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悲剧开始,以童话结束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德国巴伐利亚州新天鹅堡 )
“新天鹅堡”这四个字完全符合了我们对一个旅游胜地的向往。首先它是一个远方的城堡,位于阿尔卑斯山下,“天鹅”则暗示着美丽的外表和浪漫的传说,更重要的是,它还是“新”的。新天鹅堡始建于19世纪60年代,动用了蒸汽起重机和更先进的建筑技术,但在建造思路上是仿古的,当时的堡主路德维希二世希望在这座城堡里重现他对中世纪的想象。如今位于巴伐利亚菲森市郊外的这座城堡是德国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著名的“浪漫之路”线路就是以这里为终点。每年都有100多万游客前来参观,日游览人次最多的时候达到1万人左右。因为人太多,游客最多只能在里面参观35分钟。在旺季,没有预约的游客要在门外等好几个小时才能进去。尽管门票价格只有12欧元,每年巴伐利亚州政府依然能从这里得到数百万欧元的收入。这一切都始于一个失败的国王的奇思妙想,而他当年是绝对不准任何他不认识的人踏进这里半步的。
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不是以政绩或者野心为人所知的。在政治上,他的爷爷路德维希一世相对来说更有建树。路德维希一世当年和来自萨克森的一位公主结婚,盛大的庆典仪式演变成了如今慕尼黑啤酒节的前身。路德维希一世还兴建了德国第一条铁路,如今慕尼黑的许多建筑也是他在位时代的产物。而他的孙子路德维希二世对内政没什么兴趣,如今人们记得他,完全是因为他兴建了天鹅堡。在其他方面,他是别人生活中的注脚。他是瓦格纳最大的赞助人,自从家庭教师给他讲述了《罗恩格林》的故事后(当时他13岁),他就迷上了这位作曲家。另外,他还是茜茜公主的堂弟,比她小8岁,对这位美丽的姐姐十分依恋。不过后者在15岁的时候就嫁到了奥匈帝国。他的人生差不多是封闭的,在政治上毫无建树,可以说让他来当国王是个彻头彻尾的错误。如果条件具备,他本可以成为一个诗人或者画家。他1864年即位的时候才18岁,狂热喜欢瓦格纳,差不多就是个文艺青年。他长得很帅,身高1.93米,可从未婚娶,他和茜茜公主的妹妹索菲订婚,这本来是件好婚事,索菲不但长得漂亮,还和他一样喜欢瓦格纳,能唱女高音,但最后出于不为人知的原因,路德维希二世在婚礼前两天悔婚,此后到他去世一直是单身。
他对于修建豪华宫殿有狂热的兴趣,这种兴趣可能是他对艺术的爱好与孤僻性格结合的结果。他1869年开始修建的林德霍夫宫模仿了凡尔赛的小特里亚农宫的洛可可风格,并采用了希腊神话主题来装饰,在其中他自称“月亮王”(与路易十四的“太阳王”对应)。这所行宫的餐桌是可以升降的,这使得他在用餐的时候不必见到仆人。根据他的其他事迹,他并不是一个目中无人的君主,这么做的最大可能还是他性格孤僻,不愿在吃饭的时候被人看见。路德维希二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住在旧天鹅堡(这是他的父亲根据浪漫主义的风格将一座中世纪城堡改建而来的行宫),与现有的新天鹅堡隔山相望,之所以这些城堡都和天鹅有关,并非因为周围有很多天鹅,也不像传说的那样是因为瓦格纳《罗恩格林》中的天鹅骑士,而是因为这些城堡附近的地区自古就叫Schwangau(Schwan意为天鹅,gau则是地区的意思)。在兴建新天鹅堡之前,这里有两座16世纪遗留下来的城堡废墟。1864年,路德维希二世掌权后,就把建造新天鹅堡列为国内最重要的工程项目。1868年,他已经让人们开始铺设水管和修建道路。之后旧城堡废墟也被拆除,次年新堡正式奠基。
