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时代的体验设计

作者:钟和晏

PC+时代的体验设计0( 联想与艺术家霍广慈合作的艺术装置——《最天使》 )

距离7月1日在德国艾森阿尔托剧院举行的“红点奖:2013产品设计”颁奖典礼只有不多天了,联想创新中心主任姚映佳还在考虑他和他的团队到了台上,应该是怎样的表现方式。从1988年开始,红点设计奖每年为一个能够制定行业标准、不断创新的设计团队颁奖,今年,由姚映佳主管的联想设计与用户体验中心获得了“2013红点年度设计团队奖”,联想也是25年来第一家赢得这一奖项的中国公司。

他记得去年的颁奖典礼上,在1200多名知名设计师、公司首席执行官及市场营销决策者的注视下,保时捷设计部的负责人迈克尔·莫尔气势非凡地把一辆911 Coupe开上舞台,从高仪(Grohe AG)首席设计师保罗·弗洛厄斯手中接过了“半径Radius”挑战杯。

每年,有上千个产品与设计获得“红点奖”,但“年度设计团队”仅有一个,红点对它的定义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团队,通过持续的创新设计能力塑造世界市场。”过去25个获奖团队中,超过半数来自德国和美国的公司,像2002年的苹果、2003年的诺基亚、2005年的阿迪达斯,或者去年的保时捷团队等等。

过去几年,联想总共赢得过27个红点奖。“今年的获奖确实有些特别,如果说之前的产品奖是对我们设计技能的认可,现在变成对团队力量的认可,也可以说是对企业品牌和国家品牌的认可。”姚映佳说,“这说明联想团队开始在全球设计发展历程中扮演独立、创新的角色,能够通过对设计文化、消费趋势的判断,对综合知识的运用和结合,创造性地为企业和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方案。”

今年4月份的米兰设计周期间,在宝格丽米兰酒店的发布会上,红点奖发起人兼首席执行官彼得·扎克教授第一次对外公布这一消息。他的评价是:“自从姚映佳带领联想设计团队以来,他一直在寻找一种可以被世界各地理解的设计语言。他的开放思维不仅体现在独特的形式和使用性,也包括独特的材料应用。”

PC+时代的体验设计1( 平板笔记本IdeaPad Yoga以360度自由翻转呈现出空间的多维变化 )

也是那天晚上,《纽约时报》和联想共同主办了一场“疯狂花园”派对。在酒店老建筑4000平方米的花园里,联想展示了几件与艺术家霍广慈及“稀奇”品牌合作的艺术装置,通过这种跨界合作显示科技产品的艺术性。霍广慈的《吾本木》从宋代画家崔白的《寒雀图》得到启发,以一把明代圈椅为主角,体现花鸟、树木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联想K900智能手机也如同栖息枝头的鸟儿一般,悬挂在木椅各处,显示屏上的图案正是《寒雀图》的局部。

联想平板笔记本电脑IdeaPad Yoga以360度自由翻转以及站立、平板、帐篷、笔记本四种转换模式,呈现出空间的多维变化与延伸,霍广慈把它转化成一个艺术品展台,托起“稀奇”品牌正在托腮沉思的“彩虹天使”,天使张开的双翅,就像Yoga电脑双面伸展的屏幕与键盘,与雕塑本身包含的自由意愿互相呼应。

PC+时代的体验设计2( 联想提出彻底向PC+转型的发展策略 )

在整个2012/2013财年,联想PC销量5240万台,全球市场份额接近16%,移动互联和数字家庭产品综合营业额上升74%,占集团总营业额9%。PC行业增长点已经转变,联想今年4月份提出彻底向PC+转型的发展策略,开创新的产品品类,通过显示技术、新材料和输入技术的突破实现差异化产品,以基于Fusion平台的自然用户界面(NUI)和个人云/大数据上的突破,推动PC+的创新。

联想设计与用户体验中心成立于2001年,是中国最早研究和发展体验设计的公司之一,一直在概念设计、人机交互HCI研究、原型设计和可用性评估等方面起主要作用。到今天,联想设计与用户体验中心发展成为10多个国家180多人组成的团队,采用多专业协同的核心概念,融合了ID、CMF、交互设计、用户研究、材料工艺、结构、模具等10多个专业。这样的平台和架构从机制上保障设计师可以把新概念转化到产品设计中,也能让设计师在多专业协同中提高创新能力。

PC+时代的体验设计3( 智能桌面IdeaCentre Horizon的Aura界面打破了传统的一人一机操作模式 )

