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动车,从概念驶入量产
作者:李三( 大众E-UP!电动车 )
电动车并不是新话题,为什么会成为本届车展的大热门呢?这是因为如今电动车前面已经冠以“量产”二字——电动车已经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和美好愿景,不再是工程师的“玩具”,它现在真正“上路”了。在法兰克福车展上,关于电动车的消息成为最热门的消息,到2014年底,仅德国汽车制造商就将向市场推出16款电动汽车,未来3到4年,德国还将投资120亿欧元用于替代驱动系统的研发,甚至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德国100万辆电动车的目标有望成为现实。
德国汽车工业一直以来以工程师文化而自豪,1885年,德国机械工程师卡尔·本茨制成第一辆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00多年来,无数德国工程师投入巨大心血改善内燃机的效率、降低内燃机的重量,德国汽车工业闻名全球的最大资本就是强大的内燃机。在汽车业开始寻找新能源解决方案的时候,德国汽车工业最初的反应并不兴奋,甚至有一种本能的“保守”,他们对自己引以为骄傲的“看家本领”抱有一种复杂的心情,这种纠结态度决定了他们最初投入的人力物力比较有限。但是,随着石油价格的大幅度攀升、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以及日本企业在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技术上取得的令人吃惊业绩,德国人开始深刻意识到,仅凭借强劲动力和精湛制造工艺已经不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
与2011年法兰克福车展相比,这次德系车纯电动阵容格外强大,宝马公司推出第一款纯电动汽车i3,预计将于今年11月在欧洲上市,该车一次性充电后的行驶距离能够达到130到300公里,百公里加速仅需7.2秒。大众的E-Golf与E-UP!两款纯电动车续航里程分别达到了190公里和160公里,两款车型都可以通过制动回收电能,优化了充电节能技术。在本届车展上,奔驰推出一款B级电动版,外观方面除了尾部有“Electric Drive”字样,人们也可以通过蓝色的进气格栅横条来辨别它的身份,其内饰看上去跟量产版大致相同,仪表盘和行车电脑多了用电状态之类的显示。
在本次车展上,大众集团总裁文德恩高调宣布:2013年是大众的“电动车之年”。据介绍,大众汽车集团位于布拉迪斯拉发、普埃布拉、沃尔夫斯堡、莱比锡和因戈尔施塔特等地的工厂已经投入生产电动汽车,此外,集团在自己的零部件工厂积累了电化学和电池技术领域研发所需的专业技能,目前已召集400名业界顶尖专家,专注于电机系统和电池系统的研发,已有大约7万名工人投入到新技术产品的制造和服务领域。
在法兰克福车展前,本刊记者参加了E-UP!电动车和XL1等车型的试驾活动,总体感觉,经过几年的潜心研发试验,大众集团在电动车领域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并且掌握了电动车制造的关键技术,无论是在续航里程、动力性能以及操控性能上,E-UP!这个级别的电动车都已经达到了量产车的要求。E-UP!采用经空气动力学优化的前导流板、LED式车灯,这款有着时尚外形和环保内心的车型使用了18.7千瓦时锂电池,在快速充电模式下,仅需30分钟充电量便可达到80%。唯一不适应的是,E-UP!开起来非常安静,尤其是在汽车起步的时候,再也听不到熟悉的马达轰鸣声。
( 大众E-UP!电动车及细节 )
“电动车之年”与大众未来
法兰克福大众汽车展台的主题为“ThinkBlue.蓝·创未来”,展台的核心建筑采用了最新的“云设计”,由61平方米的LED墙组成的主舞台通往“蓝·创未来”通道的入口。通道则由大众汽车一系列采用高效动力系统和替代传动系统的高效车型“站台”,在“创新墙”上呈现着大众汽车在可持续发展、技术和创新方面的灵感和各种解决方案。
( 大众E-UP!电动车及细节 )
大众集团近年来销售业绩从“海外市场”获得强大的支撑,即便在欧洲汽车市场严重衰落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强劲增长。今年上半年大众汽车共销售291万辆,创下有史以来同期销量最高纪录,而业绩主要来自中国市场。在传统汽车领域获得的业绩更加激发了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雄心。大众总裁文德恩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到2018年成为电动车市场的领导者,我们希望大众汽车全系列车型能够占据电动车市场的3%份额。”
诺伊瑟博士(Dr. Heinz-Jakob Neus-ser)是大众汽车品牌董事会成员主管研发业务、大众汽车集团动力总成研发负责人,访谈开始前,他跟大家客套寒暄,随着问题深入,采访室温度越来越高,诺伊瑟索性脱掉了西装外套,语速也明显加快了。
( 海兹曼 )
三联生活周刊:在你看来,此次法兰克福车展上的亮点车型有哪些?你主管研发业务后,如何规划大众汽车未来产品?
