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和谈:低期望值从何而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巴以和谈:低期望值从何而来0( 8月15日,巴以新一轮和谈在耶路撒冷开启。图为参加首轮谈判的巴方代表埃雷卡特(右),以方谈判代表、司法部长利夫尼(中)和伊扎克·莫勒霍(左) )

8月14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第二轮直接和谈在耶路撒冷举行。双方就耶路撒冷、犹太人定居点和难民等上届会谈的遗留问题展开讨论。

此次和谈的重启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欢迎。7月30日,中东问题有关四方(联合国、欧盟、美国和俄罗斯)发表声明,对巴以领导人的这一“勇敢决定”表示赞赏,并决心为其提供有效支持,在为期9个月的商定时间框架内通过谈判达成两国解决方案。

但几乎无人对和谈的实际收效持乐观态度。2010年的谈判仅持续了3周便因犹太人定居点问题而陷入僵局。这一次,他们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分歧。这3年中,又有至少4万名以色列人在巴方的土地定居,这令土地划分更为困难。同时,“和谈恢复的外交基础非常模糊”。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高级中东研究员弗赖利克(Charles Freilich)告诉本刊,“以色列要求巴勒斯坦承认自己的犹太国家身份,并提出了‘两大民族分建两国’的方案,巴勒斯坦均表示拒绝,只同意了‘两国方案’,这被美国归为了自己的立场。以色列拒绝了巴勒斯坦以1967年停火线为边界的和谈基础,而美国说这也是他们的观点;以色列拒绝了巴勒斯坦要求其停建所有定居点的要求,美国又说这是他们的理解方式。内塔尼亚胡和阿巴斯同意和谈,主要原因是惧怕美国谴责,而不是对和谈抱有期望”。

“谈判恢复容易,取得进展很难,这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这次更像是‘为了重启和谈而和谈’。”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建告诉本刊。他指出,从美国的整体中东策略布局来看,此次谈判并非一个独立存在的事件。一方面,极力推动和谈,表示美国依然重视巴以问题。因为和谈只要往前推动一步,无论成效如何,对阿拉伯世界就算是个交代。另一方面,由于“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已改变了在中东地区的干预策略,即不直接进行军事干预。为缓和地区乱局,美国选择了先稳住叙利亚的周边形势,然后将责任交付地区盟友的战略部署。这也是奥巴马3月份访问中东后,先后促使以色列与土耳其恢复关系、由克里出面斡旋巴以和谈、向约旦提供了包括武器在内的大量援助的原因。

“奥巴马内阁第一任期将重点放在了内政事务上,现在则需要在外交事务上努力了。诺贝尔和平奖有待名至实归,而巴以矛盾在中东地区又格外突出。”以色列海法大学中东历史学研究员采克维兹(Ido Zelkovitz)则这样告诉本刊。

而美国的算盘当然代表不了巴以两方的利益。谈判前,以色列释放了26名巴勒斯坦囚犯,但几乎又在同时公布了将新建数千套定居点住宅的计划。“以色列眼下最担心的其实是伊朗核问题,以及在叙利亚的力量日益增大的真主党,并非巴以关系。”王建指出,“定居点问题在以色列内阁中是个很敏感的问题,一旦许诺停建,右翼和极右翼势力很有可能退出,政府将面临垮台。而释放犯人,虽然也有分歧,却还算可控。更何况释放的多为关押已久的犯人,并且还是分批进行。此外,停止修建定居点的许诺一旦做出,以后若想继续,届时在国际社会的谴责下,就不好操作了。外有美方压力,内有联合政府,内塔尼亚胡所做的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同时也给了阿巴斯进行和谈的台阶。”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的状态并不对等。以色列的心态是:要谈也可以,但谈不出什么也无所谓。可阿巴斯则必须要谈出一个结果。但有结果太难了。”王建说,“和谈对于巴方来说,无疑是很重要的。但真正的问题在于他们是否愿意做出实质性的让步,这可是自巴以冲突产生以来,这近100年中他们一直不情愿去做的。”

“巴勒斯坦需承诺的是安全,是虚的,但要以色列承诺的让出土地和停建定居点,却是实在的。以实换虚,以色列人心里根本没有保障。双方最缺乏的是信任和安全感,而这些很难单凭和谈建立。至于具体谈判结果,就算达成协议,巴勒斯坦方面的哈马斯若不同意,就没用;而以色列出面的是左翼代表,若内阁中的右翼不认同,也是白谈。”王建说。(文 / 邹珊) 从何而来期望值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