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退潮悬疑

作者:谢九

美联储和全世界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9月18日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市场原本高度预期美联储将会宣布退出量化宽松(QE)的方案,会议结果却是“维持每月购买850亿美元资产规模不变”。美联储的意外之举在全球市场引发轩然大波,油价金价暴涨,道-琼斯指数创出新高。

美联储退出QE的道路可谓一波三折,首先是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被视为接替伯南克的热门人选之后,引发市场对于美国加速退出QE的担忧,因为萨默斯一直是质疑QE实际效果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萨默斯却在近期出人意料地主动宣布退选美联储主席,让市场的紧张情绪随之放缓,但就在外界普遍预期9月18日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将宣布缩减QE之时,美联储却宣布维持购债规模不变。全球瞩目的QE退潮大戏正在演变成一场悬疑剧。

美联储决定暂缓退出QE,表面上看是因为对美国经济复苏的信心不足。尽管美国经济在过去一段时间表现良好,就业市场也在不断改善,但是美联储对于未来经济的复苏并不乐观。在此次议息会议上,美联储下调了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预期,其中预计2014年经济增速在2.9%~3.1%,远低于此前所预期的3.0%~3.5%。所以,美联储最终决定暂时对量化宽松政策按兵不动,等待更多能显示美国经济持续改善的证据出现后,再对QE政策进行调整。

美联储的这种说法看似有一定道理,其实并不能让人完全信服。因为此前,包括伯南克在内的美联储官员已经多次非常强烈地表示要逐步退出QE,伯南克甚至在今年6月份非常明确地表示,预计将在今年底前开始削减购债规模,到2014年年中失业率将至7%左右时完全退出QE。此次却突然抬出经济复苏不足的理由来,但事实上美国经济在近期表现正常,并没有在短期内突现太多悲观迹象,而美联储的态度却突然来了个大转弯,市场对此自然也是难于接受。

真正影响美联储暂缓退出QE的,可能还是因为美国即将到来的债务上限问题。由于奥巴马和国会在债务上限问题上一直僵持不下,共和党人要求在提高债务上限的同时,必须要有一系列减少开支的方案与之挂钩;而奥巴马则认为,共和党以此要挟其医保法案,愤怒地表示:“在美国历史上你们都没有见过以不提高债务上限来勒索总统或者是执政党的事情。这是极不负责任的。”奥巴马态度强硬地表示不会就债务上限的附加条件讨价还价,但美国共和党人始终要求债务上限和削减赤字挂钩,长远看也是为了避免美国走上债务危机的不归路,看上去也是符合情理的要求,美国的债务上限已经一路飙升至16.7万亿美元。尽管两党多次在最后关头达成妥协,但这一次彼此态度坚决不同以往,根据相关调查结果,共和党内反对提高债务上限的比例超过六成,赞成者不足三成。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测算,如果不马上提高债务上限,美国政府会在10月中旬失去支付账单的能力,也就是要面临政府机构关门甚至债务违约的风险。

由于美国本财年将在9月30日到期,下一财年的财政预算和债务上限等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如果奥巴马和国会最终无法就债务上限达成一致,势必会严重威胁到美国经济的持续复苏。美联储在此时暂缓退出QE,主要原因应该还在于预防可能即将到来的债务僵局,避免美国经济同时遭受QE退出和财政悬崖的双重冲击。

美联储在未来会怎么处理QE退出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债务上限谈判的结果,如果债务上限最终无法提高,美联储很可能还将继续维持债券购买计划不变;如果国会最终同意提高债务上限,退出QE就将很快进入美联储的时间表。美联储在今年还有两次议息会议,分别在10月底和12月18日,如果债务上限问题能够在此之前解决,这两个时间点可能会再次成为美联储退出QE的时间窗口。另外,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任期也将于明年1月到期,对于争议极大的QE政策,由伯南克本人来予以终结也是最佳选择。

尽管美联储此次暂缓了退出QE的步伐,但是从中长期看,退出QE依然是高度确定的事情,不确定的只是时间问题。QE政策原本只是短期使用的非常规手段,并不适合无限期延伸,QE退出的时间越晚,对美国经济的副作用就会越强。随着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美国货币政策也会逐渐回归常态,从更长远看,在退出QE之后,美国甚至有可能在2015年进入加息通道。

在美联储意外宣布维持QE政策不变后,全球商品市场迅速暴涨,此前一直被QE退出预期所压制的新兴市场,在美联储发布公告之后一片沸腾,次日开盘的印尼雅加达指数一度暴涨7%。但是随着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美联储退出QE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全球大宗商品和股市又开始迅速冷却下来,道-琼斯指数甚至跌回美联储议息会议之前的水平。在国际资本市场暴涨暴跌的混乱之中,中国恰逢中秋假期,可以有相对充足的时间来消化意外信息带来的市场混乱。

美联储暂缓退出QE的消息并没有令新兴经济体有所放松,对于QE退潮可能给本国经济带来的冲击,新兴经济体依然严阵以待。就在美联储刚刚宣布维持债券购买计划后,9月20日,印度央行突然宣布加息,将基准回购利率提高25个基点至7.5%,这也是印度两年来的首次加息。同样的选择也发生在其他新兴经济体身上,巴西、印尼等众多国家,也都在经济放缓的背景下无奈选择加息。

同为新兴经济体,中国也面临相似的烦恼,尽管美联储此次出人意料地宣布维持QE政策,并不意味着中国可以放松应对未来的QE退潮。最近几个月,众多新兴经济体因为QE退潮预期引发股市和货币大跌,所幸中国并不在此列,除了中国长期实行的资本管制和充裕的外汇储备等因素外,更直接原因在于,中国经济从7月份开始出现复苏迹象,在其他新兴经济体明显放缓之际尤为显眼,这显然提振了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其次,人民币在今年一直保持强势,在大多数货币贬值之际,人民币兑美元屡屡创出新高,人民币的坚挺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大规模资本外流。

虽然中国暂时没有被卷入新兴市场的动荡之中,却并不意味着就此可以高枕无忧,一旦中国经济增速再度放缓,或者人民币无法持续保持坚挺,QE退潮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终将会显现出来。中国经济虽然从下半年开始有所复苏,但这种复苏主要还是依靠投资和房地产,对于致力于转型的中国经济,现在的复苏并不会一帆风顺,而依靠人民币升值来避免资本外逃,更是会付出不菲的代价,未来人民币继续升值的空间终究有限。

在经历了6月份的“钱荒”风波后,中国市场的流动性一度有所紧缩,6月和7月的外汇占款连续两个月出现负增长,出现了一定的资本外流迹象。不过8月份的流动性开始出现逆转,8月份的社会融资规模突然大幅增长,环比7月份几乎翻番,外汇占款也终止了此前两个月的负增长。由于中国经济始于7月份的复苏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加之美联储此次暂缓退出QE,目前中国市场的流动性宽松局面,在接下来几个月可能还会有所延续,这其实给货币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现在宽松的流动性很可能在将来会成为麻烦之源。

如果美联储在明年终结QE,后年甚至进入加息通道,全球资金回流美国仍将是未来两年的大概率事件,美联储此次意外维持QE方案不变,其实不过是大趋势下的一个小插曲,对于中国而言,QE退潮带来的考验还没有真正开始。(文 / 谢九) 美国债务上限QE美联储加息时间表悬疑美联储议息会议退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