在心理学领域,体验被定义为一种情绪。在商业领域,体验是一种经济手段。在产品设计领域,体验是对产品的“看与感受”,是一种具体的对使用“人造物”的感官体验,比如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视觉、触觉、听觉等。用户体验主要是指用户使用产品或享受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感受,涉及人与产品、程序或系统交互过程中的所有方面。

从信息技术应用设计来看,人机交互技术和界面发展体现了对人的因素的不断重视。人机交互趋向于更自然的形式,从最早的批处理、联机终端、菜单等阶段,到目前用户界面和虚拟现实系统阶段,发展到“人机和谐”、适人化的多维信息空间和自然交互的形式。

PC+时代的体验设计4( 智能手机K900悬挂在《吾本木》装置作品的周围 )

尽管目前用户体验设计和研究主要集中在电脑与手持设备行业,事实上,随着嵌入式技术、计算机、物联网、泛在智能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置于物体中的微型处理器、传感器等,人与物、人与人的交互将越来越密切和频繁,计算机会以各种不易察觉的形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这大概也是联想PC+的“加号”所期望的未来。

存在于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人与人这三种关系之间的机会

PC+时代的体验设计5( 姚映佳在宝格丽米兰酒店的花园派对上 )

——访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创新中心主任姚映佳

三联生活周刊:“红点奖”评委会是否也是基于产品表现,授予联想设计与用户体验中心“2013红点年度设计团队奖”?

姚映佳:当然主要是产品,要成为当年的“最佳设计团队”,前提条件必须是红点“至尊奖”(Best of the Best)得主。今年,我们的IdeaPad U430s赢得了“至尊奖”,它的获奖和Yoga有很大的“家族关系”,是对整体设计语言的认可。当然不仅仅硬件,还有我们的软件设计,与用户体验及内容相关的领域。昨天刚收到来自“红点奖”的通知,我们的桌面电脑界面设计也赢得了交互设计的“红点奖”。

三联生活周刊:这一界面设计有什么突出之处?

姚映佳:它是一个易用、好用的界面,UI很直观,包括看图片、电影、音乐管理功能等。它的圆形界面包含了日冕、光晕的概念,把内容很直观地分开,引入多触点显示的解决方案,图形界面设计也很不错。

作为设计团队,我们除了提供好的设计方案,更重要的是好的解决之道。从端到端、从对用户的理解到消费机会的探寻,从定义、成型到制造和提供,我们以全景的视角来对待,创造新的流程。

三联生活周刊:能否举一些代表性的案例?

姚映佳:比如,我们每年有一个“产品体验系统PES”项目,会把整个开发周期提前,去做用户和技术创新的研究。很久以前,PC行业讨论过PC产品需要用多长的开发周期的课题,我认为开发周期必须满足市场竞争节奏的需要,但同时梯次性的、前瞻性的研发能力也很重要,把技术和用户体验做扎实。如果用三五年的时间去开发一个新产品,上市的时候还领先于所有的竞争对手并得到市场认可,这才是一个成熟企业的核心能力。

三联生活周刊:像Yoga Concept在2005年就已经获得了红点产品概念的“至尊奖”,但真正上市是8年之后,为什么间隔那么长时间?

姚映佳:对技术判断和消费趋势的判断是两个不同的维度,8年前从消费者角度来说,看到这样一个解决方案,能够为人们带来动态的生活和多场景的体验,所以我们有了这样的概念设计。但技术进步和市场成熟是另外一个维度,在那个时间点还没有准备好。

三联生活周刊:当时的实现难度主要是什么?

姚映佳:包括几个方面:精密机械的创新、整体IT运算平台的成熟以及轻薄技术的发展,便携设备总不能太笨重,它是轻与薄的技术所带来的机会,让我们可以实现这样的设计。还有交互界面,因为Yoga不仅仅是从笔记本到平板电脑的翻转过程,软件也会与之互动,变成触摸屏的界面,这也需要技术的成熟。

三联生活周刊:“轻与薄”在PC产品领域正在变成一种潮流趋势?

姚映佳:轻和薄有时会带来高速的、新锐的感觉,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很喜欢,它作为视觉通感也很不错。

我认为未来没有最薄,只有更薄,它背后是用户体验的需求,是便携设备和便携生活方式的驱动。但是,我更倾向于轻薄背后有它的意义和理由,而不只是为了轻薄本身。将来,我们也无意去刷新所谓的轻薄纪录。

三联生活周刊:联想以“SUV”(简约、独特和价值)为核心设计理念,但是从美学风格来说有没有统一性?