路德维希二世请了慕尼黑的舞台布景师来给他的城堡画设计草图。这也是他迷恋瓦格纳歌剧的体现。他可能想把新天鹅堡建成瓦格纳歌剧中的梦幻城堡。因为狂热崇拜瓦格纳,路德维希二世已经给自己招致不少麻烦。他登基后不久即把瓦格纳请到皇宫里,当时相当潦倒的瓦格纳当然欣喜若狂,他在信中写道:“我将无比感动的泪水奉献给您……这个生命,它最后的创作与乐曲现在属于您,我的大慈大悲的年轻国王,像支配您自己的财富一样支配它吧!”然而瓦格纳参加过1848年革命,失败后长期流亡在瑞士,是巴伐利亚保守势力仇视的对象。维也纳禁止上演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在路德维希二世的首肯下也在慕尼黑演出了。不识时务的瓦格纳以为有皇帝的支持就可以随心所欲,竟然想干预政治,结果招致大臣们的激烈反对。当时的巴伐利亚公国早已经告别了国王一手遮天的时代,权力都掌握在议院手里,瓦格纳只能离开,沮丧的路德维希二世为他在瑞士的风景区特里布兴租了一栋别墅,此后还顶着朝野压力专程去那里拜访他并住了几个晚上。瓦格纳就是在这里收到了路德维希二世的信,信中表示了迫切想要建造一座城堡的愿望,但信里没有明言城堡和罗恩格林的天鹅有什么关系,瓦格纳也没有表示出特别的兴奋。但实际上,路德维希二世的重要灵感来自德国图林根州的中世纪古堡瓦尔特堡(1170年建成,马丁·路德曾在此躲避宗教裁判所的迫害)和法国的皮埃尔丰城堡,他认为这两座城堡都完美地符合他对瓦格纳剧中中世纪骑士城堡的想象。
路德维希一世在1868年去世,留下了包括封地和金银在内的大笔遗产,这成为路德维希二世决心在当年动工的重要契机。他盼望这座城堡成为他的庇护所,当他在慕尼黑的朝廷中遭遇烦心事的时候,可以躲进这里的梦幻世界。他十分心急,经常在旧天鹅堡里用望远镜监督施工进程。新天鹅堡正式的建造从1869年开始,路德维希基本上是“总设计师”,他对于城堡有许多的想象,并且在建造过程中不断修改,他聘请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只能不停地跟在后面思考如何执行。这使得他成为一个令人头疼的老板。现在的王座大厅在最初的设计图上只是一个不大的书房,而接待室也被放弃,打算建一个半开放式的大厅,后来因为资金短缺,再度放弃。频繁的改动不但消耗了时间,也浪费了不少钱,而路德维希二世的钱本来就不多,此时他还有几个另外的行宫在建,例如1869至1879年建成的林德霍夫宫。1873年,他还买下巴伐利亚最大的湖泊基姆湖的一座小岛,在上面建造了凡尔赛宫的仿造品赫尔伦基姆泽宫(1878至1885年建造)。同时他还必须不停地资助瓦格纳,从他见到瓦格纳第一面起,他就接管了瓦格纳所有的债务,为瓦格纳在离皇宫不远的施塔恩贝格湖畔买了一栋别墅(在这栋别墅里,李斯特的私生女柯西玛曾与瓦格纳私通,当时她还没有离婚,后来柯西玛与瓦格纳结婚),同时他的私人财物瓦格纳还可以随意动用。当然,瓦格纳也为国王制定了一个九年计划,比如1865年首演《纽伦堡的名歌手》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但没有成功),1868年上演《尼伯龙根的指环》全剧,1873年创作《我的幸福之死》。他还曾经把《名歌手》和《帕西法尔》的总谱呈献给路德维希二世作为礼物。对于瓦格纳来说,拥有这样一个资助者当然是无比美好的事,然而对于国王路德维希二世来说却不一定如此。瓦格纳并非从心底里崇拜他(虽然他们在信里都以类似“我的天神”和“我一生的挚爱”相称),看上的只是他的钱。