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消息·坏消息(759)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生活在美洲热带雨林中的三色盘翼蝠体重仅有4克左右,为了躲避天敌的袭击,它们经常五六个一群,栖息在芭蕉科植物卷曲的叶子之中。由于叶片只能保持卷曲一天左右,三色盘翼蝠不得不经常外出寻找新的家园。不过,哥斯达黎加大学和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的研究小组日前发现,这些卷曲的叶片原来还可以被三色盘翼蝠用作传声筒。外出寻找新家的蝙蝠发出的叫声可以被管状的叶片放大10分贝左右,而躲在叶子中的蝙蝠发出的声音虽然仅能被放大1到2分贝,但在顺着叶片的管道传送出去后,指向性可以变得更强。据估算,三色盘翼蝠保持互通声息的距离至少可因此延长30米。
狂奔的野马,凶狠的野猪,迁徙的野牛群,散步的猛犸象……这些绘制于距今1.25万到4万年前的欧洲洞穴岩画一直被认为是出自冰河时代的男性艺术家之手。然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古人类学家日前在《美国文物》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对壁画旁可能起着作者签名作用的32个手掌印的分析结果显示,其中至少24个手掌印是属于女性的。而在剩下的8个手掌印中,也有5个可能属于未成年男性。研究者指出,这些绘有岩画的洞穴内部空间通常十分狭小,只有女性和身量未足的少年才能在其中作画。
与非洲大草原相比,东非大裂谷附近的湖泊或许对人类早期进化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这是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为首的研究小组在最新一期《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公布的研究结果。研究者指出,相对于过去500万年中全球及局部的气候变化指数而言,东非大裂谷附近湖泊的存在与否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出人类进化的总体趋势。当湖泊快速出现并消失时,往往便是最主要的进化事件发生之时。这一效应在距今190万年前时最为明显。当时东非大裂谷附近迅速出现大量淡水湖泊,与此同时,早期人类也分化成6个亚种,达到多样性的顶峰。脑容积最大的直立人也在此时出现。
在过去的20多年中,南非初夏时的气温一直呈上升趋势。津巴布韦宾杜拉科教大学的研究小组在最新一期《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南极上方的臭氧层空洞可能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1979到2010年南非气象数据和南极上方臭氧层空洞变化趋势的分析结果显示,当南极臭氧层空洞的面积在南半球春季达到最大值时,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南非上方的大气温度上升。不过,由于国际社会采取的一系列减排措施,南极臭氧层空洞有望在2065年时消失。届时南非的夏季可能会比现在凉爽得多。
对天天爆表的PM2.5值已经忍无可忍,决定外出旅游暂避?最好别把欧洲当成你的目的地。根据欧洲环境署日前发表的欧洲空气质量评估报告,91%到96%的欧洲城市居民每天接触的PM2.5浓度高于欧洲制定的标准。此外,超标的地表臭氧浓度是困扰欧洲城市居民的另一大隐患,约有97%到98%的欧洲人每日暴露于具有危害性的地表臭氧污染之下。报告指出,PM2.5污染在保加利亚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最为严重,而地表臭氧污染的重灾区则是意大利北部。 好消息科普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