诺伊瑟:“电气化”是本届法兰克福车展的核心主题,这个词不仅停留在概念层面,在几年前就已经有一些汽车公司开始研发电动车型,在本届车展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电动车的成品车型。对于大众汽车集团来说,实现汽车电气化是一个长远且重要的战略方向,我们就是要通过汽车电动化让中国消费者进入到电动交通新时代。
( 大众E-UP!电动车及细节 )
追溯大众汽车的历史,众所周知,“甲壳虫”的诞生真正实现了汽车走向普罗大众的愿景,它也成为人人都能买得起的大众汽车。现在,由于电动汽车价格的调整,我们希望通过刚发布的E-UP!电动车,使更多人可以买得起电动汽车。
三联生活周刊:从技术角度,你能否将大众的电动车和丰田的混合动力车进行比较?
诺伊瑟:首先关于竞争问题,大家可以看到大众的E-UP!电动车创造了电动车节能新标杆,每百公里耗电仅需11.7千瓦时。与此同时,E-UP!电动车作为一款采用了四门设计的家用车,还提供了非常宽敞的乘坐空间。
已有记者在城市和郊区进行了E-UP!电动车的试驾,真切感受到了E-UP!电动车所带来的独特驾驶体验和它所表现出的非凡能效。E-UP!电动车在电量充足时的续航里程为160公里,但有些人在试驾时,续航里程可以达到180公里左右。在试驾过程中,E-UP!电动车的节能表现比测试时更加出色。
三联生活周刊:从市场销量说,大众汽车电动车和丰田混合动力技术能否形成真正的竞争?大众汽车在传统内燃机的基础上是否会进行改革?
诺伊瑟:大众汽车的传统内燃发动机有着很大的优势,拥有能效显著、动力强劲的柴油发动机和汽油发动机等,同时我们也有一些新技术,比如混合动力技术和电动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购买。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切都还是未知数,我们很难准确预测出消费者对于未来技术的接受程度,不知他们是会继续购买内燃机汽车还是会选择混合动力车型。
三联生活周刊:大众汽车为何没有专门为新能源车开发一个具有高辨识度的车型,是否为了节约成本?未来是否准备在所有车型上都搭载电气化系统?
诺伊瑟:大众汽车拥有自己的设计哲学并一直遵循着,车的内饰、搭载技术或者采用的设计并不直接与外观相关联。
到2020年,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发展战略,我们希望所有车型都能符合百公里油耗量不超过5升的目标。其中,燃油消耗的比例大约40%来自动力总成,20%来自车身自重,20%来自空气阻力,13%左右来自轮胎的摩擦力和其他一些因素。大众汽车出行解决方案是不断完善动力总成,通过技术减轻车身重量,通过空气动力学进一步减少空气阻力。轮胎的摩擦力,我们可以采用新塑料或是橡胶材料来减小,另外,还可对橡胶和塑料的结构进行重新调整。
三联生活周刊:是不是所有现在量产的车型未来都会采用搭载混合动力系统或是纯电动系统?
诺伊瑟: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两项技术在将来会被应用到不同车型上,首先会在A00、A0级或是A级、B级等每个级别中挑选一种车型。MQB(横置发动机模块化平台)是针对于新车型的新生产平台,而现在的车型范围很广,所以,将MQB应用到所有车型上需要一定的时间。迈腾和全新高尔夫都使用了MQB平台,速腾等车型都将会陆续采用MQB平台,以确保他们能装配电动技术或混合动力技术。
另外,我们也在和中国的供应商积极沟通合作事宜。现有一些来自日本的供应商向大众汽车提供电动车电池,但希望将来可以由中国本土供应商提供,因为这其中会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比如现在的电动机,或者其他和电动有关的知识产权都需要引入中国。
三联生活周刊:大众汽车在轻量化材料的应用上,特别是在碳纤维材料应用上是否有新的进展?这些会不会很快地应用到量产车上?
诺伊瑟:E-UP!电动车是一款非常轻的车型,它采用了钢制车身和热成型的钢制板以及一些特别技术。如果车辆一旦发生事故,钢制车身维修起来更加方便。大众汽车使用的轻量技术使全新一代高尔夫的整个车型重量减少了100公斤左右。将来我们还会把不同的材质和技术融合在一起,比如钢材料、铝合金和碳纤维技术等。但现在还不能确定碳纤维或者铝合金技术会进行量产。
三联生活周刊:大众汽车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比例是怎样分配的?去年中国两家合资公司给大众汽车创造了27亿元的利润,对于中国本土化的研发,大众汽车投入多少?
诺伊瑟:虽然不方便透露具体数字,但大众汽车共享的平台和新的动力总成对研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对进一步发展也会有一定影响。基于共同的平台,不仅可以在将来的电动技术方面开展更多讨论,而且还能让所有市场都参与进来。另外,大众汽车集团旗下众多品牌,如斯柯达、西雅特和奥迪也都能参与到研发中来,这也是全球同平台策略的一大益处所在。各个品牌的研发预算,也都可以投入到这个平台和将来的技术研发中。
大众汽车如何为中国市场“充电”
法兰克福车展期间,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三联生活周刊:电动车在未来中国市场战略里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海兹曼:电动车将扮演战略性的角色。大众汽车在中国的电动车发展战略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我们会把一些电动车引进到中国市场。除了纯电动汽车之外,目前大众汽车集团更加关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我们计划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中国量产。大众汽车集团已经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和研发领域做出了很大努力,目前在充电基础设施方面,电动车还面临着一些挑战,中国还需要大幅度提高充电设备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联生活周刊:听说大众汽车集团将在不久发布“中国市场战略”,主要内容是什么?