国王的艺术品位可能也有些可疑,在为《罗恩格林》选角时,瓦格纳的第一考虑当然是演员必须是个成功的男高音,而路德维希二世却执意认为男一号必须要有他心目中的中世纪骑士气质。瓦格纳不可能正面反对国王,但作为作曲家的他心里很可能对此不以为然。另外,即使路德维希二世再爱好艺术,也能意识到自己的钱并不多了。与此同时俾斯麦在北方雄心万丈,巴伐利亚公国正面临着德国统一的大潮。1866年普奥战争中,路德维希二世站在了奥地利一边。这是必然的,长期以来,巴伐利亚与维也纳的关系就优于与柏林的关系,何况两国王室之间还是姻亲。然而奥地利最终不敌普鲁士,这使得巴伐利亚在外交上十分被动,1867年,路德维希二世不得不加入普鲁士同盟,在三年后的普法战争中,巴伐利亚也只好站在普鲁士一方与法国战斗。1870年12月,俾斯麦派特使来到路德维希二世居住的旧天鹅堡,当时后者正受着严重的牙痛折磨。在几个小时的谈判后,路德维希二世同意写信给柏林的威廉一世,请求他登上德意志帝国的皇位。对于国王来说,这是个悲伤的时刻,巴伐利亚公国的独立地位终结了。
( 路德维希二世 )
这封信给他换来了一些继续造城堡需要的经费。由于他的合作,柏林从1871年起每年都会赐给他一笔钱。尽管此时诸多行宫和瓦格纳的拜罗伊特节日剧院都像无底洞一样吞噬着每一分钱,新天鹅堡仍是他的重心。在近20年的时间里,新天鹅堡的建设都是巴伐利亚地区最大的工程,1880年,工地上每天有将近200名工人劳作,更不要说那些没有直接参与施工和加工材料的工人们。如果国王临时想起要修改什么,就会再多出100名左右的工人来赶工。根据统计,在1879至1880年,工地总共用掉了465吨萨尔茨堡大理石、1550吨沙石、40万块砖石和2050立方米木材。工人们甚至有一个公会组织,工伤可以得到补偿,意外死亡的工人可以得到赔偿。即便以这样的规模建设,工程进度依旧不能算快。直到1884年,连美国的自由女神像都已经安装完毕,他的梦幻城堡也还只是完成了主体。当年他第一次住进了这里。1885年,他把自己的母亲从旧天鹅堡接到这里来为她过60岁生日,然而直到1886年他被迫下台,这里也还没有完全完工。
路德维希二世想把新天鹅堡建成一座瓦格纳艺术的圣殿,它在他心里无比重要,所以他丝毫不肯妥协。这座城堡虽然很大,却功能单一,里面只有国王的卧室和佣人们的住所。佣人们住在二楼,国王的起居室在四楼,这看起来很不方便,但却是依照中世纪城堡的传统,因为这样可以保证国王住在任何弓箭的射程之外。然而路德维希二世却放弃了中世纪城堡最典型的功能之一:防御。没有护城河,没有吊桥,也没有可以射箭的城墙。从城堡主体延伸出来的角塔只是为了提供更好的观景条件。除了卧室以外,城堡内其他地方都被路德维希二世设计为展示空间,国王大厅有15米高,20米长,以希腊神话作为装饰主题。国王卧室正上方是堡内最大的一个厅:歌手大厅,共有270平方米。这也是路德维希二世最得意的作品,大厅里的装饰主题是瓦格纳歌剧《帕西法尔》的故事场景。城堡内在其他地方,人们也可以看到许多繁复的装饰与瓦格纳艺术的主题,例如齐格弗里德屠龙的金像、描绘《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故事的挂毯、再现《罗恩格林》第二幕场景的房间以及以《唐豪瑟》故事为背景设计的节日大厅。然而因为城堡始终没能完全竣工,瓦格纳从没有踏进这里一步(瓦格纳在1883年去世)。城堡最后搁浅于财政危机,甚至路德维希二世也因为城堡丧生。朝野内外都谣传,路德维希二世因为城堡使得国库已经严重亏空,而实际情况是建造城堡的费用都来自国王的私人财产,政府的财政部门在谣言面前保持了耐人寻味的沉默。