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里种的那些树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前不久到城区一家公园漫步,意外发现几年前我们单位植树节种的一片树林,已经变成了几幢高楼。

那次植树节的声势很大,单位100多名干部职工,每人平均植树3株,400多株大树,按每株的成本200元计算,这一次变成小区,损失达8万元以上;同时,按照市绿化委的植树造林计划,每年树苗的钱,由财政统一拨付,而挖树洞的钱,则是按各单位的人头,以每人30元计3个树洞的标准统一缴纳。这样一算下来,这次绿地变高楼,仅植树的损失接近10万元。

虽然移种的树会在别的地方生根发芽,但据园林人士透露,大树成年后,如果移栽,成活率不足一半,而且树龄跟幼苗无异。同样在这家公园内,当时参与植树的单位不下10个,但最终留下来的树种,不足二成,也就是说,大部分植树节匆匆种下的树苗,因为随后公园用地规划的改变而夭折了。

不光是这家公园,最近几年的植树节,我们单位在城区其他不少地段植过树,但最后能够善始善终的很少,究其原因,都是城市发展太快,很多地段的建设性详规还没做出来就植了树,同时,这些绿地规划朝令夕改,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因为树的地盘是公共的,变更之后不会引发纠纷,所以成了各方挤占的“唐僧肉”。

有城市问题专家指出,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但是,擅自变更规划,又是谁决定的呢?以这家公园为例,公共绿地变成开发用地,是前任某领导为了安顿上访的拆迁户,联合开发商妥协的结果,这家公园的现状,与最初的规划相比,绿地面积被蚕食了一半;而其他地段绿地的不断变更,也是与各级领导的行政命令有关。就在我们单位的办公楼前,两株有20多年树龄的水杉,因为被新任领导认为挡了风水,被连根拔起,移栽到别处后枯死,而当初购这棵树苗的钱是5万元。

每年的植树节,各种形式的植树活动都在继续,而滞后的城市规划,朝令夕改的政策,使得它们大多成了折腾和作秀。虽然一切损失都有政府兜着,但浪费的是纳税人的钱,影响的是地方经济和环境的发展,当大批的城区绿化树走向一条不归路的时候,痛心的只有市民。(文 / 湖南 蒋平) 那些里种植树节

上一篇: 消失的清水河
下一篇: 买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