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拟进一步放松武器出口限制
作者:徐菁菁( 8月20日,日本陆上自卫队在静冈县御殿场市东富士演习场举行实弹射击训练
)
日本政府将在今年底出台新的《防卫计划大纲》。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10月22日说,日本将在新的《防卫计划大纲》中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为了开发新的防卫装备,多国间合作开发已成常态,日本有必要制定不落伍的态势。”
日本前首相佐藤荣作1967年在国会答辩时表态,日本禁止向共产国际圈出口武器、禁止向联合国决议中禁止出口武器的国家出口武器、禁止向可能卷入战争的国家出口武器。这些表态后来经前首相三木武夫1976年补充说明,逐渐巩固形成“武器出口三原则”。根据该原则,日本不仅不能出口武器,而且不可与外国联合开发和生产武器。这成为战后日本“和平宪法”之下“专守防卫”政策构架的组成部分。
“武器出口禁令极为重要。”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政治与管理学院院长杰拉德·施耐德告诉本刊,“任何对限制的放松都会加强日本的军事工业。在当下,日本的武器出口工业还处于比较边缘的位置,由于其生产的武器价格高昂,且只有少数极为特殊的产品能够在国际市场上销售,日本的军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太平洋论坛主席拉尔夫·科萨告诉本刊,日本自卫队虽然规模有限,却是世界上最为昂贵的一支军队。其主要原因就是在“三原则”下,日本军工企业无法享受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如果允许日本与除美国以外的第三国合作研制武器,那么,需要巨额经费的武器开发便可由日本与盟国分担,而且共同开发的武器零部件被允许向第三国出口。日本的防卫成本也会随之降低。
“日本全面的军事技术禁令一直持续到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艾利斯·克劳斯告诉本刊,“1983年,日本制订了对美国可例外出口部分武器零部件的规定。当时是因为美国想要获得日本的民用和军事技术,现在是日本自己对与西方国家发展武器系统合作感兴趣。”日本对“三原则”的最重要的调整出现在2011年。日本通过内阁官房长官谈话,把“三原则”放宽为容许以和平与国际合作为目的,向海外转移防卫装备、能在提供不转移到第三国的严格管理保证前提下出口、能向与日本有防卫合作关系的国家出口。
日本神户大学教授多湖淳说,日本军工企业是促成日本政府不断调整武器出口准则的重要游说力量。三菱重工是日本最大的军工企业,在2006年,其军火收入在全球军工企业中的排名仅为25,占该企业总收入的比例不到10%。在2004年,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正式向执政的自民党提出解禁武器出口的要求。日本政府在次年就修订了与美国的合作。2010年7月,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提交报告,指出日本防卫省的新合同金额从20年前的约1.07万亿日元下降到本年度的约6800亿日元,防卫产业严重衰退,再次要求修改“三原则”。
在经济利益之外,开放武器出口将大幅度促进日本的军事实力,而这种军事实力又将成为日本扩展外交空间的筹码。“日本军工企业将在一些与先进电子技术和高科技材料相关的专业化的产品领域成为世界领军者。”杰拉德·施耐德说。日本企业生产的战术导弹、坦克、舰艇和电子战指挥系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其技术优势已经吸引了一些国家的注意。今年6月,法国总统奥朗德在访日期间谈到了两国共同开发国防装备的事宜。7月,英国成为第一个与日本其签订防务合作协议的国家,协议写明了日英将合作开发生产化学、生物、放射和核设备,这意味着“日本放宽武器出口”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
“由于美国目前也面临经济问题,并且在外交上倾向孤立主义,美国领导人将会欢迎日本在防务问题上变得更为自由。”施耐德说。7月底,美国国防部负责武器采购的副部长弗兰克·肯德尔在东京会见日本防务省、管理防务承包商的日本经济产业省以及外务省高官,其中一个核心议题就是“评估这个国家历时几十年的武器出口禁令”,力争让日本企业成为美国军方的武器供应商。美日已经在多个项目的研发和生产中进行了合作或者明确了合作关系。三菱公司与美国军火商洛·马公司和雷神公司在战斗机和“爱国者”防空系统上都有合作。波音公司则将川崎重工视为运输直升机的潜在供应商。
(文 / 徐菁菁) 进一步放松武器装备武器日本出口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