到1886年,城堡的建造费用已经超过了60万马克,接近当初预算的两倍。路德维希自己的钱当然不够,当时他已经欠了700万马克的外债,即将面临抵押封地的窘境。最终巴伐利亚政府认为国王已经精神错乱,推举国王的叔叔、当年已经75岁的柳特波德亲王成为摄政王,废除了路德维希二世的王权。1886年6月9日,路德维希二世在新天鹅堡宣布逊位。他当晚没有让慕尼黑来的官员们住进城堡,而是把他们安置在大门附近的房间里,第二天一早就让他们离开了。然而一支部队在6月11日到达,宣布剥夺路德维希二世对城堡的所有权,并把他强行带离这里,转送到慕尼黑南部班贝格的一座城堡里。总共算起来,他主持了18年的城堡建设,只在里面住了172天。6月13日,被废黜的国王和他的医生出门散步,再也没有回来。一场暴风雨过后,人们在附近的施塔恩贝格湖里发现了他的尸体。这一切发生得太过仓促,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位国王也许并未发疯,而是一起宫廷阴谋的受害者。在他死后,他的弟弟奥托继承了王位,据说也有精神病。而摄政王柳特波德则活到了1912年,在他以91岁高龄去世后,他的儿子路德维希三世成了国王。
( 新天鹅堡内华丽的加冕厅 )
柳特波德亲王摄政后6个星期,就下令将新天鹅堡向公众开放,用门票收入来偿还路德维希二世的外债。到了1899年,所有的债都还清了。当然,城堡的修建工作并没有就此终止。这段时间内,城堡一直处于继续建设的状态。许多房间直到1892年才完全装修完毕,有些特别繁复的工程不得不简化以加快进度,喷泉计划也被放弃。直到今天,这座看上去已经十分完美的宫殿依旧存在继续建设的可能,2008年有谣言说巴伐利亚政府将严格按照路德维希二世的愿望重新装修新天鹅堡,但最后没有下文了。新天鹅堡幸运地躲过了两次世界大战可能带来的毁灭性损害,在“二战”期间,纳粹党曾经将这里用作仓库来储藏那些从法国掠夺来的艺术品。在新天鹅堡内,所有的艺术品都被摆放整齐并拍照存档,总共有39本相册,可想而知当时的艺术品数量。在“二战”末期,纳粹党还曾经在城堡里储存过大量来自德意志银行的黄金,但这些黄金至今下落不明。1945年,党卫军曾经打算炸掉这里,以免带不走的艺术品以及这一德国城堡的象征落入盟军手中,但后来一位不知名的纳粹军官阻止了这一疯狂行为。“二战”刚结束的时候,因为城里建筑被炸毁,慕尼黑档案馆还曾在城堡里临时办公过一段时间。
今天,新天鹅堡已经成为德国城堡乃至欧洲城堡最典型的代表,它与周围建筑乃至天气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人们在这里可以望见山下的天鹅湖与阿尔卑斯湖,湖的后方是德国与奥地利的边界阿尔卑斯山。在有些天气,城堡半身被云雾环绕,望之有若仙境。因为它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新天鹅堡也被称为“童话城堡”。我们今天对于欧洲城堡的想象,可能大半来源于这里。迪斯尼拍的动画片《白雪公主》和《美女与野兽》里出现的城堡,就是以新天鹅堡为原型。日本的《圣斗士星矢》里冥王哈迪斯的城堡也取材于此。对于美国以及包括亚洲在内的世界上其他地方来说,新天鹅堡代表了我们对异域的浪漫想象和对于古老欧洲的向往。毕竟那个为了艺术和梦想不惜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 新天鹅堡内表现瓦格纳歌剧《奇格弗里德》场景的装饰画 )(文 / 霍夫曼) 瓦格纳悲剧城堡罗恩格林新天鹅城堡路德维希二世结束开始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