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饭能量守恒定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闫晗)

蹭饭能量守恒定律0

蹭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倘若穿越回唐朝,蹭顿农家饭还是不错的——有黄澄澄的小米饭、新宰杀的土鸡,配上点新鲜野菜,兴许还有生鱼片,那会儿叫“鲊”。再往后,宋元明清时期引进食材多,就更丰盛了。

《金瓶梅》看得人口水直流:“王婆买了见成肥鹅烧鸭、熟肉鲜鲊、细巧果子,归来尽把盘碟盛了,摆在房里桌子上”;“手里捧着一只烧鹅,提着两瓶老酒,大节间来孝顺大官人”。怨不得帮闲们应伯爵、白赉光之流老上西门庆家蹭饭,正经过日子的大户人家总是食材丰富,随时有饭可吃。

蹭饭很美好,但现在蹭饭也有蹭饭的艰难。看过某单身女青年感慨如何千里迢迢翻山越岭,地铁1号线换乘5号线再换10号线兼步行20分钟去一个朋友家蹭饭,感觉“不会再爱了”。在这偌大的城市里,能有一个半小时内即可抵达的蹭饭之所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我有次接了一个电话,赶紧跟我妈说,小A同学今天以上门看我们家小朋友的名义来蹭饭,赶紧把排骨泡上、冰箱里的带鱼拿出来解冻,另外烫点面做葱花油饼。我妈觉得我的逻辑有问题:人家打车来回的钱上哪儿吃不行,还千里迢迢特意来吃一顿家常饭?她不明白,这又不是生活便捷、处处有亲戚可蹭饭的小镇,身在京城,最难得是“家常”。小A同学在挨到饭点后,开诚布公眉开眼笑地说:天天吃外卖,很久没吃过家里做的饭了。

蹭饭有时是来自主人的盛情邀请,新学会下厨的都热情高涨,并且觉得自己厨艺了得。我一中学男同学刚工作不久,突然开始热衷做饭,声称京城的穷人都做得一手好菜。我曾应邀前去观摩他的手艺。那天吃饭的有6个人,桌子上的菜有郫县豆瓣酱炒虾、土豆炖排骨、凉拌黄瓜和西红柿炒鸡蛋,共四道。土豆炖烂成泥状,本来不大的虾一炒也缩水得面目全非。主人先自我表扬一番,客人们也不得不昧着良心大胆地肯定、反复地表扬。吃人家的总归嘴软,说句好听的慰劳一下在厨房劳作半天的人也是应该的。

老公认为家庭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生产食物,所以在我们有一个自己的窝时也常呼朋引伴,主动成为另一个大家蹭饭的据点。我小时候常常去同学、亲戚家蹭饭,觉得别人家的饭菜吃起来格外香甜。不知真的是他们厨艺高,还是我出于小孩子的稀奇新鲜心理。不过风水轮流转,当初我常去她家吃饭的好朋友,如今住在地铁5号线的顶端,有时候他们夫妇会贯穿整个北京城到我家来,只为一顿新鲜的清蒸海鱼和小乌贼炒白菜。看着他们朵颐的神情我很欣慰。出来混,总是要还的,那些年,从甲那里蹭过的饭,如果不能还给甲,也是还给了乙或者丙,能量终归是守恒的。 能量守恒定律

下一篇: 人约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