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公园保卫战”的溢出效应

作者:忆暖

(文 / 邱杨 邹珊)

土耳其:“公园保卫战”的溢出效应0( 6月2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抗议加济公园改造的反政府示威活动继续蔓延 )

自5月31日始,土耳其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反政府运动,这是埃尔多安执政10年来规模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社会动荡。引爆动荡的导火索却是看起来不太起眼的加济公园改建项目。

加济公园是伊斯坦布尔城市中心塔克西姆广场内一片面积不大的绿地。2011年9月,伊斯坦布尔市贝伊奥卢区区议会决定,拟将加济公园改造为购物中心。今年5月28日,施工单位强行砍伐加济公园树木,环保人士挺身阻止,从而引起冲突。5月31日凌晨,土耳其出动大量防暴警察驱散抗议群众,甚至动用了催泪瓦斯和高压水枪。总理埃尔多安则公开指责示威者是:“抢劫者、掠夺者、与国外恐怖势力有联系的极端主义者、酒鬼和失败者。”这一抗议活动随即演变为针对总理埃尔多安强硬执政风格的全国性示威运动。两周内,土耳其全境共发生750多次抗议,造成5人死亡、约5000人受伤、2000多人被捕和5000多万美元的经济损失。

“当社会的某些重要部分存在积愤,一个小火花就能引发一场严重的抗议——这正是土耳其目前的现状。”哈佛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丽诺尔·马丁博士(Lenore G.Martin)告诉本刊。塔克西姆广场和加济公园的改建计划看上去无关痛痒,实则蕴含深意。“在加济公园上兴建的大型购物中心外形上将模仿奥斯曼帝国时代建筑在此的一座军营,在城市地标建筑上加进更多奥斯曼帝国与伊斯兰文化的元素,无疑引爆了世俗派土耳其人积蓄已久的焦虑情绪。”波特兰州立大学政治学与国际研究教授比罗尔·耶希拉达(Birol Yesilada)告诉本刊。《纽约时报》也撰文称,塔克西姆广场已成为土耳其世界观冲突的竞技场:一种是政府观点,另一种则是民间思潮。前者计划把土耳其发展成保守的、新奥斯曼式的地区大国,后者则希望土耳其成为多元的、伊斯兰色彩淡化的现代民主国家。

“不可否认的是,埃尔多安执政10年来,土耳其内政和外交都有很大起色。”耶希拉达说,“在经济上,土耳其成为欧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尽管土耳其也受到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但恢复速度惊人,保持着伊斯兰国家中经济实力最强的地位。外交上,埃尔多安推行‘邻国零问题’策略,一改以往凯末尔主义者‘向西方一边倒’的倾向,采取更为独立的外交政策,显著提升了土耳其在中东事务中的影响力。”土耳其因而被西方视为“民主样板”,埃尔多安本人则在3次选举中都高票获胜,被公认为土耳其迄今为止最受欢迎的领导人。

这场突然爆发的骚动,暴露了土耳其平静表象下涌动的不满。“由于成就不凡,埃尔多安开始认为能任意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土耳其,对反对声音的容忍度也越来越低。”耶希拉达认为,“埃尔多安领导的正义与发展党政府正逐渐通过立法干扰人们的生活方式。”近年来埃尔多安推行的一系列措施,比如限酒令、禁止空姐抹口红等,被广泛视为土耳其世俗政治的伊斯兰化,遭到了非穆斯林民众的激烈反对。《纽约时报》称,埃尔多安以民族英雄自居,越来越“不接地气”,甚至习惯了事无巨细地“安排”土耳其人的生活。“但他似乎错误地估计了人民的耐心。”耶希拉达说。

“加济公园的拆除并非事件的真正导火索,抗议者所抗议的是政府的独裁统治。”以色列巴伊兰大学土耳其问题专家埃弗拉特·艾维亚(Efrat Aviv)告诉本刊,“这既不是宗教问题,也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府如何对待人民的问题。”埃尔多安曾把民主比喻成一列火车:“一旦到站,你就可以下车。”芝加哥罗耀拉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居内什·特兹哥(Gunes M Tezcur)告诉本刊,“埃尔多安是一位有着家长式作风的领导者,他理解的民主有着强烈的偏执色彩:致力于选举竞争,却甚少关心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耶希拉达认为:“作为一名民选领导人,现在是他走向自己的人民,认真倾听他们呼声的时候了。” 溢出保卫战土耳其中东局势公园效应土耳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