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巴布韦大选:穆加贝的五连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8月7日,穆加贝出席他领导的“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召开的会议 )
8月3日,津巴布韦选举委员会公布了7月31日的总统、议会和地方政府“三合一”选举结果,现任总统穆加贝获得约61%的选票,以绝对优势击败了主要竞争对手、联合政府总理茨瓦吉拉伊。穆加贝领导的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简称“津民盟”)也在议会选举中赢得了2/3以上的席位,成为议会第一大党。
现年89岁的穆加贝是津巴布韦的“开国元勋”。1963年,他创建了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次年,联盟被殖民当局非法取缔,穆加贝因发表抨击演说被捕入狱,直到10年后才获释。1980年津巴布韦独立后,他出任总理,1987年12月当选总统。之后,他又在1990、1996、2002年和2008年四度连任。2008年的总统大选与议会大选时,已执政28年的穆加贝差点遭遇“滑铁卢”——“津民盟”首次丢掉了众议院的半数席位。但由于反对党的得票率也未达五成,穆加贝最终在第二轮选举中获胜。时隔五年,他与“津民盟”成功扭转了当年的被动局面,强势获胜。
“今年,大选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所副研究员袁武告诉本刊,“2008年大选时正值津巴布韦面临西方国家多年制裁,经济面临崩溃。随着2009年津巴布韦废除本币,以美元为流通货币,经济开始好转。2009年以来,经济增长率超过6%。同时,穆加贝在农村的根基相对较强,津巴布韦有南部非洲粮仓的美称,农业是该国重要产业,农民占总人口60%。在土地改革前,占津巴布韦人口比例不到1%的白人拥有75%的土地。土地改革使得农民获得了自己的土地,这加强了穆加贝在农村的根基。”
另一方面,反对党自身存在问题也给穆加贝加了分。袁武还告诉本刊记者:“首先,反对党的分裂削弱了自身实力。其次,最大反对党茨万吉拉伊领导的‘争取民主变革运动’在参加联合政府后爆发了多起贿赂丑闻,加之茨万吉拉伊性丑闻缠身,导致很多支持者失望。”
然而,虽然选举过程和结果均得到了非盟和南部非洲共同体观察团的认可,穆加贝及“津民盟”却如五年前选举时一样,遭到了西方国家对选举缺乏公正、存在违规的指责。在西方学者眼中,穆加贝甚至是一位拒绝民主的独裁者。“为了保住权力,穆加贝和‘津民盟’依靠镇压反对党来获胜,这一点在2008年大选时就已很明显……此次选举前,镇压现象再次出现。这证明奥巴马政府对津实施的制裁是正确的。”美国智库“对外关系委员会”非洲项目兼职高级研究员弗雷泽(Jendayi Frazer)在报告中说。
但津巴布韦大学政治系教授金亚玛(Tawanda Zinyama)告诉本刊:“选民的投票动机绝非被动,是穆加贝及‘津民盟’的执政宣言吸引了他们。”他还表示:“7月31日的选举,是一场在友善的监督下进行的成功、和谐且可信的和平选举。”
在袁武看来,西方世界对穆加贝的评价,离不开所谓“津巴布韦问题”的起源——土地问题。“津巴布韦独立时与宗主国英国达成《威斯敏斯特协议》,保留白人在津的一切权利,包括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协议中规定,10年内津巴布韦不进行土地改革,10年后由英国政府出资,津巴布韦政府向白人农场主赎买土地,分给黑人。由于穆加贝严格遵守协议,保障白人的权利,因此得到西方的赞赏。整个20世纪80年代,津巴布韦与西方国家关系非常好。但在90年代,穆加贝迫于国内政治压力要赎买土地的时候,英国却借口津巴布韦违反人权而拒绝出资赎买,导致该国发生了老兵暴力驱赶农场主事件,津巴布韦与西方国家关系也随之恶化。2002年之后,西方国家开始对津实行经济制裁,导致其经济每况愈下,濒于崩溃。”
“穆加贝领导津民盟、领导津巴布韦人民获得自由独立,是其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袁武总结道,“他在1980年独立后的头10年励精图治,津巴布韦发展比较好,是当时非常受欢迎的非洲领导人之一。但是长期一党执政导致其党内贪污腐败严重,加之西方制裁,国内经济差点崩溃。但从总体而言,他保持了津巴布韦的长期稳定,避免了津巴布韦陷入类似刚果(金)内战那样的危机,还是相当值得称道。”(文 / 邹珊) 穆加贝大选国际社会津巴布韦国际政治连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