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叛乱:“摩解”为何揭竿再起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 9月11日,菲律宾三宝颜市驻军正在反击反政府组织“摩解”的武装攻击 )

9月9日起,菲律宾反政府武装组织“摩洛民族解放阵线”(简称“摩解”)开始进攻菲南部城市三宝颜市附近区域,并与当地驻军和警察展开激战。9月16日,菲军方出动直升机,向叛军发射炮弹。9月18日,军方宣布,持续10天的武装冲突已造成至少107人死亡。

菲律宾独立以来,其南部地区的摩洛分离运动便一直困扰着政府。摩洛人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集团,属于逊尼派,其中包括多个民族,大部聚居在菲律宾南部的苏禄群岛、棉兰老岛和巴西兰岛等地。摩洛人在种族特质上与其他菲律宾人并无区别,但在14~15世纪,他们因相继皈依伊斯兰教而具备了共同文化特征,并在抵抗殖民政府的斗争中结盟,最终形成了与菲其他民族有所不同的统一整体。

“摩解”是菲南部的武装组织之一。上世纪70年代初,在菲律宾大学教授米苏阿里的组织下,由当时的分离组织“穆斯林独立运动”中的骨干成员组成。1977至1996年间,“摩解”一直是菲律宾政府的谈判对象。1996年9月,该组织与菲政府正式签署和平协议。协议规定,在穆斯林占多数的南部地区可建立处于“摩解”管理下的自治区,名为“棉兰老岛穆斯林自治区”。近20年间,因与米苏阿里观念分歧,“摩解”的二号人物萨马拉特自行组织了更为激进的“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简称“摩伊”),逐步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当宗教领导人成为该组织的高层领导后,“摩伊”影响了棉兰老岛中部大量的穆斯林群众,成为目前菲律宾最大的穆斯林反政府武装。与“摩解”相似,在与菲政府进行了马拉松谈判后,2012年10月,双方正式签署了和平框架协议——《摩洛国框架协议》,而有关实施细则的协商则持续到了今年。

“摩解”将自己的行为解释为“和平的游行”,并企图在三宝颜市宣布独立。但观察家们指出,“和平”绝非“摩解”的真实目的。“叛乱爆发的原因概括起来只有一条,即政府对‘摩伊’的让步多过了‘摩解’。2013年的条款将会在法律上取代1996年协议,‘摩伊’也由此被赋予了更为广泛的政治和财政自治权:建立自己的民选政府,拥有更多的自然资源等。‘摩解’和米苏阿里不满意‘摩伊’超过了自己,拥有了更多的兵力、领土。总之,他们不能接受自己失去了菲律宾穆斯林的领袖地位这个事实。”美国西蒙斯学院教授阿布扎(Zachary Abuza)告诉本刊。

“米苏阿里是‘摩解’的标志性领袖,但由于缺乏为改善民生筹集资金的能力,且棉兰老岛自治地区腐败现象猖獗,他在人们眼中是个失败的统治者。”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教授拉塞尔(Susan Russell)也告诉本刊,“这份《摩洛国框架协议》让米苏阿里大吃一惊。他曾因被‘排除’在协商之外而向沙巴州派兵以示抗议,如今缺席在马拉卡南宫签署协议这种场合,那份不满就更不用提了。”但在阿布扎看来,即便如此,说“‘摩解’被排除在和平进程之外”也并不合理,因为该组织曾多次受邀。去年,“摩伊”与政府签署和平框架协议时,其主席穆拉德还曾呼吁“摩解”支持此协议。但是,“出于自尊和骄傲,‘摩解’一直拒绝这样做。‘摩伊’是从自己这里分裂出去的,米苏阿里不能容忍‘摩伊’得到了比自己更多的资源,还在摩洛人中享有高于自己的政治地位”。

此外,持续数十年的分离之乱再起波澜,埋怨的矛头难免会指向菲律宾政府。有评论甚至指责阿基诺政府在美国在菲驻军及其他外交事务上关注太多,忽略了内务。“其实,阿基诺在‘摩洛问题’和改善国民经济上均下了很大的工夫。与他共事的的确是一个混乱的国会,菲律宾政府也不够强势,且腐败问题严重。但是,此事件并没有超出摩洛人的内部争斗的范围。”阿布扎指出。“阿基诺政府并非无能的,但他的确低估了米苏阿里所拥有的支持度。同时,政府在‘摩解’和‘摩伊’意见未曾统一的情况下,便把1996年协议的部分条款放入新的协议中,这的确制造出很多麻烦。”拉塞尔说。(文 / 邹珊) 叛乱揭竿穆斯林再起为何菲律宾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