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迪中国姻缘25年
作者:李三( 奥迪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施泰德 )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红旗H7对公务车市场影响很大,奥迪是否受到影响?
施泰德:今年上半年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增长是11%,奥迪的增长是17.5%,远远高于行业平均值。具体到红旗公务车,我非常理解中国政府希望国产车在公务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期望。但是目前奥迪销售重心已经把85%甚至90%转向私人用户,而且奥迪在豪华车级别中有将近30种车型。我认为红旗车通过一种车型,与奥迪并不构成直接竞争,豪华级别的竞争,单独红旗H7这一款车型并不足以起到决定性作用,也没有办法改变双方在销售市场上的关系。在豪华车领域,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可能还是宝马和奔驰。
三联生活周刊:你对中国市场有怎样的预期?
施泰德:中国汽车市场现在越来越成熟,未来发展可能也会像全球市场那样。中国的消费者现在比较关注SUV车型,奥迪的Q3和Q5在中国都有很好的销售,未来紧凑型高端车,像A3、A1可能也会获得比较好的销售。在一般细分产品市场中,奥迪毫无疑问是市场的领导者。
三联生活周刊:奥迪目前在全球和中国市场的销售量在高速增长,但也有人说,一旦在一个国家的销量超过100万辆,其豪华品牌的独特性就难以保持。
施泰德:100万辆不是一个绝对的数量,特别是考虑到中国市场的基数很大。100万可能对其他国别的市场有参考价值,但对中国这样一个客户绝对数量非常大的市场而言,不能以它作判断。豪华车在整个汽车销量中所占的比例,在中国汽车市场还不到7%,而在其他国别市场豪华车可以占到15%,也就是说,在这方面豪华车销量的提升还大有可为。单纯从数量上判断豪华品牌的“淡化”,恐怕没有直接的关系。
尽管企业也曾经担心在中国市场上的销量会不会产生一些不是很积极的影响,但最终我们发现,在中国只要提供新产品,扩大自己的产品门类,总是能找到新的、更加年轻的用户。去年奥迪在全世界生产了150万辆车,我也没有认为会对自己的品牌产生影响。
目前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中,奥迪占到3%的比例,而在德国这个比例是8%,在欧洲占到5%。所以,在中国占有率尽管处于领先地位,但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三联生活周刊:近年来高档市场增长率在逐渐回归理性,奥迪如何看待未来市场走势?如果奥迪销量出现下滑,你是否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施泰德:车市增速跟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关,我们并不担心下滑,从销量来讲,低谷之后总有高峰,过了低谷就是高峰。
张丕杰(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各个细分市场的增长正处于一个理性回归的过程,豪华车市场也大致是这样的趋势。为什么我们还对未来信心满满?我觉得中国汽车市场消费升级和多样化仍是一个大趋势,在此趋势下,豪华车市场恰恰有它新的机会。
从总量上讲,现在尽管经济增速在理性回归,但我想,普通人的中国梦——住更好的房子,买更好的车,这两个愿景对个人消费者来说都是令人愉悦的空间,它所带来的消费需求会很旺盛,在可以看得见的10年、20年,我依然认为汽车行业是一个朝阳的产业。
三联生活周刊:未来5到10年,一汽-大众奥迪在全球体系中到底是怎样的定位?
施泰德:我们和中国市场的整体发展紧密相关,会根据中国市场整体的发展情况确定本土化步伐。奥迪去年已经在北京建立了拥有300多位工程师的研发中心,从事互联科技、导航技术研发,这个研发中心不仅为中国市场服务,也为亚洲其他市场服务。
在生产的本土化方面,奥迪已经取得的进展是竞争对手无法比拟的。奥迪A6上的铝质车身技术全球领先,而我们把铝质车身放到中国来生产,这应该是本土化中一个重大的举措。一汽-大众合资公司在本土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原来一些需要在德国完成的工作现在已经在中国做了,比如碰撞试验。在中国也建立了很多实验室,我们在长春的实验室是最先进的检测机构。
三联生活周刊:奥迪在中国已经有25年历史,也是本土化最彻底的,奥迪接下来会与中方合作伙伴有进一步的合作吗?