姚映佳:“SUV”不仅仅是我们的设计原则,也包含美学的映射。我希望我们的设计容易被理解,“简约”不只是造型的简洁,关键是便于大家理解和记忆;“独特”是防止过于强调所谓的简约化设计,有时候,必要的细节是更好的体验载体;从“价值”来说,它必须是积极健康的,不要过于强调造型独特而显得怪诞,能够带给用户赏心悦目的价值感,能够让人真实地感觉到。

三联生活周刊:联想设计和用户体验中心涉及10多个专业和16个创新实验室,这个团队是怎么运作的?有没有基本的工作流程?

姚映佳:经过多年的实践,在硬件和软件、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以及手机等不同的产品,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些基本的可用性工作流以满足不同的需求,这些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工作流包括目标用户研究、交互研究、视觉设计、测试和评估,以及产品发布之后的用户跟踪等等。我们主要是以不同项目来组织工作的,短期项目就是未来1到2年上市的产品,长期项目是3到5年。而且也不仅仅是设计中心,必须是公司事业部、制造部等多个部门共同协作,在文化、消费趋势、新技术以及新的商业模式之间找到新的契合点。

三联生活周刊:带领一个180人的团队,你今天是否仍然把自己定义为设计师?你的设计是什么?

姚映佳:大概10年前我就想过这个问题,一个好的设计主管应该经历哪些过程。当时我给“为什么而设计”分了5个层次:首先是为产品设计,然后为人、为组织、为产业设计,最后是为社会进步而设计,按照这样的顺序我穷极一生都是设计师。我现在越来越认为设计是思维和生活态度,而且从大的概念来说,设计师是非常荣耀的称呼,代表了创新能力和前瞻性的视角。如果谈到未来职业发展,今天还细分为工业、平面、用户、界面等不同设计类别,我想将来会越来越集中,也许将来会诞生一个对商业和生活品质都很重要的新专业——体验设计师。

三联生活周刊:与其他领域的产品设计相比,PC产品设计的特殊性是什么?

姚映佳:最有意思的是IT行业总是处在高速变化的过程中,总会有很多可以预见和不可预见的东西。如果你真的喜欢设计和创新,你也会很享受这一过程。它的节奏确实够快,不断更新换代,就像“危机”这个词的组合,危险和机遇是并存的。在IT行业,这种运算的DNA还在不断发生变化,渗透和辐射到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就是IT的产业链比较复杂,你需要不断在这个产业链中找到最佳的运作脉络和体系,这也是挺有挑战的。我们现在非常清晰的战略就是PC+,未来PC会变成很多可能,不仅仅像今天只是笔记本、台式机或者智能手机,可能PC这个词本身就被代替。

三联生活周刊:这个加号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姚映佳:我们每年会有清楚地讨论未来3到5年的计划和步骤,现在清晰的PC+概念是我们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新的桌面电脑等,作为第一阶段的产出。未来3年联想的动作会很有力度、成长很快。从设计中心来说,我们会更关注前瞻性的消费趋势、可能领先的技术和工艺,还有研究家具、家居、时尚、汽车等其他领域,它们都可能成为我们PC+的另外一端。

三联生活周刊:从PC技术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来说,目前有没有新的技术和趋势引起你的关注?

姚映佳:我目前最关注的还是对应PC+战略,我们设计团队有一个Communication+。我认为未来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中,或者说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人与人之间这三种关系中,存在着改变目前生活方式的巨大机会。

三联生活周刊:体验设计的发展让机器变得越来越人性化,具有人的因素,但另一方面似乎也有人变得机器化的趋势?

姚映佳:我自己非常喜欢看科幻电影,比如科幻片在探讨的一个话题,我自己也在琢磨,我们很难以生物体的载体做星际旅行,时间过于漫长,你也很难超越物理性的局限。但是可以把你的思维变成数据,用高效传输方式把这组个人的认知数据传递到另外一个星际上,那里的另外一个生物体被激活实现一种体验,这种体验又会回过来输入你的个人生物本体。再比如人工进化的发展,如果我发明了一个芯片,可以有效预防30种疾病的发生,你会不会把它植入身体?这对个体是好事,但从整个社会发展角度来看不见得是好的趋势。

三联生活周刊:这其中包含了某种危险的未来趋势?

姚映佳:我想这会是一个纠结我们很长时间的命题,也许未来百年的发展都与此相关。我们是尊重与生俱来的体质和能力,还是通过人机结合来提高我们的力量和性能指标?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没有答案,它有可能成为一种无法阻止的趋势。另外,是不是有一天数字化的生命将完全取代我们的有机生命,我也不确信,从生物进化论来说,也许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未来。(文 / 钟和晏) 联想笔记本设计联想手机联想电脑体验时代三联生活周刊姚映佳PC+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