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换茬改变不了农田污染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叶雪梅)
我老家在山东滨州农村,爸爸是村里有名的种田能手,他的耕作法很有示范作用。因为一些村民外出打工,爸爸就把30多亩近乎闲置的责任田转包过来。我听说后担心爸爸太累,就劝他少种一些。谁知爸爸总是乐哈哈地说:现在科技发展这么快,种地累不着。
爸爸所说的科技,主要表现在机械化作业上。比如地膜覆盖产量高,但是很费工,过去每个农户只搞一小部分。后来有了覆膜机,一天就完成十几亩,面积就大大增加了。我们家每年种一半棉花,都是地膜覆盖。这些地膜自己捡不过来,雇工又舍不得,爸爸每年都是在冬、春耕时用旋耕犁将地膜打烂在地里,似埋似露白花花一片。防治病虫害也不再用喷雾器,而是用速度快、面积大的喷药机械。这种机械虽然省工,药液起码有30%不能喷洒到庄稼叶面上,所以不得不加重50%甚至一倍的浓度和药液量,任由浪费的那一部分直接“防治”土壤;除草也不再用手拔、锄耪、耕耘,而是用药力很强的除草剂。据说这种除草剂就是在地表覆一层药膜,能渗透10厘米以上,一般杂草力气再大也拱不出地面来。有漏网的也不会拔锄,而是在庄稼生长期间再喷洒第二遍、第三遍除草剂;因为村民“上楼”所限,村里喂养畜禽越来越少,我们家已经很多年没有喂养牛、驴、猪、羊、鸡、鸭。对于没有农家肥的质疑,爸爸很有信心地说:“现在要什么肥有什么肥,而且效果既快又好,谁还费那劲自己攒粪造肥?”
种地片面地依赖机械化、科技化,很快就出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土壤的板结和污染,过去只有很少作物犯重茬的现象,现在已经在棉花、小麦等作物上大面积出现了,造成烂根、枯死或植株变矮等奇异现象,导致严重减产。这时候爸爸就创造了换茬轮作法,粮棉作物一两年就换一次,农药化肥对土壤的污染破坏得以适应,基本控制了“犯重茬”问题,加上化肥、农药使用的数量、浓度、频率无限度的增加,保住了产量只增不减。
爸爸表面的乐观,其实掩饰着难以改变现状的隐忧,如果离开效果越来越强的化肥、农药和塑料薄膜,不断增产之路将会寸步难行。可是,制造越来越先进、使用越来越广泛的“现代科技”对农田的破坏污染越来越严重,只靠换茬怎么能解决这个日渐突出的矛盾呢?虽然村里的土自来水井由原来的几十米加深到几百米,口感硬涩、积垢浑浊的饮水就能防住残留渗透吗? 不了换茬改变污染种植业三农农资农田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