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招人也难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高晓峰)

这两年我所在的企业为了扩充业务规模,一直在招人。去年招聘上来的人很不稳定,一年下来,工作业绩并不好,还几乎走了大半。今年我直接参与了所有的招聘流程,以探究竟。

我们的企业是一个没有什么高技术含量、利润率低的服务性单位。职工的平均年产值只有12万~13万元。大约50%的产值需要作为人力成本支出,其他就是固定的办公费用,税金、业务费用和不高的利润。50%的人力成本,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就是6万元左右,当然这个成本是包含社保等等,所以每月职工的平均工资只能定到3500元,以这样的薪水在北京招聘实在不算有吸引力。当然对候选者的要求也不高,一般的大学或者大专毕业,比较认真地读了大学课程,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初级的工作经验,人品端正即可。但是即使要求泛泛,应者也寥寥。百份简历面试的只有5人左右,而比较符合要求的候选者也就更少。

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招人薪水的预算和应聘者的愿望差距较大。多数应聘者都需要5000元以上的月收入,用他们的话讲,5000元的税前收入,实际拿到手只有3800元,是他们在北京维持生活所必需的。反过来我也算了笔账:如果5000元的税前工资,企业为了负担这样一个人的年人工成本就要8.6万元,加上办公费用、业务费用、税金等其他的必须开支,企业几乎是没有利润的。反而,企业需要担负起由聘用而带来的用人责任,还有可能的一些风险。从企业的角度,扩张业务并不能见到相应的利润,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显然没有动力去做。所以招人的事情也只能放一放,并没有那么紧迫,更不会轻易突破原有的工资预算。

联想到最近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的招工难、就业难,双向的矛盾并存。企业在人力成本上的负担如此沉重的情况下,越来越不愿意承担过多的风险,能够为社会提供就业的机会也就有所减少。当然从经济学的角度,更多的企业不愿意扩张,只要市场的需求存在增长,供给不便,服务的价格就会上涨。企业也许会提高员工的工资去扩张自己的业务,而带来就业的数量增长,这是由市场决定的。但是在利润微薄的行业里,很多的中小企业没有那么长远的眼光,也没有那么大的抗风险能力。他们的选择就是瞒报职工的收入,减少社保的缴纳总额。要么就是维持现状,在现有的业务范围内不再进行有风险的扩张;要么被行业淘汰,自生自灭。

现在很多的声音都在呼吁为中小企业减负,在利润率不高的服务行业,人力成本在企业的收入中占了非常大的一块儿,适当考虑减少企业在人力成本上的负担,也是能够促进就业的一件大事。 难招就业求职