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夹生软件”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蒋平)
大约从去年开始,我们这些县区一级的基层部门,就受到来自上级的一家人事信息采集软件的干扰。一年多里,基层正常工作被严重打乱,统计人员疲于奔命,成了“夹生软件”的试验品。
2011年前的机关人事变动及统计信息,都是按正常程序,通过电子表格的形式,逐级上报。但从2012年初开始,主管部门推出的这款统计软件,要求逐级下载他们专用开发软件系统包。然而,到他们指定的页面下载统计软件,发现问题多多。一是程序复杂。最初的版本与大多数电脑模式不兼容,需要特殊的处理程序,里面的很多插件,容易造成电脑中毒;摊到每一名统计对象身上的各类统计报表,共有20项之多,其中三分之二的内容涉嫌与其他部门重复。二是内容过细。其中有一项亲属,要求填报父母子女的详细资料,即使过世人员,也得填上生前居住地、原工作单位及职务、死后葬身地等毫无价值的内容;子女则要求填至就读学校的班级,甚至连幼儿园都不放过。三是设计欠合理。在软件里,报表格式是按高级员工模式统一的,一到基层变化很大,如果不按固定的格式填报,就无法通过审核,于是很多地方被迫错填,事后在升级版本中又通不过审核。四是升级复杂。软件最开始的上报方式是由县区级基层部门统一刻录光盘,到市一级主管部门升级,稍有不慎,又得派专人往返重新刻录,造成大量人、财、物力的浪费。仅2012年的统计资料,就因为软件本身的毛病,重新上报了3次,每一次都是推倒重来。由于县区基层人员数量庞大,信息变动频繁,加之信息员奇缺,统计渠道不畅,报的资料很不规范,市级统计员每天加班加点,仍然穷于应付。一些单位人手少、年龄偏大的统计员,甚至积劳成疾。
开发统计软件,实行数字化管理,是各级主管部门正在或即将进行的工作,但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基层情况复杂,统计任务繁重,在软件没有成熟之前,应先进行统计试点,逐步完善之后,再推而广之。如果急于求成,让“夹生软件”提前流入市场,不仅让基层打乱仗,而且会加重主管部门管理负担,也造成严重的浪费。 软件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