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处撒娇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Q哥说,当他看到父亲直直地伸出胳膊的时候,他的心都碎了。Q的父亲某年中风后,一直腿脚不利索,说话也不利索。Q给他买了一个拐杖,就是那种上面一根棍下面四条腿的那种。但即便这样,母亲还要每天搀着他散步。十里无轻担,把一只胳膊一抬就是半天,让另一个人扶着,看是亲密,其实也挺累。那天,Q和父母一块儿遛弯,走着走着,母亲累了,就把父亲扶着她胳膊的手捋下来,一边甩臂,一边下命令:“自己走会儿。”但是父亲呢,坚决不,就那么拄着拐杖立住了,直直地把胳膊伸出来,嘴里呜哩呜噜地说不清楚,脸上的表情,又像是激愤,又像是委屈。母亲无奈,只把再退回来两步,把胳膊架起来。
Q哥和我属于那种见面也没啥事,久违有点想的君子之交。他每年大约来我家三四回,从不带老婆孩子,也专捡我老婆孩子不在家的时候,我们一起聊聊天,喝酒,或者喝点茶。但是今年比较例外,刚到6月,就已经来了三回,而且时间间隔都不长。第一回是他打电话问我有没有钱,要借2000元,我说有,问他要账号,他说刚从别处来,正好路过我单位,马上就到。到了之后,我问他借钱干吗,他说黄金跌了,老婆要买条金链子。我说跌多少呀,2000块钱能买啥呀。他说:“买链子的钱不差,这不寻思给她个惊喜,加个坠子啥的吗。”我开他的玩笑:“你还挺会发洋贱的呀。”Q哥叹息一声说:“会发洋贱的不是我,是她,天天盯着我妈的那个老式的金镏子,一整就拉我妈的手。”
Q哥的工资不高,他媳妇的工资比他的还低一截,除了生病的父亲,还有一个常常令他骄傲的儿子。儿子4岁了,用他的话说是“接近天才”,3岁半的时候就会和他谈判:“爸爸,拿糖来,拿糖来我啵你。”或者在走着走着的时候,就会说:“Q,背着我,不背我就不叫你爸爸了。”
Q哥今年第二回到我家是来还那2000块钱的,然后顺便又聊了聊他爸跟他妈撒娇的事,他说:“我的心都碎了,那才是爷呀,都那样了,看那派头,革命志士的,不搀着,毋宁死。”聊着聊着,就说他也决心收拾一下媳妇,给媳妇一点颜色瞅瞅。这事儿,他说没完,虽然构思了几天也不甚得法,却在一个星期天晚上灵机一动发作了。那天晚上,他加班回去很晚了,确实有点累,想喝点酒,老婆洗过澡,不想去买,他就假意说:“没有酒,爷明天就不去上班了。”事实上,是单位的头儿觉得他周日加班挺不容易的,让他周一下午再去的。第二天早上,老婆喊他起床,他没有忘了头天晚上的事,就装睡不起。结果,老母亲握着笤帚疙瘩就过来了。“你瞅瞅这小腿。”今年第三次到我家时,他指着小腿跟我说。我突然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孩子对父母撒娇可以看得有趣,若是成人,便未免有些不顺眼。”这句话出自《朝花夕拾》的后记,唉,可怜的Q哥,他已经没有了“朝花”,而且显然还没有等到“夕拾”的资格。(文 / 泡泡堂) 无处撒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