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养老院为何住不起?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高晓峰)

近几年养老产业一再被吹捧为“为夕阳服务的朝阳产业”。中国老龄人口逐年递增,人口红利骤减,而且80年代前后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三十几年过去,这一代父母刚好老去,他们的独生子女家庭面对照顾双方老人慢慢力不从心,看起来他们的养老需求市场真是有灿烂的前景。但实际上,你稍微算一笔账,就知道这是一个“海市蜃楼”。

市场养老的需求首先会在大城市铺开,因为这些老人经济独立,有自己的财产能够支配,对自身的生活可以自主选择,而且可以持续消费。他们的消费能力关乎商业养老的床位定价,假定参照目前大城市处级干部的退休金4000到5000元的标准考虑(如果参照社会养老保险的养老金2000到3000元的水平,商业养老院没有任何商业意义)。北京这样的城市,较适于兴办养老院的位置房屋租金水平大约在2元/平方米/天,每一个养老床位约占15平方米(独立卫生间的双人间),一个月的房屋租金成本就要900元。养老院的建筑适宜性要进行改造,对建筑提升隔音效果,保证通风采光,对建筑内的公共、私密空间进行适宜老年人安全性改造等等,还要进行适当的家具设备设施的一次性投入。假定一张床位投入是4万元,分成7年摊销,每月的摊销费用也有480元;能源费用按照居民用电价格基准考虑,每平方米180千瓦时/年/米,每张床位每月为112元;非常重要的就是老人需要人工照顾,老人的日常起居需要保姆,养老院的环境需要维护,食堂需要厨师,一定规模的养老院还需要保健医生和设备设施的维护工人,当然养老院还有自己的行政机构。平均每个员工照顾3个老人,一个员工的人力资源成本4200元(扣除社保等实际工资只有2960元),一个床位人工服务成本需要1400元。以上总计,一个床位的非常直接的成本就已经要2892元,这还没有考虑税金以及大量的养老设施维护、财务成本、初期市场推广销售等等复杂的成本。如果做这种养老项目再需要政府部门的审批,作为一项生意投资,我想几乎没有单位会愿意把资金投在这些项目上,除非他有其他的目的。

显而易见,如果消费水平在5000元及以下的养老市场对于投资商几乎没有吸引力,那么能负担得起更高端养老机构的人也不会很多。现实地看,即使是商业机构,养老服务的提供也存在公益性,如果政府在这些年没有实际的政策或者措施扶持的话,一般的企业也不会投入到这个行业。没有行业的投入,也就形不成产业规模,反之对政府的公共政策、社会公益也形不成正向作用。我不禁要问:任何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当你慢慢地失去能力,你怎么办? 社会保险商业民生不起养老院北京养老院为何

上一篇: 龙门山断裂带
下一篇: 农田建起化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