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个令人唏嘘的悲剧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张宏涛)
作为学校的中级领导,我奉命调查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自杀的原因。大家都说他是个热爱集体、关爱他人的人。大学四年,宿舍的开水都是他一人主动打的,宿舍的卫生也都是他一人搞的。他平时不爱说话,喜欢看书。他从不去网吧,自然也不玩网络游戏,只会到学校上网查资料。他热爱学习,成绩优秀,对待同学谦和、热情。提起他,同学们都觉得很惋惜,因为他给大家留下的印象都很好。
这样一个学生为什么会自杀呢?再深入调查,我发现了一个可悲的现实:他出身农村,家里很穷。大学四年,学费、生活费把他的家掏空了。虽然他一直省吃俭用,一份肉菜都舍不得吃,还经常不吃菜,但家里还是欠下了不少外债。他努力刻苦,只盼着早一天能回报父母。他是历史专业,虽然学业优秀,但在找工作时并不占优势。家里又没什么背景,而且对他期待很高,他无法承受这样的期望。在他找工作屡屡受挫的时候,同宿舍几个经常逃课天天玩游戏的同学却轻松进入了很不错的工作单位。只因为,他们都有个有背景的爸爸。这种落差让他更加无法承受。从小开始,父母和老师们给他灌输的道理,在现实面前却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于是他绝望了。
这样的结果,让我心里很难过。逝者已逝,我再想对他说什么都没有了意义。我也不知道该怎样跟他的父母去解释,刚刚经历了丧子之痛的他们恐怕很难再承受这样的真相。我只能尽我所能,让学校多出一点抚慰金了。不料,接着又有一个悲剧传来。我的一个高中同学,也是任教多年的某校高三的班主任自杀了。遗言是:“活着实在太累了,天天这样无休止地上班让人窒息,看不到一点希望。我决定离开这个世界,我并不恨这个地方,毕竟是我自己选择来到了这里……”
他当年大学毕业后回家乡教书,想要为家乡的教育尽一份力。可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容易。他教的内容必须按照教学大纲来,必须为应试教育服务,不能自由发挥太多。由于是班主任,他的事情特别多,本来有多年午休习惯的他也不得不放弃了午休,因为中午总有学生找他解决矛盾。晚上自习课放学了,他才能回去。第二天一大早,他又要到学校陪学生跑早操。学校军事化管理,一个月只有一天假期。学校工资很低,杂事却特别多。“知识无用论”的观点也在学校弥漫,很多学生有厌学情绪。还有些学生就是来混日子的,自己不学还经常捣乱影响别人。可他也不能多批评,因为他们的家长们都非常娇惯孩子。学校的很多事情他也看不惯,但又不能发作。他是高三的班主任,学生们考大学的压力很大,他的压力自然也很大。如果升学率不高,他还得受罚。31岁了,他还没结婚,因为没钱在市区买房,女朋友跟他分了手。他的父母为此很焦虑。当年他上大学时,家里也欠了不少外债,债务还没还完,他父母又在老家给他盖了准备结婚用的房子,结果又欠了很多外债。他虽然省吃俭用,但离还完债还很遥远。如今,当学校宣布取消班主任的补助,又不准他辞去班主任一职时,这个政策便变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不是因为这点钱而死,而是因为多年的挫败感。
这令人唏嘘的两件事,让我万分遗憾,也让我深思,怎样才能避免下一个悲剧的发生呢?活着,怎样才能不这么沉重呢? 大学学校悲剧唏嘘两个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