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披挂山水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我在部队当兵的时候,我们连有两个人休假归队时带的礼物让我大开眼界。一个是东北的兄弟,他用化肥袋子装了大半袋子人参,就像背萝卜一样背到了连队。说实话,打开袋子,里面的人参有许多也真的胖得像是萝卜。还有一个是中原的,小心翼翼抱着一个大纸盒子。打开纸盒子,里面是乱糟糟的旧报纸,翻开旧报纸,里面是瓷器,其中一个大罐子里还套着两个用报纸包好的小罐子。这个家伙跟我们说,那是宋朝的东西。这种介绍让我们都不以为然,即便是在当时,我们也觉得那大半化肥袋子的人参更真一些。但不管怎么说,那是我第一次对古董有印象。从那以后,我才注意到,凡是我去过的县城以上的城市,没有街边是没有古董摊的。
我第一次正式逛古董摊是在大钟寺,陪与我忘年交的一位老先生。那天他什么都没有买。我也没有买,是他提醒我的,不让我买。不过,他差不多每年都会送我一两件,有瓷器,有石器,也有竹器、木器。他不让我买,这中间有一个故事。他有一位朋友,比他更老。这位更老的先生,原来是开大饭馆的,手里自然有钱,看着老先生买古董,自己也手痒。老先生给自己立了个规矩:3000块钱以上的东西不买。但是这位更老的先生却没有这样的规矩。大约10年前,因为年龄太大,饭馆不开了。饭馆一停,人就更闲了。但是只过了两三年,手头就局促到冬天的暖气费都拿不出来了,带他入古董行的老先生连着替他交了3年的暖气费。要知道,他经营饭馆的20年里,光是税收就上缴了近千万元。或说,家里不是有古董吗?不至于吧。问题就在于,这位更老的先生觉得自己手里的东西件件都价值连城,一件也不舍得出手。
虽然我谨记老先生的忠告,从没有买过一件古董,但石头还是经常买的。印石,青田石、寿山石,都是原石,在网上订,快递直接送过来,练习刻章。原石也有三六九等,我买的基本上算是比较次一点的。这样,有的往往就不能用,于是再买。买的多了,单位的同事就注意到了,一位女同事跟我开玩笑:“钱多呀,买这么多石头,钱多也不能去纵容人家破坏我们的大好河山呀。”她一边说我,一边走动,表演激愤,胸前的和田玉晃来晃去。我说:“你那和田玉是人工塑料的吧。”她愣住了,然后跟我解释,说现在不带块玉出来,都不好意思见人了。说前两天去“天意”给孩子批学习用品,到了一层还以为走错地方了呢,“喀喀好多柜台,全是卖玉的、卖琥珀的,好像全国人民都不用穿衣服了,非得要把山水全部打碎,披挂上身”。
我问她石头就是石头,跟水有什么关系,她说,哪块石头不要用水磨半天呀。我问既然她的觉悟那么高,那为什么还买呢?她说:“你没有看出来这阵势吗?不买不是中国人呀。”(文 / 管军) 披挂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