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女青年的饭局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朱晓剑)

文艺女青年的饭局0

作为大叔级别的男人,饭局还是随意一点的好,似乎这样才能吃得舒心。爱说话的变成话痨也无不可,你说你的话,我吃我的菜,你指点江山,我喝我的酒。这事,谁也不碍谁,虽然同桌吃饭,还是要万种风情好一点,大家都一个样貌,说着不咸不淡的话,那多假。不仅如此,也会给人虚幻的感觉。

活到大叔这个份上,真的是见惯不惊了。不过,遇到文艺女青年,又是另外一回事。说来,这也没多少道理可言,无非是她们喜欢的调调文艺一点,甚至选择馆子都得有自己的风格,是不是私家菜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几分情调。但对我这样的人来说,这情调还是饭局所营造的为主。吃饭、喝酒、咖啡、甜品,都是那么一回事,多一点未曾不好,少了也没觉得有多大的遗憾,到底这时候的饭局是要吃得出一种风格嘛。

那天晚上,跟几个文艺女青年去小通巷吃饭,那里好像是成都最文艺的街道,连小店的名字都弥漫着文艺气息,走在街上都觉得有点文艺兮兮。于我,总是好奇,好像借这个时间偷窥另一个世界。走进一家小馆子,点了两个菜,要了一瓶黄酒,几个人就东拉西扯起来,从艺术说到读书沙龙,从艺术大师到吃喝场所,那一个聊呀,看上去活色生香又很痛快。我听得不大懂,想起了一本书叫《假装的艺术》,可惜我还没开始读。所以,话也根本插不上,听来听去,都是遥远的故事和人物,以及模糊的街景。

后来,我都要迷糊睡着了,她们才结束话题。遇上这事真是抱歉,喝点小酒,聊一会儿天,不对胃口,可能很快就睡着了。其实,对文艺女青年来说,这也是很好的方式(不会期待大叔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资讯)。从那家馆子走出来以后,我不解风情地说,是不是大家就散了,各回各家。她们嘿嘿一笑:“再去喝一杯咖啡。”

我不太确定文艺女青年都是这样的范儿,把生活过得很文艺,好像不食人间烟火,更不要谈烟火气了。遇上这样的饭局,初始会有一些尴尬:好像生活在两个世界的宇宙,因为某一种定律的交叉才有了相遇,照《量子江湖》里的话说,微粒的自由移动同样能造成不同的武学传奇。但这样的饭局正是不搭界的人混搭在一起,如此才有了行为艺术的风格,如果一个人在那里只在乎吃喝,木雕一般,也许会被当作装置艺术吧。这样的文艺聚会(古时是否能称为雅集?)说来也蛮好玩。

事实上,我不太确定这是否能和魏晋人物的饭局相提并论,又或者那一种风流在今天如果要有遗传,是不是应该属于文艺女青年们:虽有一点喧闹,却也有着令人遐想的趣味。不过,在这个时代,或许一个朋友的说法更为靠谱:我看到一些文艺女青年,像珍稀动物一样坐在一堆男人中间,烟瘾大,酒量猛,不畏荤段子,甚至在一些时候,还得讲点更出位的段子,来表示自己对性别的无所谓,仿佛个个都可以修炼成苏珊·桑塔格、汉娜·阿伦特、西蒙·波伏娃这样的女战士。 文艺青年女青年文艺饭局文艺范儿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