施泰德:中德合作伙伴有一个共同的愿景,继续推进双方在未来的合作,在技术上进行革新,特别是在电动车技术方面进行革新。奥迪在佛山建立了一个绿色工厂,环保的理念不仅停留在词汇上,同时也会被奥迪和中国的合作伙伴贯彻到实践中,无论是从奥迪,还是从中方合作伙伴来讲,都会继续通过合作来发展。
发动机方面,奥迪实际已经走在了竞争对手的前面。早在3年前,TFSI发动机就在大连实现了全价值链的国产,下一步我们准备进一步实现国产化。
对于“全价值链本土化”的问题之前已经回答得很多了,总结起来就是把我们能够提供的最新的面向未来的技术放到中国来。平均来看,我们本土的比例已经达到65%,在个别车型中可能还要再高。
三联生活周刊:一汽-大众奥迪新能源产品的技术规划是怎样的?
张丕杰:现在各个汽车厂商已经有了初步共识,认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是近期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一汽和奥迪未来计划中涉及新能源车型、高效节能车型的导入,现在双方在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项目上,在产品方向上已经达成共识。现在正在做前期市场调研,产生调研数据后,才能对导入的技术和车型做准确的定位。
三联生活周刊:你谈到奥迪要在未来打造一个百万辆量级的体系,是否意味着未来3到5年奥迪要在国内做到100万辆?
张丕杰:其实按照现有体系所能支撑的业务能力看,我们在2015年实现接近70万辆是有可能的。将来要打造一个支撑百万辆量级的体系,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为未来某一个年份我们的销量达到100万辆。一个企业在市场上取得成功,除了自身因素外,还有很多其他客观因素,没人能打这个保票。我们唯一可以打保票的是为自己做一个保证,就是要形成百万辆的体系能力。
三联生活周刊:今年豪华车市场应该竞争特别激烈,竞争对手在市场的优惠力度非常大,奥迪的对策是什么?
葛树文(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从去年12月开始连续6个月豪华车市场的增速低于整体乘用车,这在历史上很少见,只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出现过一次。现在看,今年1到6月份,高档车市场的增速只有11%,低于整体乘用车17%的增幅。随着需求下降,竞争必然要加剧。从上半年的数据统计看,豪华车三大品牌中有两个品牌的价格折让远远超过奥迪。奥迪现在整体仍然比较平稳,但也在顺应市场。
现在大家有一个基本认识,在豪华车市场,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性会越来越弱。实际上,现在豪华车品牌在物理特性上的诉求都差不多,可能将来真正关注的是对品牌的感性诉求,当用户认为这个车能代表他的价值观,他才愿意为此支付价格。未来豪华车市场的价格会在一个理性水平上平稳竞争,而竞争会从价格转移到后面环节,比如服务、客户愉悦等等。所以我认为,今年的价格整体感觉没有去年波动那么大,我估计今年不会有太大的价格战。
三联生活周刊:“奥迪领先者战略”的执行进展如何?
葛树文:奥迪的“领先者战略”是面向2020年的一个战略计划,用张总的话讲,叫“一本经要好好念,念到底”。这是未来奥迪事业部一直要遵守的计划,这个计划有自己的愿景、使命,有自己的目标,到今年上半年为止,我们保持领先,跑赢了大市,跑赢了竞争对手。
三联生活周刊: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的年轻消费者开始成为豪华车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奥迪在产品和品牌方面会进行怎样的调整?
施泰德:谈到客户年轻化,首先强调一下奥迪是豪华车品牌中做得最好的,在所有豪华车品牌中,奥迪的客户结构是最年轻化的。当然奥迪会致力于通过新奥迪A3,当然还要通过奥迪A1和奥迪Q3赢得更多的年轻用户。
葛树文:豪华车市场用户年轻化的趋势在中国是比较鲜明的。现在欧美高档豪华车客户的平均年龄大约在50岁左右,基本上都是经过多年积累才消费豪华车。国外开超级跑车的有不少是退休老人,而中国大陆的超级跑车几乎都是年轻人在开。
整体看,中国豪华车市场的爆发性增长应该在最近十几年,改革开放给中国创富阶层带来了很多机会,财富迅速积累。现在中国的豪华车用户平均年龄是40岁左右,未来的趋势可能还要更年轻化。
现在从奥迪品牌来看,年轻化落脚在奥迪A1到A3这个产品阶段,奥迪R8运动车市场也在走向年轻化。未来豪华车市场定位为运动、激情、年轻。高档品牌的感觉要实现年轻化,即使是60岁的人开着这个车,也能感觉到自己年轻,感觉到自己很阳光,而不是人们原来对豪华车的感觉:黑色、沉闷。我理解的品牌年轻化,绝不仅仅是年龄。(文 / 李三) 25奥迪豪车奥迪公司奥迪100姻缘德国汽车大众汽车中国三联生活周刊汽车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