤摩弗帕勒斯旧藏) )

大约在1910到1960年间,伦敦古董商及拍卖行在中国古董市场上一直保持着超群的地位,后来随着亚洲经济崛起,富有的亚洲买家越来越多,地位渐渐被取代。这可解释为何60年代前伦敦及其他顶级欧洲古董商能提供上佳之作、能保持在北京和上海的货源、能从无穷无尽各色各样的材料中挑选一流的艺术品以满足欧洲、美国的客户。这场古玩界的游戏于上世纪50年代前开始有了显著转变,第一批重要收藏家开始看到他们的旧藏向大众公开并分散到不同地方,1936和1940年,尤摩弗帕勒斯两场壮观的早期收藏的拍卖标志着一个高峰点。利德尔抱月瓶在拍卖中出现,让我们有机会回看到这个愉快的收藏年代。

利德尔的抱月瓶6( 清康熙 橄榄青釉刻穿花龙纹瓶(利德尔旧藏) )抱月瓶赏析

利德尔的抱月瓶7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抱月瓶

高:39厘米

嘉德2011年秋拍

乾隆本朝瓶直口,短颈,肩处饰对称绶带耳,扁圆腹,椭圆形圈足。通体以青花绘朵云与海水江崖,以釉里红绘正面龙戏珠纹。底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瓶身青花与釉里红颜色鲜艳,尤其青花所绘云纹深浅层次清晰,绘画高超,所绘红龙为五爪,青花点睛,龙身雄健壮硕,爪牙锋利,富有生气。

利德尔的抱月瓶8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抱月瓶

高:51.2厘米

德国纳高2012年秋拍卖

北德私人收藏

此器圆口出唇,腹扁圆,高圈足外撇,底心有釉施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款。颈附双耳。口沿有垂檐式宝珠如意纹一周。

利德尔的抱月瓶9清雍正 仿哥釉八卦龙耳抱月瓶

高:51厘米

瀚海2012年秋拍

此件雍正仿哥釉抱月瓶,直口短颈,口沿起唇,颈部饰单线纹,左右装饰双龙耳。腹部浑圆呈扁圆状,正背两侧纹饰相同,皆以太极阴阳图装饰于中心,四周凸起八卦文,下承方台圈足,周身施以仿哥釉色,底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利德尔的抱月瓶10清乾隆 青花八吉祥纹双螭耳抱月瓶

高:35厘米

纽约佳士得2011年拍卖

这件抱月瓶出自明宫廷样式,又为清代乾隆御制,绘制的八吉祥纹饰平添祥瑞。曾为伦敦休·莫斯有限公司收藏。 利德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