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突袭:“反射性”反恐策略的局限性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9月21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西门商场遭到恐怖袭击,一名女子逃离商场 )
10月6日,美国海军陆战特种部队“海豹”与美国陆军特种部队“三角洲”,分别在利比亚和索马里实施了两次突袭行动。在的黎波里,“三角洲”当街擒住15年前涉嫌制造两处美国大使馆爆炸事件的主谋阿布·阿纳斯·利比;“海豹”六队则在亚格巴拉韦袭击了一处“索马里青年党”头目的住所。
近一年来,从美国驻利比亚使馆被炸到肯尼亚商场袭击案,随着恐怖事件在北非、东非和西非地区频繁上演,非洲恐怖组织网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个新的恐怖主义战场俨然已经形成。而奥巴马政府在美国“内忧重重”时忽然对北非恐怖网络展开攻势,许多人猜测美国的反恐战略重心已从小布什时期的中东地区移向非洲。但这似乎不符合奥巴马的收缩式反恐战线。“‘美国将反恐战场从中东转向了北非’的猜测并不正确,在美国的近东政策中,中东和北非这两块区域本是相互连接的。不要忘记,部分‘9·11’袭击者就是来自埃及这个北非国家的。”华盛顿卡内基和平研究院访问学者哈桑(Oz Hassan)告诉本刊,“这两次袭击的有趣之处在于,美国回归了在小布什执政时期非常不受欢迎的反恐政策。一方面,它释放了强烈的信号,表示美国将对恐怖分子‘穷追猛打’,不管时间过去了多久,但它同样也说明,美国将抛弃使用无人机执行法外处决的做法。由于与人权公约相悖,且显得美国心口不一,法外处决政策一直是奥巴马外交政策中最受争议的一项。”“美国的反恐战略大多具有反射性质。这两次袭击,应是对近期的恐怖袭击和阴谋所做出的反应。”伦敦国王学院战争研究系教授列文(Anatol Lieven)这样告诉本刊。
哈桑还认为,北非的恐怖主义并不止步于政治范畴。比如,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已通过毒品走私和绑架获利几百万美元,所以,处理这些地域化问题,需要相应的本土策略。可是,随着“阿拉伯之春”的兴起和卡扎菲的倒台,西方失去了一个虽然专制但勇于承担地区反恐责任的同盟:与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抗衡曾是卡扎菲的事情,这也是2009年利比亚安保官员与阿尔及利亚、马里、尼日利亚和毛里塔尼亚的相关领导人在塔曼拉塞特会面的原因。卡扎菲被推翻后,这份合作分崩离析,非洲地区与恐怖主义威胁对抗的能力也不复存在了。这也暴露了此次突袭的局限性。“特种作战,包括无人机轰炸,对于真正的反恐战争来说,其实意义有限。这就是近年来,即使这种‘外科手术式打击’被广泛运用,但‘基地’组织及其分支网络依然越布越广的原因。”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高级研究员布特(Max Boot)告诉本刊,“消灭高级领袖的一次性任务并不足以切断暴力恐怖主义的传播,反恐真正需要的是稳定、长期的投入,去建立一套可以让当地人掌控秩序的本土机制。”
在布特看来,此次突袭将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索马里由于受到了有美国撑腰的非洲联军的支持,政府影响力大增,击退了索马里青年党,使其恐怖活动转移到了乌干达和肯尼亚。所以,美国的努力在索马里还算成功。但是,利比亚的情况就差远了。因为美国和其盟国并未为亲西方的的黎波里政府提供足够的支持,帮他们建立起足够强大的军力,将遍布街道的民兵赶走。
同样值得重新考虑的还有奥巴马所结束的两场战争。布特告诉本刊:“伊拉克的‘基地’组织在美国撤军后全面复活,其成员还输出到了邻国叙利亚,在那里,美国对于逊尼派和什叶派极端分子毫无应对之策。阿富汗更为复杂:虽然许下了巨大的驻军诺言来支持喀布尔政府,但不知2014年后,美国政府是否仍会通过军力去维护这些年取得的成就。最近的报道称,白宫又一次发出威胁:若阿富汗的僵局得不到解决,美国将撤回所有军队。但是,若此‘零点方案’真的通过,那么,美国军队曾为之而战的一切都有化为乌有的危险。”所以,“派出特种部队抓坏人的冒险行为并非没有必要,但在美国极力阻止伊斯兰极端势力增长的宏大战略中,这只能算作其中一条战线”。(文 / 邹珊) 策略突袭反射性局限性非洲反恐中东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