海兹曼:我们主要是想强调大众汽车集团并不仅关注产品销量,也十分关注其他方面的综合发展。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消费者满意度,此外优秀的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到2018年,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创造的工作岗位将会达到10万个。目前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员工已经达到7.5万人,2.5万个新增岗位主要来自合资企业。此外,我们还计划将经销商店的员工人数翻一番,即从现在的8万人增加至16万人,为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做出努力。
我们另一个关注点就是环保,包括产品和生产环节两个层面。我们会把所有先进的内燃机技术引进到中国,以提高车型的燃油效率。大概一个半月前,我们在长春全新落成的发动机工厂正式投产,它将生产EA211发动机。同时,第三代EA888发动机也投入生产,新一代发动机不仅拥有更强的动力性能和更低的油耗,而且可以达到欧Ⅵ排放标准,是中国市场上第一款满足欧Ⅵ排放标准的发动机。
三联生活周刊:将来大众汽车会把哪些技术引进到中国?
海兹曼:在欧洲,到2020年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达到95克/公里,大众汽车集团已经做出承诺,很愿意达到这个标准。如果把它换算成燃油消耗量,大约每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在3.8升至3.9升左右。中国也有类似的政策或者目标:到2020年每百公里油耗不超过5升。现在看来是不难实现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知道在中国柴油车的市场份额还很低,柴油车的节油性能是很高的。与此同时,中国的测试条件与德国或者欧洲也有所不同,我们在中国对一个车型进行测试时,会看到中国车型的耗油量比德国车的耗油量更大。我们也会把这个目标下达给不同企业,大众汽车集团需要达标,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也需要达标,我们的进口车也需要达到这个目标。
三联生活周刊:高尔夫作为大众汽车品牌一个非常重要的车型,已经衍生出大概20多款车型。在德国市场,高尔夫不仅是一个车型,可以说是一个细分市场,大众汽车在这款车型上有什么样的发展战略?
海兹曼:我们知道中国的市场,很多年都倾向于三厢式轿车,高尔夫作为掀背式轿车,对消费者而言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选择。但高尔夫已经在中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成为一款真正有代表性的产品。大众高尔夫,目前已成为大众汽车品牌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之一。这个月,全新一代高尔夫将在佛山工厂正式投产。随着全新一代高尔夫的投产,一些先进技术如轻量化、热成型等也会被带到中国来。同时,它也标志着大众汽车MQB技术的一个起点,我们也在考虑是否还可以将一些特殊车型版本带到中国来,比如高尔夫Sportvan。
三联生活周刊:大众汽车在30年前就进入中国,近10年来竞争对手不断涌入,大众如何保持先发优势地位?
海兹曼:大众汽车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汽车企业,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并将继续保持竞争力。大众汽车不断有新的产品推上市场,有新工厂建立,我们的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不断提升。目前我们有21款车型在中国本土生产,到2015年将达到30款。接下来大众汽车将进一步扩大经销商网络,今年大众汽车将增加350家左右的经销商店。
大众汽车今年1到8月的增速为18%,超过了整个中国汽车市场16%的平均增长速度。我们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可以运用到MQB平台和MLB(纵置平台)平台上,确保可以把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的技术运用到我们所有车型中。不仅注重燃油效率的提高,同时也要兼顾驾驶者的驾驶乐趣,大众汽车致力于在最重要市场上的用户可以享受到优秀的技术,我们认为现在正是一个合适的时间,把电动车技术引进中国。
我们拥有非常强有力的合作伙伴,下一步我们将会和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在产品、生产和研发上继续扩大合作业务。大众汽车还将进一步扩大认证二手车的业务和金融服务。
三联生活周刊:电动车目前在全球的推广都有一定难度,大众汽车集团选择在今年大规模量产电动车,是不是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另外,我们采用什么营销方式来确保电动车能够大规模推广?
海兹曼:我们觉得现在这个时间是非常合适的,同时认为电动车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我们需要进一步研发电池技术,提高电池容量,降低电池成本,提高产品的经济性。其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电动车的配套设施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我们希望车主不仅能在家里充电,而且能在公共场合,比如停车场、购物中心或者快餐厅等地便捷地充电。充电有两种不同形式,快速充电和正常充电。我们还要加强技术研发,保证在快速充电的状态下不会影响电池寿命。(文 / 李三) 汽车行业驶入大众集团电动车海兹曼德国汽车概念汽车汽车研发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量产高尔夫大众汽车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