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大选:谢里夫归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邹珊)

巴基斯坦大选:谢里夫归来0( 5月7日,巴基斯坦前总理谢里夫在拉瓦尔品第举行的一场选举集会上对支持者发表演讲 )

自穆沙拉夫冒险归国参选时起,2013巴基斯坦国民议会选举便已备受瞩目。然而,穆沙拉夫的贸然回归如今无果而终。5月11日,曾与他有过政治瓜葛的前巴基斯坦总理纳瓦兹·谢里夫领导“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在选举中获得了简单多数席位。据初步统计,谢里夫或将再返总理宝座。

选举的另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近60%的投票率。这是1977年以来最高的一次。“巴基斯坦8600万选民中有48%为18~35岁的年轻人,其中1750万是新选民,他们主要成长于过去的5年中。”北京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王旭博士告诉本刊,“这5年中,巴政府已成为民选政府,民主气氛很浓,媒体的独立性也增强,对于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以及对选民民主意识的培养比较有力。此外,该国经济现正面临挑战,民众渴望求变也促使其参投。”“从经济、能源到公共健康,巴基斯坦危机四伏,这为国家前途增添了赌注,所以本次大选或许是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美国伍德罗研究中心南亚项目主任库格尔曼(Michael Kugelman)这样告诉本刊。

现年64岁的谢里夫出生于旁遮普省的一个工业世家,上世纪90年代曾两次担任巴基斯坦总理。1999年,他在穆沙拉夫发动的军事政变中被迫下台,此后流亡海外近8年。“谢里夫的政治生涯看似已经结束。求变的民众为何选择旧面孔?”美国缅因大学南亚问题专家艾伦(Douglus Allen)告诉本刊,“其选举阵营‘强壮的经济-强壮的巴基斯坦’的口号是王牌。”

“谢里夫的经济政策非常具体。”王旭说,“他提出,发展经济的首要即解决巴基斯坦目前非常突出的能源、电力短缺问题。他的政策包括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从卡拉奇到白沙瓦的高速列车、在卡拉奇发展城市快速交通等。在解决能源短缺上,他也有具体方案,比如加强现有的电力输送管理、减少损耗、提高用电的效率等。他同时制定了一些中期计划,就连国际资助的筹集方式也已有所涉及。”

王旭说,家庭背景使得谢里夫对工业十分熟悉。巴基斯坦以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为主,且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大,谢里夫明确提出要给这些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在竞选承诺外,谢里夫派在过去5年中为旁遮普省的执政党,该省经济发展好于其他省份。目前,在谢里夫派获得的大多数国民议会的议席中,旁遮普省的议席占主要数量,这也是他领先的重要一点。“乱局当前,谢里夫绕过了有争议的话题,他谈论资金,许诺建设道路、基础设施和新机场。在投票者眼中,他更像一位传统的商人和伊斯兰信徒。”艾伦也这样说。

然而,若能成功创建新政府,如何将所提方案逐一落实是谢里夫的一大难题。“因需施工过程,且本身能源短缺,电力问题在短期内也很难解决。能源电力不足,任何工程都是无法实施的。同时,安全形势和经济发展互为矛盾体,巴基斯坦恐怖事件频发,这也将对他构成挑战,现在谢里夫派明确提出希望通过发展经济来改善安全,但巴国安全形势深受国内外各种因素影响,单从局部解决十分困难,尤其是在5年任期之内。”王旭说。

这又牵扯到了巴基斯坦的外交网络。“巴基斯坦外汇储备只有130多亿美元。要完成上述改善,资金来源也存在问题。”王旭说,“巴基斯坦经济的运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国的直接援助,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贷款。但贷款需要其推进财税改革,尤其是增值税改革,这又牵扯到家族利益,很难执行。而2014年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巴基斯坦在美主导的反恐战争中的重要性就会降低,美对巴的援助热情也许会随之减退。”

而至于印巴关系走向问题,王旭则认为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谢里夫毕竟做过两任总理,在他90年代的执政时期,印巴关系比较友好。此次他也明确主张改善印巴关系,缓解地区的紧张气氛,加强印巴的经贸合作。但他究竟能落实到何种程度,依然有待观察。” 巴基斯坦大选国际社会巴基斯坦经济谢里夫王旭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